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的邀请,法国著名的三叠系地层学、沉积学、含煤油气盆地分析领域的专家Courel教授于1999年4月16日来中国地质大学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术交流和有关开展中国、法国科研合作等事宜的洽谈工作,并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在Cour...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月17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卢宁应邀来北京市地勘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关于浅层土壤钻孔热储系统的报告。卢宁在报告中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在非饱和土力学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和方法,分别从有效应力原理、多孔介质耦合渗流问题、粘土防渗在废物封存中的应用、降雨诱发滑坡等方面讲解了他所指导团队的科研进展,详细讲述了应用于社区规模的浅层土壤钻孔热能存储系统,着重强调了运用于滑坡分析中的非饱和土力学相关问题及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芝加哥大学A.M.齐格勒(A.M.Ziegler)教授于3月11——22日由美国专程来我院讲学。他先后在我院北京研究生部和武汉院本部作了题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及世界生物古地理”、“古生代世界古地理”和“古气候与煤和蒸发岩的关系”、“中生代古地理及生物古地理”、“古海洋与油原岩层的预测”、“古地理图的编制方法”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其中所提出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对我院科研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美国矿床学家林格伦(Waldemar Lin-dgren,1860~1939)出生于瑞典.1878年考入瑞典皇家矿业学院,1882年获得矿业工程师学位,1883年返回美国,作了戴维斯(W.M.Davis)教授的助手,1884年进入美国地质调查所,做了大量的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尤其在金属矿床学成因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1912~1933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学术交流,可以说是频繁而不铺张,热烈而又实惠.法国国内是这样.与其他国的国际间交往亦是这样.法国每年经常召开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会,或是由一个或几个大学联合发起.或是由某个科学协会发起,邀请法国附近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英国、荷兰、摩洛哥、丹麦、奥地利、瑞典、瑞士、南斯拉夫等国的科技界同行参加.各国代表大都带上一两名助手,或乘飞机.或乘火车,或自己驱车前往.西欧各国之间简单的过境手续.极为方便的电报电话,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给这种国际间学术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样的国际会议.没有迎送场面.没有宴会招待.也没有游山玩水的安排,就是连会议期间的后勤服务人员也很少.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9月15日,英国Ulster大学毕亚新教授应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副总师申旭辉研究员邀请,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毕亚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遥感大数据挖掘技术、Dempster-Shafer理论与传感器融合技术。他长期以来关注地震前兆挖掘技术,与地震局预测所、台网中心等多部门长期合作,共同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地震遥感应用模型研究"等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7.
1990年5月17日,应四川省地质学会的邀请,法国蒙贝利埃大学马托耶教授等4位学者在成都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马托耶教授在题为《山链的形成》的报告中指出: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活动直接相关,地球上某一地区发生板块碰撞形成山脉,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则因板块受到拉张而形成海洋,因此山脉与海洋是板块活动同时形成的一对产物,只是形态与位置的不同而已。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地质构造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聚合带构造,已被列入今后10年国际地质构造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山脉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地  相似文献   

8.
西德海德堡大学矿物岩石学系主任,矿物学教授阿姆施图茨于十一月四日至十日来我院讲学。阿姆施图茨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在层控矿床、斑岩铜矿、细碧角斑岩矿床等方面成绩卓著,在国外有一定声望。 阿姆施图茨教授讲了五个问题:①绪论与层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8月21日,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壳所Lunina Oksana博士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题目为"Seismically induced clastic dikes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seismic hazard estimation"。Lunina Oksana Viktorovna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构造地质、活动断裂及相关地质灾害;(2)地震构造、古地震;(3)GIS活动断裂数据库;(4)基于地裂缝分析的应力场及其重建;(5)断陷盆地:构造动力学机制等。Lunina Oksana博士近年在活动构造及应力场  相似文献   

10.
叶连俊,字梅邨,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黄海西岸的一个渔村.其父叶秀樟先是跟着老人打渔,母亲陈立芳是家庭妇女.后来父亲与同乡到山东省的通都大邑去打工.初去青岛,后去潍坊,乃至省会济南.待叶连俊在家乡读完小学以后,他父亲已在济南一家纱厂当上职员,一家人也随之到了济南.由于家中贫困,他上初中时常常转学,先后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徐国风教授因患癌症,不幸于1989年3月14日在武汉与世长辞,终年56岁。徐国风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矿相学、矿床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一位优秀的矿相学工作者,我们深感悲痛。徐国风教授1953年2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长期从事矿相学和矿床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造诣颇深。在矿相学和金矿床地质学方面有重要贡献,成绩卓著。1986年和1989年先后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的人》、《国际  相似文献   

12.
四月十二日,以日本动燃团资源部部长桥本好一为首一行三人,来我院参观访问,并作了学术报告,解答了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会后参观了三个实验室。八月二十四日,美国地质调查局铀、钍资源分部主任格劳及铀矿地质学家格兰杰、哈弗曼三人来院参观访问。十月二十九日,阿尔及利亚铀矿地质考察组以地质学博士 R·阿伯德哈利姆为首一行四人,来我院考察。并由 A·本哈桑那博士和 A·斯洛吉工程师介绍了阿尔及利亚铀矿资源和  相似文献   

13.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1):49-49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因病仙逝于北京,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14.
焦红军  郑拓摄影 《河南地质》2012,(8):F0003-F0003
本刊讯6月30日至7月2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古生物学家、祖籍我国四川的美籍华人学者孟津教授,应邀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7月1日上午,孟津教授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多功能厅作了题为《新生代地球环境变化与亚洲生物群的演替》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结合他本人多年的研究实践和成果积累,辅以宇宙周期变化、南极科学考察、蒙古野外调查等视频画面.为省地质博物馆职工和观众介绍了地球环境变化、亚洲生物群演替、人类演进趋势等诸多学术观点,激发了听众进一步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芬科学交流计划,芬兰技术研究中心地质技术试验室的高级研究工程师Kari saarj博士于去年十月下旬来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由英国地质研究所所长奥斯汀·W·伍德兰特博士为团长的英国地质代表团一行六人,于四月八至十日在长春地质学院进行了参观访问。英国地质学家逗留期间,作了有关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热、同位素的测定方法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17.
应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邀请 ,美国地调局、地球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科学应用部主任Dr.CharlesM .Trautwein于 2 0 0 0年 1 1月 8—2 1日来我院讲学。主要内容如下 :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 ,将研究区的资源与环境信息按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进行存贮、检索、分析、显示、制图 ,并实现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能完成多种空间数据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遥感等 )的综合分析。Dr.Charl…  相似文献   

18.
今年经上级批准的外国专家来我院讲学的有:1)英国剑桥大学地质学家哈兰德(Harland)博士于三月廿五日至四月九日来院讲学。主要内容:地层、构造地质、板块与地槽学说、北极圈地质等。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4月10日下午,地调局天津中心特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主编Santosh教授(印度)开展了题为《The dynamics of continents and cratons》(大陆与克拉通动力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中心领导及相关部门业务人员近50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深入浅出,从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基础地质问题谈到壳幔结构、板块运动、地幔柱等几大热点地质问题,介绍了当前这些学科的诸多前沿成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后又围绕"大陆克拉通"等关键地质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2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张顺荣研究员应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副总师申旭辉研究员邀请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张顺荣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层大气(包括电离层和热层)的研究工作,在高层大气结构、动力过程、高层大气模式和模拟、高层大气的气候学、变化性、长期变化和趋势等研究方向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的Zeldovich奖,是该领域国际上活跃的知名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