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运转中星仪测时,据梅耶(Mayer)公式,有式中 u:时钟改正量, α:所观测星的赤经, T:所记录的中天时刻, i:仪器的水平差, I:水平差的系数, k:仪器的方位角差, K:方位角差的系数, d:钟速差、光行差、接触条宽、以及其他系统差的订正。今根据徐家汇观象台自1952年11月至1954年2月共16个月间的观测数据,决定T与i的误差ε_т,ε_i,包括观测者(K),(S),(L)三人。徐台测时用口径80mm,焦距86cm的帕兰(Prin)中星仪,目镜放大率约100倍。所用接触测微器由马达带动,并用人手操纵。观测一般使用两具记  相似文献   

2.
中星仪测时的组内符合程度比组外符合程度约高一倍,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般认为引起组外符合程度较差的因素是仪器情况的变更和反常折射的存在.本文根据1951—1954年间徐台的天文测时结果求出它的季节性变化,并考虑星表误差、反常折射以及其他气象因素在测时结果所引起的影响.在上述期间,徐台天文测时所用的是一具口径80mm 焦距86cm 的帕兰(Prin)中星仪,附有马达带动人手操纵的接触测微器,仪器的水平轴是用水银盘控制的.主要的观测者为龚惠人(K),沈祖耀(S),罗定江(L)三人.  相似文献   

3.
高平子(1888~1970),原名高均,字君平,别号在园。1912年,高平子从震旦学院毕业,随即入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及余山天文台学习近代天文学。1924年,高平子和蒋丙然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这是当时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掌握的外国人建立的天文机构。1928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高平子被聘为研究员。他还协助建设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1970年3月,高平子因患冠心病在台北逝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上海天文台光电中星仪工作已将近六年之久,其观测的精确度无论是观测组内的内部符合或组与组之间的外部符合均逐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可以检查内部符合的平均单星误差而言,已经从1957年的±降低到1962年的±.这样的观测精确度与目前世界上的光电和目视测时仪器相比是不差的.为了寻求进一步提高精确度的途径,我们在该光电中星仪(蔡司型号 No.14968)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对引起单星误差的  相似文献   

5.
瞬时极坐标的确定,六十年来均依靠纬度变化的研究来进行.众所周知,利用纬度变化观测订定 x、y,当任意两台站经度差为90°时,对这一工作最为有利.近十年来天文测时工作有重大的进展,表现在照相天顶筒、超人差棱镜等高仪的出现,它们可以同时而且等精度地测定续度和时刻(经度);原子钟、石英钟以及附属的记录设备已能把任意两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了天文光电观测中,测定光电装置迟滞差的传统方法的缺点。提出了由观测室室温推求迟滞差的方法,以及减小迟滞差随气温而变化的途径。比较了由室温推求迟滞差值和用氖灯测定迟滞差值分别计算光电中星仪的测时结果。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测定迟滞差的方法,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文章并对“零温度效应光电装置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我国正在改装为光电记录的T_4经纬仪。  相似文献   

7.
爱好者之页     
4月21日下午,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现已更名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兴隆观测基地),为期2天的2001年流星观测研讨会开始了。52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除了北京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北京天文馆、青岛观象台、天津科学技术馆等单位派出的专业天文工作者外,大部分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他们来自北京巡天会、北京天文同好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社、清华大学天文学  相似文献   

8.
陕西天文台光电中星仪所获光子计数观测资料,用九点最小二乘平滑的办法来预处理,用权函数与观测量卷积办法定出中天时刻的估计量。在星像轮廓函数及噪声分布函数均已知的条件下,得到中天时刻的最佳无偏估计。对一组星观测资料,用最佳无偏估计方法得到其测时平均内部精度为5ms。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超人差稜镜等高仪因为观测精确度较高,不但可以在固定台站精密测定时间与纬度,而且它的结果还可以用来做星表位置改进以及光行差常数、章动常数等的改进工作.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自从1958年开始采用了一具 OPL 型14号超人差稜镜等高仪进行工作后,已经积累了数年的观测资料.本文对1958到1960年间早期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在这期间组内和组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天文台建台后,虽有概略的经度值,但尚未有过准确的测定.1947年台曾与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测量局合作,作过一次经度测定,发表天文台子午仪室的经度值为东经7~h55~m16~s.967±0~s.005_5.然当时的工作,在结果处理中,未考虑到时号的改正数,显见其结果的不可靠程度.新中国诞生后,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天文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台上建立了经常的测时工作,并且测时工作于1957年12月正式加入苏联综合时刻系统,天文观测和时号接收的资料运用到苏联综合时刻系统标准时刻的计算中去.因此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邦贝中星仪上进行。光电测微器由原接触测微器、光电检测器和伺服跟踪机构组成,能自动对准和跟踪星像。由穿孔纸带指令操纵机械传动装置执行:转置水平轴、安放望远镜天顶距和确定伺服电机跟踪每颗星的速度、操纵望远镜扫描来实现光电寻星和导星。用光电测微器记录星过时刻和实现观测自动化后,能从天文观测结果中消除人差和光电装置的迟滞差;减小大气抖动、天空背景和光电装置的噪音、导星和操作仪器引起的误差,提高测时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陈遵妫先生1901年生于福州,1921年东渡日本留学,1926年学成回国,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受聘到观象台参与编历工作,此后一直服务于天文界,勤勤恳恳耕耘六十余载,自称"畴界老牛"。 陈老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30年代先后参加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昆明凤凰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前身)的创建,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担任过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宇宙》杂志总编辑,主持编纂过《天文年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兼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负责人。1955年奉调筹建北京天文馆,并担任馆长职务。陈老有近三十部天文学专著和普及读物问世,代表作有《天文学概论》、《流星论》、《大学天文学》、《恒星图表》、《宇宙壮观》等。他穷毕生精力,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料,于1985年完成了四卷170万字的宏篇巨著--《中国天文学史》。该书因史料翔实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陈老一生历经过各种艰难曲折,早年饱经战乱之苦,中年蒙受不白之冤,晚年双目近于失明,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处之,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北京天文馆新馆即将建成之际,我们发表陈老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一方面对这位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表示缅怀,另一方面希望年轻爱好者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容传感原理研制的电容式气泡水准器。其传感器是由粘于水准管玻璃表面上的四块铝箔组成。它们构成两个差动电容,测定两电容之差,即可得到气泡的位置。本装置测量范围为12角秒,精度为±0.1角秒.测量结果实现数字化及自动打印记录,并与目视兼容。应用于中星仪观测时,大大压缩了人差,提高了测时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从远古直到现在,测时这个问题,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科目之一,它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而且直到现在仍不失其重要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测时的方法也日趋完善,同时不断提高了精确度.我在北京古天文台曾看见一个日圭,用它可以测定时间,可准到几分钟的精确度.日圭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是可以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在近代装备石英钟的授时台里,  相似文献   

15.
下表所载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观测,系1953年及1954年上半年内,利用佘山观象台直径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远镜所作的,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摄影星表(Carte du Ciel),间或亦取自德国天文学会星表(A.G.C.)或耶鲁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所有观测,绝大部分係利用AΓφa——Aстро药膜,底片上直角坐标的测量,利用佘山观象台特具的坐标测量仪、可估计到1个微米(Micron),观测时刻以世界时表之,且以日为单位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台测时所使用的仪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迥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则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仪所在经度为束经8~h5~m42_(?)~s890。  相似文献   

17.
时间服务的目的在于确定并且发布准确的时刻.在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体系中,准确的时刻是由天文测时来决定的.因此,作时间工作的台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就是根据天文测时来决定天文钟的改正值.天文钟的钟面时加上这些改正值以后就给出准确时刻;再从无线电时号的钟面时求出这些时号与准确时刻之差,就得到时号的改正数.天文测时除了受观测仪器本身的精确度所限而带有一定的误差之外,还受着观测环  相似文献   

18.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 No.1:帕兰(Prin)80毫米,与 No.2:100毫米蔡司(Zeiss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 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龚惠人,罗定江,沈祖耀,苗永睿四人。中星仪所在经度帕兰为东经8~h  相似文献   

19.
4月13日德国奥托博依伦市阿尔高艾业余天文台台长赫尔穆特·蔡格勒一行24人就中国的天文科普教育与天文仪器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当天晚上和南京的有关人士举行了主题为“耐尔思之夜·难忘今宵”的联欢会,第一次在两市间架起了天文友谊桥梁。晚会上德方团员、天文爱  相似文献   

20.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帕兰(Prin)80毫米与100毫米蔡司(Zeiss 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