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太原市侯村垃圾场进行地层、地下水含水岩组、地质环境条件、环保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分析,对垃圾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得出了侯村垃圾场的地质环境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场地地基建设条件都较好,适宜建设标准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相似文献   

2.
黄敬军  武鑫  姜素  崔龙玉  魏永耀  张丽  陆华 《地质论评》2018,64(6):1472-1480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水安全,但要充分考虑“海绵体”承载体(岩土)的物性,即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应重视地质环境条件研究。本文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判指标体系,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划定了海绵城市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桂长杰  吴晓峰 《江苏地质》2004,28(4):246-248
从矿床开发的地质资源条件、开采条件、矿石的可选性、外部建设条件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述了该矿建设的优越条件;提出了利用关闭矿山生产设施进行选矿的建设方案。认为该矿的潜在价值极大,其开发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库建设条件的全面分析,基本明确了北京市平原区五大地下水库"渗得进、存得住、取得出、用得好"的建库基本条件,初步计算了调蓄库容,探究了南水北调水源、地表水库水源、雨洪水源作为调蓄水源的条件;利用以往试验资料分析了河渠入渗、滞洪水库入渗、砂石坑回灌、井灌等补给方式的特点,进一步对五大地下水库输汇水条件、入渗能力和取水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在北京主要冲洪积扇上游建设地下水库是可行的结论,为地下水库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各项建设工程中,为查明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以便利用和改造这些条件,就必须进行建设区域的工程地质勘察。  相似文献   

6.
贺杰 《广东地质》2012,(1):184-187
从采冶历史、矿业遗迹、基础研究、区位条件、自然风光等5个方面对大宝山矿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山具备了建设成为高水准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舟山深水港域开发建设的自然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深、水文、岸线、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等诸方面阐述了中国舟山海域的自然地质环境, 说明了该港域具有建设大型深水港址的优越条件, 其开发建设将对中国东中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封储油库库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石油储存于地下水封洞库是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地质条件、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为满足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文章考虑了建设地下水封油库的原则和外部依托条件,特别针对库址选择时应注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条件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布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和整理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机制,根据地质条件的蓄水、渗水、净水三大功能选取地面坡度、地层岩性、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地下水涌水量、表层土壤污染程度、植被覆盖率、距地表水系距离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对各单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借助Mapgis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大部分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条件适宜及较适宜区,且地层岩性和地表水系为主要影响指标,低影响开发措施布设时应该考虑地质条件的渗水和蓄水特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君  李宇  周训 《地下水》2006,28(5):41-43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水资源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在北京利用地下水库强调蓄功能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调蓄条件的分析,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址依据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怀柔冲洪积扇两河一带,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适合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隧道建设施工中,涌水灾害是隧道建设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涌水量预测关系到隧道方案的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和运营安全。因此,在勘察阶段如何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为隧道施工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提供依据,评价其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成为众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来选择建筑形式或居住方式。义乌在新村建设中,从建别墅群到建公寓楼,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条件的新村建设之路。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节地型新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设节地型新村的关键,在于将由此创造出的效益,合理地分配给农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地质条件为基础,从含水层(带)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动、静储量变化、坑道涌水量预测、矿床充水因素、工程地质条件等5个方面对阿苏达铀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该矿床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并对矿山建设及开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营口市滨海大道工程属于重要项目,建设用地所处地质环境为中等—复杂区,现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灾害。通过对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地震、人类活动4方面因素的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属危险性小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属于危险性小区,因而在采取措施条件下适宜路桥建设,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施工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新森 《浙江地质》2009,(11):51-52
安居才能乐业。农房改造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经济保稳促调的重大举措。这项工程既顺应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又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磐安是欠发达山区县,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农村泥房多、旧房多、危房多,  相似文献   

16.
岳鹏翼 《地下水》2009,31(6):137-139
分析了口泉沟南水文地质区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建设淤地坝利用地下水,建设一定数量的渗井利用洪水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薛怀友  徐祖阳  张芳 《江苏地质》2011,35(2):191-195
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址选择的条件很多,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因素、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地质条件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详细了解拟选场地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建场不利的地质条件,对于填埋场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后期运营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伟  李玲  杨鹏  杨崇敬  艾洪键 《地球学报》2024,45(1):112-122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区,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 选取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 地形排水条件、地质灾害及其他因素6个一级评价因子, 构造活动、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等13个二级评价因子, 利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进行区内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得到了相应工程建设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 日照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 大部分地区适宜进行高层建筑工程建设, 占84.5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全区多数地区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适宜区, 适宜性差及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付疃河两岸附近和海岸附近、大型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一带区域及城区; 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良好, 小部分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付疃河下游夹仓和小古镇一带及其沿海地区。评价结果可有效地服务于该地区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和工程选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连云港市区为例说明基于负面清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负面清单包括地质问题防范与平面空间布局约束两类,以这两类负面清单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地质问题防范的负面清单根据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地震效应4个方...  相似文献   

20.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