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GIS为基础,辅以RS技术,通过对1984,2000,2011年嫩江县三期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耕地资源利用信息,从而进行相关变化分析,为有关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Visual Basic和MapInfo集成开发技术开发了C/S模式的基于GIS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建立了耕地信息数据库和包括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辅助分析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4个模块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耕地资源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可满足对土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要求,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结合杭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实施情况,讨论了基于GIS技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内容、技术路线,研究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Objects和ArcIMS的耕地后备资源G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apObjects和ArcIMS在耕地后备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系统结构,并在山东省进行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方便地显示地图和各种信息查询,可以推广到全国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阜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提取分析阜阳市区1987-2009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运用Fragstats3.3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阜阳市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丘陵区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为例,运用景观格局原理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6--2009年期间耕地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驱动力)。结果表明:13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急剧减少的趋势,变化率明显高于省内丘陵区平均水平;耕地景观空间格局稳定性逐步降低,格局时空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显著;变化趋势受坡度、新增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高程、城镇化水平、GDP、起伏度等负向驱动力与灌溉条件、等级公路水平、土地整理程度等正向驱动力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背景下,寻求经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便成为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木兰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农粮产业基地,文中以木兰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手段,对木兰县生态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生态系统图斑破碎,城镇和裸地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人为干预强度大;生态系统流动方向主要是城镇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转化,且城镇生态面积增加量最高。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对当地生态格局变化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日后的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布局优化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观念更新、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优化农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宏观对策,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估的要求,针对评估的关键环节和实施流程,构建了基于FME的评估方案。通过在实际生产项目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RS与GIS技术,有效地从SPOT 5卫星遥感影像上提取了武陵源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和相关年限的资料分析了武陵源区1997~200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指出了武陵源土地利用中的不足之处,可为相关政策下实施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也证实了实施县级旅游区土地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1997年的TM和2007年的ASTER遥感影像数据的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并计算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矩阵、LUCC幅度、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耕地和草地大量减少,其他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GIS与RS一体化的变更地块判别方法。该方法以矢量图斑为研究对象、以GIS的地理信息与RS的遥感影像信息为特征来源,提取图斑的特征向量。在设计识别方法时,将土地利用变更地块的识别变通成对标准地类的识别,同时引入"落入"、"误判高发区"的概念以降低变更地块的漏判率。经试验,该方法基本可替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人工判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有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对吉林地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计算10年内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转移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居民地和旱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和林地面积趋于稳定,水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居民地增加最显著的位置集中在吉林市及其周围地区,而旱田和林地变化主要集中在离居民地较近的山坡处。  相似文献   

14.
以甘孜州炉霍县为例,采用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分类方法所得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最终选用分区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地物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自动分类结果进行人工修整、完善,并计算、统计各类用地的面积,绘制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馨  吴健平  石纯 《现代测绘》2004,27(3):12-14
农业已被确认为地表和地下水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大规模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化肥与农药用量的增加、规模养殖业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增加等,这些非点污染源严重威胁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管理非点源污染,必须研究其负荷定量化问题。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入手,讨论了非点源污染与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利用组件GIS技术,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实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文章最后以上海市松江区作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空分析的贫困丘陵山区耕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2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本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的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建模,以湖北省为例,对湖北省近五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耕地状况、森林植被覆盖、城市扩展、水域湖泊状况等时空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为定性定量研究我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空演变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五元组的耕地补偿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耕地占补平衡的内在实质要求出发,在对耕地补偿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五元组的耕地补偿模型,开发了相应的程序,并在GIS环境下进行了实例分析,为在土地利用规划框架下实现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