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广东某锰矿区的南部,笔者发现三种罕见的磷酸锌矿物——副磷锌矿、磷钙锌矿、三斜磷锌矿。这三种矿物在我国均属首次发现。笔者对这三种矿物作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晶体光学性质、晶体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差热分析等方面的测试,所得数据与国外资料对比基本相同。但经多次测定,该副磷锌矿为二轴晶负光性而与丹纳氏矿物学描述不同。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这些矿物的光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德保发现的墨绿砷铜石和羟砷铜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墨绿砷铜石和羟砷铜石为砷酸盐矿物,于1984年发现于广西省德保矽卡岩型铜—锡矿床氧化带中,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笔者对其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的研究,并进行了X射线粉晶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差热分析,其结果是化学成分与X光粉晶数据与国外已知数据基本一致,补充了这两种矿物的红外光谱数据和差热分析数据,从而提高了这两种矿物的研究程度。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矿物化学成分相近,但结构晶系相异,二者常密切共生。文章最后还探讨了这两种矿物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锌赤铁矾是一种含Zn~(2+)和Fe~(3+)的硫酸盐矿物,属赤铁矾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锌赤铁矾进行了重新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补充了锌赤铁矾的穆斯堡尔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等数据,而且修正了前人所得出的基础矿物学某些结论,如矿物的解理、光性和差热分析结果等。同时把锌赤铁矾与赤铁矾的主要性质和特征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宝坑锰矿为一次生氧化锰矿床.在矿区的南部发现三种罕见的磷酸锌矿物——付磷锌矿、磷钙锌矿、三斜磷锌矿.这些矿物与微晶磷灰石、锰土、褐铁矿等伴生,组成块状高磷富锌的氧化矿石.这些矿石与氧化锰矿石、褐铁矿石及各种成分的砂、砾石堆积于山坡上,由于雨水冲刷而裸露地表.发现有七块直径为30~60厘米大小的这种矿石.据R.丁希尔(Min Mag1974 684—95)报导,澳大利亚的利福希尔锌矿区的铁锰帽带曾发现有这三种矿物共生的产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篮片岩中间石族矿物进行了综合研究,可将它们分为三个亚族:碱性问石亚族;钠钙闪石亚族;钙质闪石亚族。碱性闪石亚族再按Fe 、Mg、Al的比值,后二者按Si的含量划分为矿物种。编制了闪石成分分类图。碱性闪石的光学性质、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数据,与其它两个亚族有明显差异,但各亚族内特征基本相似。利用多色性和延性特征鉴别碱性问石各矿物种较为准确,并发现青铝闪石的多色性公式应为Ng-紫色、Nm-深蓝色、Np-浅黄色,与前人描述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云南磷铝石谱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最近在云南发现的一种达到宝石级别的磷铝石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研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磷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P和Al,并含有少量的Fe和V;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显示,该磷铝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磷铝石,杂质较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分析均检出磷酸根基团的特征峰,红外光谱分析还显示有结晶水与结构水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00和420 nm附近的吸收归属于Fe3+,630 nm附近较宽缓的吸收带由Fe3+和V3+共同产生。并将磷铝石与绿松石进行了谱学方面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白云石—铁白云石系列矿物的鉴定,多采用光学方法、差热分析、X光衍射以及化学分析等方法。然而,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由于用样少(1~2毫克)、速度快、计算简便,故较其他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研究碳酸盐矿物国外曾有报道,其制样采用溴化钾和液体石蜡做分散介质,然后分别在PERKIN—ELMER577型红外光谱仪和BECKMAN—RIIC720型傅立叶转换  相似文献   

8.
磷铁锂矿与磷锰锂矿是一完全类质同象系列中两个端员矿物。磷锰锂矿在我国新疆伟晶岩中已有大量发现。笔者于1984年在福建南平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发现了典型的磷铁锂矿。此外,早在1980年笔者还在新疆青河富铍伟晶岩中发现了成分介于该类质同象系列中间的磷锰铁锂矿。对后两个产状的矿物进行了较详细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研究。结合前人的资料,文中系统地讨论了国内所发现的六个产状的磷铁锂矿-磷锰锂矿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化学成分与光学性质、物理性质、晶胞参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系统地引用了大量国外资料作对比。讨论了矿物中Mg、Ca等含量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另外,笔者还研究了该系列矿物成分与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指出矿物的红外吸收谱带频率与铁锰比值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给出了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栗木矿田花岗岩中氟磷锰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栗木矿田氟磷锰矿的光性、X粉晶数据、差热曲线、红外光谱以及化学成分特征,该矿物属氟磷铁矿—氟磷锰矿系列中接近于锰端员的矿物。氟磷锰矿主要产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含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与钠长石,含锂云母、后期石英、黄玉、萤石和锡石等密切伴生。该矿物是在岩体云英岩化晚期阶段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矿物形成温度为308℃,是花岗岩型锡矿床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10.
对胶东15个金放床围岩蚀变带内30个云母类矿物的地质产状,空间分带,与矿化关系地质调查基础上,着重对各类型金矿床蚀变带内云母类矿物进行了单矿物提纯,矿物化学定量分析,物理性质鉴定,X光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晶格常数计算,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蚀变岩带内有9种云母类矿物,5个矿物化学-多型系列,新鉴定出5种云母类矿物,绿鳞石(Celadonite),铁绿鳞石(Ferian Celadonite),铁铝绿磷石(Ferian-Alumino Celadonite),铝绿鳞石(Alumino Celadonite)和伊利石(Illite),总结了云母类矿物各系列的演化特征,查明了金矿床各蚀变-矿化带内所出现的云母类矿物晕,指出了各云母类矿物晕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1.
李海龙 《吉林地质》1992,11(4):60-66
六道沟硅藻土矿床是我国北方中—大型优质硅藻土矿床。本文通过电镜扫描、x光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差热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矿床硅藻土的一般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红磷锰铍石是一种很罕见的铍磷酸盐矿物,在国外,目前仅知发现于芬兰等几个国家,其量也极少。我国是1984年首次发现于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田中的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沿粗粒原生绿柱石中的微裂隙分布,是伟晶岩形成晚期热液蚀变作用的产物。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南平伟晶岩中红磷锰铍石的矿物学特征,包括产状及共生组合、物性及光性、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特征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最后概述了该矿物的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四川石棉县广元堡蛇纹岩中,发现一个以绿泥石、蛇纹石为主的晚期热液透镜体,长约一米,宽7—8厘米。从中采选了四种不同形态的绿色矿物,分别做了X光衍射(在各种条件下计100次分析),油浸法,化学分析,选区电子衍射,差热和红外吸收光谱等,确定了两种新型的规则混层矿物:七埃绿  相似文献   

14.
新疆氯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学报》1997,17(1):78-81
在新疆“三○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氯铜矿(Atacamite)Cu2(OH)3Cl,其化学成分、粉晶数据、红外吸收光谱、差热分析和物理特征等与标准氯铜矿(智利)基本一致。这是我国首次在自然界发现的氯铜矿。它和本区一系列卤化物的发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区成矿环境,表明在该区可以通过原生卤素晕寻找铜矿床和银矿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床的副氯铜矿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开寅  韩照信 《西北地质》2007,40(2):114-117
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发现的副氯铜矿,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X-衍射分析方法对其做了进一步的确认,通过副氯铜矿的差热分析数据,分析了副氯铜矿的形成条件,由其化学成分计算出晶体化学式。副氯铜矿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氧化带矿物学的内容,而且作为特征矿物,也可做为寻找铜铅锌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金铜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异极矿加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所用的两块异极矿标本采自云南金硕铅锌矿氧化带中。对样品进行了湿法化学全分析、差热分析和失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样品化学式与Zn4Si2O7(OH)2·H2O相符。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分别在600℃、700℃、800℃、 900℃和1300℃进行恒温三小时热处理,并对热处理过的样品进行X光粉晶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异极矿大约在500℃失去结晶水,在700℃失去氢氧根。在600℃时,X光粉晶衍射数据表明它的结构与异极矿没有本质差别,仅仅是晶胞微微缩小,此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样品中有结构水存在,因此说明这种结构水是一种“沸石水”。这时的样品是Zn4Si2O7(OH)2,即脱水异极矿,而非γ-Zn2SiO4。700℃处理样品与Taylor实验中的β-Zn2SiO4有完全一致的X光粉晶衍射数据,但它不是单一物相,而是以锌橄榄石为主,并含有部分脱水异极矿和硅锌矿,β-Zn2SiO4的结构是橄榄石型的。800℃、900℃和1300℃热处理异极矿保持硅锌矿物相。总体来看,γ-Zn2SiO4并不存在,也不会分解成为ZnO和SiO2。  相似文献   

17.
对马钢凹山铁矿区断层带中规模较大的粘土矿,采用化学分析、岩矿鉴定、X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差热分析、透射电镜及物理工艺性能等综合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查明其岩石、矿石类型及6种类型矿石的物质组分和矿物特征、2组矿石样品的物理工艺性能,在此基础上,从选矿和提高矿石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陕西略阳白水江所产五花石是一种石雕原料,其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少量或极少量的褐铁矿、赤铁矿、重晶石、明矾石、三水铝右、炭质等。本文提供了高岭石的湿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多种方法测试的数据,证明它是属于有序度高、结晶良好的高岭石,可与苏州高岭石相比。由于成矿地质环境的特殊性,该五花石属硬质粘土,无天然塑性,质地坚硬、细腻,雕刻性能良好,是粘土类矿物所组成的别具风格的天然工艺石雕原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湖南锡矿山锑矿床中发现了两种罕见的氢氧氟化物矿物——氟铝石膏和氟铝钙矿。氟铝石膏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粒状,粒径为1—10,化学成分近于其理论值,计算得出的晶体化学式与其理想式十分近似,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差热曲线和红外光谱与国外已发现矿物的特征基本一致。氟铝钙矿在电子显微镜下呈自形板状或片状,粒径为2-5,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式更接近于其理论值和理想式,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和差热曲线同已知者相近。红外吸收光谱属首次获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红外吸收光谱是各种化合物的最重要的特征。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已是重要的现代方法之一。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和样品制备技术的日益完善,红外光谱在矿物学研究的应用上日趋广泛。不同的矿物有着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单个矿物红外光谱的唯一性是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在光谱的红外区域被矿物吸收的射线的波长与晶体中分子或原子间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