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我队进行地层断代总结时对原测“北石门子—泉脑沟山—旱峡”剖面重新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原划为志留纪中统的泉脑沟山群之灰岩中系统采集了牙形刺样品,在其底部采得腕足类化石,部分层位中采集到了珊瑚化石。牙形刺样品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分离后,有两个样品含牙形刺,一个样品含鱼牙化石。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倪世钊和新疆石油局赵治信分别对这两个样品所含牙形刺进行了鉴定,他们都认为原剖面31层所含的牙形刺为晚志留世的分子;笔者又根据《祁连山地质志》四卷三分册所列泉脑沟山剖面,对所采珊瑚化石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泉腺沟山群的上部(q_3段)时代应属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2.
在蒙古南戈壁的Bayan—Khoshuu Ruins剖面原归入到志留系Mandalovoo组尕屋(Gavuu)段的地层中发现了牙形刺Caudicriodus woschimidti woschmidti,这是泥盆纪最早期牙形刺带化石在蒙古的首次发现。尕屋(Gavuu)段的下部属志留系,但其上部,即采集牙形刺样品M-9~M-12的层位肯定属下泥盆统(下洛霍考夫阶),而不是下志留统。Mandalovoo组应当改为Mandalovoo群,它的三个段应提升为三个组。  相似文献   

3.
锡铁山铅锌矿床含矿绿岩系的时代,五十年代曾划为前震旦纪,六十年代已先后有人划为早古生代和奥陶—志留纪等,但由于没有化石资料或缺乏地质年龄依据,在地层时代划分上认识不一,各持已见。笔者在参加1981年锡铁山铅锌矿床调研和1982年课题(微体古生物化石样品待处理)工作中,于Ⅰ矿带五坑六穿脉(北穿脉)两矿体间的灰色条带状大理岩(81SBl66)和Ⅰ矿带北部含硅泥质大理岩夹层中(81SB69)采集到了牙形刺化石样品,室内处理后,经我所二室李晋僧同志鉴定81SB166为牙形刺化石碎片;81SB69为Ambalodus  相似文献   

4.
牙形刺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层意义,而且又是一种极为有用的变质程度指示化石。在野外采集的牙形刺,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淡黄色、浅褐色、深褐色、黑色、灰黑色和白色等。造成这些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是在成岩作用中,牙形刺受热程度和时间的不一。  相似文献   

5.
<正> 1985年5月,作者在贵州罗甸县罗悃纳水一带,测制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和(竹蜓)类等微体化石样品,经分析和初步鉴定,纳水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牙形刺及(竹蜓)序列分述如下(属种描述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肥城煤田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6属14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Ⅱ.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组合和Ⅰ.Streptognathodus parvus-Idiognothodus magnific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本区C—P界线应在四灰之底。  相似文献   

7.
牙形刺生物地层学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划分海相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不可缺少的微体古生物学门类。 1984年,我们在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吉昌乡一带石炭系官帽屯组中补采珊瑚化石时,采了数个牙形刺样品。经分析处理,发现牙形刺计10属14种。这是吉林省地槽区首次获得的牙形刺,不仅对进一步探讨吉林省的石炭纪地层提供了重要的微体古生物学依据,同时用牙形刺研究其他海相地层,特别是为解决疑难地层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牙形刺的  相似文献   

8.
郎嘉彬  王成源 《世界地质》2007,26(2):137-145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hodus inaequalis,N.roundyi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上部可大体与莫斯科阶的中上部相对比。本溪组下部的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罗甸江中三叠统许满组4件牙形刺样品的处理分析,发现了一批牙形刺化石,经研究,这些牙形刺分属8属6种和6个未定种,并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带:②Neogondolellaexcelsa─Gladigondolellatethydis带及①Neogondolellaconstricta带。罗甸江中三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对解决深水盆地相许满组的时代和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勋  易成兴  陈仁 《贵州地质》2006,23(1):25-28
青藏高原1∶25万加措、丁固幅区调填图过程中,在他利克甘利山原划为晚三叠世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早三叠世常见牙形刺化石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和Neospathodus bicostatus。根据所发现牙形刺动物特征及岩石特征,将原肖茶卡组划为硬水泉组和康鲁组,并将其时代从过去的晚三叠世修订为早三叠世。该发现填补了测区缺失早三叠世沉积记录的空白,为测区进一步研究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贵州地质》1996,13(3):220-224
通过对罗甸Meng江中三叠统许满组成4件睡形刺样品的处理分析,发现了一批牙形刺化石,经研究,这些牙形刺分属8属6种和6个未定种,并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带:(2)Neogondolella excelsa-Gladigondolellatethydis带及(1)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元志留系Ludlow统的再研究兼论车家坝组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地层曾被划分为金台观组、车家坝组和中间梁组,后被厘定合并为一个组,即车家坝组。通过对岩性组合特征和生物化石群面貌的分析,广元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在岩性、生物化石生物群面貌方面具有一致性,赞成将三组归入同一个岩石地层单元——车家坝组,代表近岸、正常浅海(平均浪基面以上)沉积(BA2—BA3)。对比分析表明,该组的牙形刺Ozarkodina crispa应鉴定为Ozarkodina snajdri。这是O.snajdri牙形刺带在中国的首次报道。依据牙形刺化石,车家坝组的时代被修订为中Ludlow世晚期—晚Ludlow世早期。该组上部发现几丁石Sphaerochitina sp.组合,可与O.snajdri牙形刺带和bohemicus tenus-kozlowskii笔石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河北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为华北型奥陶系的标准剖面。1975—1976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工作,采集的化石经笔者等鉴定和初步研究。在河北二区测队同志工作的基础上,1979年10月,笔者等对唐山市赵各庄长山、东域山以及卢龙县武山剖面又逐层采集了化石。对牙形刺、笔石、头足类烫三叶虫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对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的生物序列以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河北二区测队李勤、郑国庆提供剖面资料,笔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14.
新疆准噶尔盆地洪古勒楞组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布龙果尔,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晚泥盆世地层,含丰富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和植物化石。这套地层,命名为洪古勒楞组(曾亚参、肖世禄1979),时代为晚泥盆世。198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布龙果尔剖面的灰岩层采集了牙形刺样品,含化石层自上而下如下(岩性、厚度引自“新疆的泥盆系”): 上覆地层:下石炭统“黑山头组”?  相似文献   

15.
来函照登     
编辑部: 据8月19日《陕西地质报》载安东同志函指出,《西北地质》1984年第2期转载和引用的陕西省地矿局1983年科技进展综述中关于“在陶湾群庙湾组……碳酸盐岩层内采到牙形刺化石”的报道,查无此事。后经询问陕西地矿局情报室有关同志,证实所谓“采到牙形刺化石”系“补采了牙形刺化石样”之误。特此更正,并向读者深表道歉。  相似文献   

16.
实测描绘了安徽萧县白土镇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对剖面中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磨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磨片进行了系统鉴定,共鉴定出9科16属34种,且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建立了有孔虫化石组合带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带,为晚石炭世晚期(C22)。将研究区内的有孔虫化石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有孔虫化石组合带进行了对比,探讨了石炭纪—早二叠世有孔虫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有孔虫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认为有孔虫化石对于石炭—二叠纪的地层界线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参加1∶20万《洛南幅》修编工作中,于洛南县西北的上庵沟、庵子沟西梁、白沟、白河脑、张家沟南山梁、郭家岭、白岭、东蒲子沟等十余处的原划陶湾群庙湾组中采到丰富的小壳化石,并发现多处胶磷矿矿化点。小壳化石产于白云岩之底部。化石层为一厚0.3—1m的含磷、锰白云岩。其最底部为暗灰色条带状胶磷矿。胶磷矿单层厚1cm 左右,富集地段一般厚0.1—0.3m,长1—30m,P_2 O_5  相似文献   

18.
重庆巫溪红池坝剖面长兴阶上部地层出露齐全,产系列牙形刺和深水陆棚相遗迹化石。通过建立牙形刺带,对该剖面长兴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并讨论了区域大隆组/长兴组界线的时代归属。长兴中—晚期开始,沉积环境由深水盆地向深水陆棚逐渐过渡,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开始显现并持续发展,基于时间序列的遗迹化石记录详细刻画了深水陆棚水体含氧量频繁加速波动过程,为系统审视二叠纪末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和静县红札地区,沿冰达坂断裂分布一套褐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组合,前人在该套地层中未采集到化石,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归属于早—中三叠世,地层单位为仓房沟群。本次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该套地层的灰黑色-褐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中首次采集到Callipteris sp.,Cordaites sp.,Alethopteris sp.,Neoggerathiopsis sp.2,Schizoneura manchuriensis,Paracalamites cf. tenuicostatus,Calamites sp.等植物化石和Palaeanodonta sp.,Ostracoda,Etheria,Palaeoniscida,Palaeanodonta cf. solonensis等动物化石。基于岩石组合和所获的动植物大化石,不但确定了仓房沟群形成时代为二叠纪乐平世,而且进一步将仓房沟群解体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重要微体化石的牙形刺,最近20—30年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研究。其中奥陶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三叠世,由于分异度(diversity)高,属种繁多而成为重要的分层分带化石。泥盆纪的牙形刺经齐格勒(Ziegler,W.)、克拉佩(Klapper,G.)等人的研究对其属种分类、时空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分区已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深入的了解。 我国最近几年来也开展了泥盆纪牙形刺的研究工作(王成源、王志浩1975,1978;白顺良等1979;熊剑飞1980)。但目前研究程度与我国泥盆纪地层的发育情况相比是很不相称的,与泥盆纪其他化石门类相比,研究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