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1987,(4):301-305
正当秋高气爽,喜庆丰收的金色季节到来之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教授从事地学研究五十周年。叶教授的科学业绩正象这金秋的果树硕果累累,这是他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五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努力攀登的结果。这五十年,是他充满理想、奋斗、成功、挫折、再成功、再前进、不断向科学高峰迈进的五十年,是他富有科学创造力的五十年,也是他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十年。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984,(4)
止【:,张义佑教授l 93{】午毕、眦j:瓦津『柯开中学。右【:,I‘J37年春张文佑教授在ff-i京北极阁l h央fiJI-'fglgM J也质研究所火『】前留影。F,【935年秋张文佑教授与旧事在南京栖霞【h野外地质旅行。1959年张定佑教授在其斯科与苏联科学家纳剧犬垒t,I.【3_r|t]JIHBKHH)院士及拉德凯维奇(E.A.p}ⅥKeB—JIq)阿_fj(女m:一挺纂最19阴年7月张义佑教授与许靖华(K.J.H、u,右一)廿塞尔(Gallss二,右致授在瑞士考察地质黔馋1982张文佑教授年在黑龙江省五大莲池考察新生代玄武198~)年5月张文佑教授与德·强(De Jong)博士进行学术i.1沦1 98…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1991,(4):307-308
这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王思敬教授在祝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鸿允教授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年纪念会上敬献的贺诗。他高度概括和赞颂了刘鸿允先生在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中,对地质所的发展和对我国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塞武纪地质学(尤其在震旦纪)研究领域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1982,(1):1-4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于1927年在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调查研究。从三十年代中期至今,经常担任学术性和行政性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6.
易善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5,(1)
为庆贺张文佑教授投身地学研究五十周年,为交流断块构造学术成就,1984年10月15—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各类断层与滑动构造、断裂变质作用、地壳深部结掏、断裂与断块的构造力学和地球物理场特征、构造作用的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等领域,对青藏高原、西太平 相似文献
7.
1999年金秋迎来了钱祥麟先生从事地质科学教育和研究的第50个年头,作为钱先生辛勤培育的晚辈学生和长期学术合作的同行,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钱祥麟教授是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前寒武纪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的学术带头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中国科学》、《地质学报》、《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重要学术刊物编委。在过去的50年中,他出版专、译著6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8.
赵宗溥教授今年80周岁,从事地质工作已经60年。他在中国地质学界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著称,又以敢于开拓、不囿成说而闻名。他的研究领域广博,在变质岩、火山岩、前寒武纪地质、矿物学和矿物材料学以及大地构造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全国首届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高等院校、新闻、出版等系统的领导或代表等100多人。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副院长参加 相似文献
11.
《地质科学》2015,(3):981-981
在我国几代地质学家的非凡努力下,今天我国地质学在许多学科建立了全球性的威望,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生百年,地球一瞬,地学先驱们的成果不断被发展和超越,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给中国地学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度开发的智慧资源。以人物亲身经历为主线,作为研究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史的一种新的尝试,我国几代地学先驱的后辈亲友们走到了一起,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忠实地讲述了民国时期以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体的中国地学家群体的科学人生,汇集出的成果,就是这本《百年地学路 几代开山人--中国地学先驱者之精神及贡献》。先驱们的科学精神,以文字和历史图片的形式得以客观反映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佛罗马热(Fromaget,1934)的印支运动命名五十周年。这是由于在越南桑怒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前诺立克和前瑞替克两个不整合,被他称为是“最重要的旋回(主要运动)”,并形成“不属于华力西运动的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13.
《冯增昭文集》是庆祝冯增昭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工作55年而出版的综合性地学类著作。全书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篇岩相古地理学文章,第二部分为13篇沉积学文章及其他文章,第三部分为17部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专著的序,第四部分为6部沉积学翻译著作的序及两篇译文。她是冯增昭教授近50年来已刊和未刊著作的代表和精炼,是一部地学鸿篇,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7,(4)
九月五日正值金秋季节,北京科学会堂的一间会议室里,洋溢在欢乐之中,这里正在庆祝叶连俊教授从事地学研究五十周年,地学界著名专家、教授孙鸿烈、涂光炽、程裕淇、李春煜、卢衍豪、郭文魁、杨敬之、关思聪、业治铮、袁跃庭、田在艺、刘东生、陈国达,孙枢以及百余科技工作者欢聚一堂,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1989,(4):305-307
崔克信教授1909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库隆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河北宣化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选入地质系学习,1935年毕业。1935年9月至1939年10月考入前经济部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技佐。1939年11月至1940年12月任西康金矿局副工程师。 相似文献
18.
罗志立教授,1927年11月生于四川苍溪县,195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48年入学)。曾先后在石油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1980年调到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工作(现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今年适逢他献身石油地质事业60周年,又喜逢80华诞,特此撰文祝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