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遥感技术能为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提供客观、快速的时空信息。将SPOT、ETM、TM数据进行融合,并对变化的图斑进行提取、整理,从而提高了土地动态监测效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进行长沙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讨“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实用性及效果。结论显示“北京一号”卫星数据利用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仍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土地利用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满足国家每年动态遥感监测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卫星的TM和ETM 数据对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督分类后的变化检测,探讨了该区域1998~200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另外,本研究以1998~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着重探讨了各类土地利用转化的强度和趋势,同时分析其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内城市逐步向外扩张,并侵占了其周边的农田用地,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农田总量的平衡,农田对其外围的林地逐步进行侵蚀,是林地总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转化的机理研究,可以为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控制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6年和1994年的Landsat TM、2010年的SPOT5 3个时相的卫星影像,探讨福建省闽江口1986~2010年的水体变化规律.水体变化信息主要通过变化检测和信息提取等一系列遥感技术来获取.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在1986~2010年,水库、湖泊和坑塘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用地扩展和养殖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福州在1986~2010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利用黑河流域1987年和2000年两期TM遥感数据, 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幅度、变化速率及动态度等角度, 定量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全流域总体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特征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变化幅度上, 全流域各类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均十分强烈, 中游地区最为显著, 综合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指数达到7.6%, 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等是全流域变化最为剧烈的利用类型; 在变化速度方面, 流域上游地区的耕地、城镇居民用地和沙漠化土地年平均递增速度最高, 中游地区明显小于上游和下游地区, 但沙漠化除外, 为全流域水平的4.7倍, 下游耕地、城镇用地、水域面积和其它难利用土地变化较快, 说明上、下游生态系统极不稳定, 变化剧烈. 对中游动态度的分析表明, 耕地、城镇居民用地和较难利用土地较稳定, 其它土地类型的利用与覆被动态变化都很活跃, 说明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复杂而强烈, 具有变化的多向性和互动性, 从而为流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改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作为生态脆弱区,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和牧业资源,更是成都平原和岷江中下游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水库.这里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基于1994年、2008年、2014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从土地利用的变化方向、数量结构、利用程度等方面对20 a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相似文献
9.
10.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多种遥感平台获取的多时相、多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地区煤矿开采现状为试点,以矿产资源的非法开采监测为主题,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动态监测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通过对比不同监测数据源的效果和性能,为大规模监测类似地区时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相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指出工作区存在部分违规采矿行为,很好地实现了对本区采矿行为的动态监测,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及其相关处室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低成本快速高效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提供科学执法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TM影像的抚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88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获取了抚州地区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结果分类图。在此过程中确定了抚州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分类后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提高了图像分类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1988~2000年,面积减少的地类为耕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地类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并对其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为半农半牧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揭示了1989~2001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三减(草地、水体、湿地)两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出未来24年内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得出水田、旱田、林地、城乡用地的继续增加是以草地、水域、湿地的减少为代价的结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内涵及其概念模式,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9年和2003年数字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图及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图谱。根据信息图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了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推测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地统计分析在滑坡遥感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监测的常规技术方法有多种,如大地精密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但这些技术往往会受到气候与地形的限制,实施困难较大.而遥感技术可以克服观测条件的限制,并可针对滑坡不同阶段实行监测.此外,地统计分析方法可充分利用遥感数据本身具有的空间相关性,可以提高影像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因此,结合遥感与地统计方法进行滑坡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平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RS-GIS集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近20年来,吉林西部平原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土地盐碱化、沙化、草地退化严重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往人们很少从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生态环境问题。应用1989、2001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监测,遥感影像解译,采用空间信息叠加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信息,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两增(耕地、盐碱地)三减(草地、水体、湿地)的变化规律,讨论了驱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