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佳县2005年以来枣树生态气候观测,分析总结枣树芽膨大、芽开放、展叶、花序出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等主要物候期的观测方法,对物候期的识别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说明,使枣树生态观测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根据佳县2005年以来枣树生态气候观测,分析总结枣树芽膨大、芽开放、展叶、花序出
现、开花、硬核、可采成熟等主要物候期的观测方法,对物候期的识别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说
明,使枣树生态观测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利用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6年气象资料和1991-2016年眉县猕猴桃物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61-2016年眉县猕猴桃越冬期和春季芽膨大期冻害发生日数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眉县猕猴桃越冬期和春季芽膨大期冻害次数呈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明显增加,2000年以后春季芽膨大期冻害呈减少趋势,2010年后越冬期冻害呈减少趋势;越冬期冻害1月发生最多,春季芽膨大期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眉县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渭河川道的中北部,其越冬期冻害风险从南向北逐渐减轻。猕猴桃越冬期冻害主要影响猕猴桃主干和幼树;春季芽膨大期冻害造成猕猴桃花蕾、叶片等受冻。针对两种冻害提出了不同防御方法,对科学防御冻害,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榆林枣树生态气候监测资料,并结合适用技术和专项服务等的研究,对枣树主要物候期的三基点温度进行了研判,提出了适合本地区枣树各物候期的气象服务指标。结果表明:当春季温度达13~15℃时,枣树开始芽开放,≤-5℃时枣芽出现冻害;温度≥17℃时开始抽枝展叶和花芽分化;温度达≥19℃时开始现蕾,20℃时开始进入始花期,22~25℃进入盛花期,≤20℃或≥38℃则开花率显著降低,形成生理落花;幼果膨大期温度在25~30℃利于枣果的生长,温度不足则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生理落果;果实成熟期的最适温度为15~24℃,昼夜温差在12℃以上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鲍家栋 《气象》1980,6(3):28-28
198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简称新规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我国地面测报工作的经验和特点。 经过这一段对新规范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总结了经验。广大气象观测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经验。新规范将现阶段测报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观测经验有选择地予以列入。比如,在云的观测上,新规范归纳了夜间云的观测的三条经验,对山区台站云的观测叙述也比较详细。在夜间能见度观测方面,分别指出有目标灯和无目标灯须掌握的几条原则。特别是白天能见度的观测,根据所选目标物的颜色和其细微部分“清晰可辨”、“隐约可辨”、“很难分辨”三种情况下能见度估计方法。只要  相似文献   

6.
裴步祥 《气象》1983,9(11):29-30
一、前言 按《规范》规定:地面温度是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包括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这项观测的资料在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目前台站上的常规地面温度观测,无论是所使用的仪器或是观测方法,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地面温度观测记录的质量。《气象》从今年第3期开始的“关于地面最高温度观测的讨论”中所反缺出的某些示值失真的现象,只不过是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乐陵县现有结果枣树136万株,常年产干枣1000—1300万斤。金丝小枣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春季4月份旬平均气温达13—14℃,枣芽开始膨大萌动,达到18一19℃时,枝和叶进入旺盛生长期。秋季旬平均气温低于15℃时,叶片开始变黄脱落。在乐陵县,枣树一般是4月15号后发芽,10月31号叶片落完,年生长期200天左右。  相似文献   

8.
选择生长在荒漠区的腾格里沙漠东缘的小叶杨、旱柳和榆树3种木本植物,利用内蒙古孪井滩气象站2002—2018年木本植物观测资料和1989—2018年30a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3种木本植物花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孪井滩1989—2018年间年平均气温8.96℃,气候变化倾向率0.405℃·(10a)~(-1),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波动范围分别是63.3~288.0mm、2771~3244h,日照时数平均每10a增加157.4h。小叶杨、旱柳和榆树开花始期受气温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弱,与当年前期各月气温的相关性为负相关。为了能够采用客观的方法提前预估小叶杨、榆树和旱柳3种木本植物开花始期,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木本植物开花始期日序与当年3月平均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6~2014年鲁西南地区菏泽、曹县和济宁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气象及物候观测资料,采用国际上流行的Forc TT积温模型模拟了当地常见、广泛分布的9种木本植物和4种草本植物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最佳积温开始日期和基础温度。结果表明:(1)模拟的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主要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主要为1℃。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不同木本物种差异较大,开花期较早(3月)的毛白杨、旱柳和榆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集中在4~6月的物种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3月1日,基础温度在3~5℃之间,开花期最晚(7月)的槐树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基础温度为4℃;(2)就草本植物而言,展叶期较早(2~3月)的车前、苍耳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1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1~2℃,展叶较晚(4月)的莲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期较早(4~6月)的车前和苍耳其开花始期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为3℃,开花较晚(7~9月)的莲和芦苇模拟的最佳积温累积开始日期为4月1日,最佳基础温度分别为-1℃和2℃;(3)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模拟的平均误差在2 d左右。由此可知,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Forc TT积温模型对展叶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效果均较好,预测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普遍在0.90以上,达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信杰、张增顺同志认为 N_1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张爱民 《气象》1990,16(5):65-65
编辑同志: 读了贵刊《气象》1989年第9期《特殊情况下非日界降水量的补充观测》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存在着实质性的问题。因此提出几点看法: 1.作者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理解是不够的。他认为规范规定不全面需要补充,其实不然。首先应明白,我们所进行的地面气象观测都是“定时观测”。规范规定  相似文献   

12.
建筑风荷载风压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袁春红  薛桁  杨振斌 《气象》2002,28(1):39-42
根据最新“建筑荷载规范”修订本讨论了应用气象台站的风观测资料来计算建筑风荷载中的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风速资料的坡度订正、高度订正、时次订正以及应用极值Ⅰ型分布函数来估算R年重现期的最大风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供水条件下椪柑果实膨大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水分条件对浙西椪柑果实膨大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水分观测结果与果实膨大速度的分析,明确了浙西椪柑果实膨大的需水关键期和需水量,为浙西椪柑抗旱和实现高产优质低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旱柳、榆树、合欢、楝树4种不同科属典型木本植物物候期资料,结合当地相应时期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不同种类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鲁西南地区1981—2020年平均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82 ℃/10 a、0609 ℃/10 a。(2)受气候变化影响,鲁西南地区四种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均呈推迟趋势,榆树、旱柳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两种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秋季物候期中落叶末期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强烈。(3)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变化受气温、地温、风速的影响较大,其中气温、地温越高,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晚;风速越大,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会出现的越早。(4)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秋季物候期虽受日照、降水、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4—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刺葡萄落花落果、果实膨大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刺葡萄4月下旬开花,5月下旬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单穗果粒数减少缓慢,但若遇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易滋生灰霉病、霜霉病等,致第二次生理落果过重,正常情况下最终每穗平均果实粒数40粒左右;刺葡萄从坐果到生理落果结束期(5月)是横茎增长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进入硬核期后,膨大不明显。在幼果膨大期及硬核期,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20℃,最适宜温度24~28℃,成熟期横茎为1.8~1.9 cm。海拔差异对最终果实物理参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稻观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匡昭敏(玉林地区气象局537000)199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执行的新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与原来的规范有一定差别,其中有一些技术要求作了改变,另外还增加了一部分新的观测项目,由于对以前观测的习惯性和对新增内容的生疏,故在观测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63—1988年中国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6 a来全国21个站的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 a来,全国各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和秋季物候期大体上都是推迟的,1976—1988年与1963—1975年相比,绝大多数植物物候期都有明显推迟,部分植物物候期推迟了10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巴楚国家基本气候站1986-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木本植物选用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lanche),垂柳(Salix babylonica),杏树(Prunus armeniaca),苹果树(Malus pumila),沙枣树(Fdeagnys Qxycarpasehlecht),对植物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近25年来巴楚气候增暖现象较明显,增温率为0.18~0.95℃/10a,春、秋季变暖的趋势大于冬、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61 mm/10a,春、夏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秋两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0.34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冬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7.09h/10a。近25a来喀什木本植物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表现为一致的提前趋势, 叶变色始期和落叶始期表现推迟的趋势;影响植物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和日照时数,随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多,植物生长季延长。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与春季气温和春季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而与冬季气温和冬季日照时数几乎没有显著相关性。木本植物物候与秋季温度呈正相关,秋季气温升高,物候期推迟。在生产生活中,根据植物的物候期变化安排农、林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茆金祥 《气象》2004,30(12):83-84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从2004年1月开始执行。与1979年版旧《规范》相比,对风要素的观测,从概念、记录方法到数据处理都作了修改。这是为适应气象观测现代化和自动气象站业务需要而作的调整。只有准确理解风要素的相关概念和观测、记录、处理规定,才能在工作中自觉执行,从而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风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学习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中总则、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并认为新旧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学习中应从其编制原则出发,从新旧规范的差异和修改理由入手,重点放在新增加及有变更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