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国家科委政策司和国家计委国土司联合主持召开的黄河沿岸地区综合开发学术研讨会上,我准备讲以下几点意见,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一、黄河沿岸地区的综合开发正在引起越来越多部门的关心和重视。 现在我列举几件事情,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沿黄省区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分配方案,这个方案是由国家计委和原水电部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二是1988年民盟主席费孝通、副主席钱伟长先生向我们党中央提出了加快黄河中上游多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建  相似文献   

2.
关于黄河流域的降水问题,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黄河规划委员会会共同进行了一项比较全面的工作,包括降水资料的整编、分析与研究。并在1955年出版了“黄河流域降水图集”,其中包括各类降水图143幅;又编写了“黄河流域降水”专刊,其中包括七篇讨论降水、暴雨与洪(?)、以及干旱等问题的论文。本文就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与干旱同题作—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黄河流域的降水问题,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黄河规划委员会会共同进行了一项比较全面的工作,包括降水资料的整编、分析与研究。并在1955年出版了“黄河流域降水图集”,其中包括各类降水图143幅;又编写了“黄河流域降水”专刊,其中包括七篇讨论降水、暴雨与洪(?)、以及干旱等问题的论文。本文就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与干旱同题作—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4.
苗长虹  李谢辉 《地理研究》2010,29(11):2108-2108
2010年10月24~2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沿黄经济区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成功举行。原科技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九林,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侯全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秦耀辰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代表就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资源环境与信息化、大黄河经济带构建与沿黄经济区发展、黄河长治久安与防灾减灾、黄河流域重点经济区规划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热烈讨论。
开幕式上,刘燕华理事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对会议的召开和黄河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具有无限的含义。黄河是山的文化,是龙的文明;是水的文化,是和谐与美好的象征。她润物无声,创造了中华的文明,养育了世世代代民族的子孙。黄河见证了华夏儿女兴衰的历史,她创造出的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她的兴衰也让人世代难以忘怀。黄河曾经的辉煌是我们共同的骄傲,黄河今天的发展更让我们踌躇满志,使我们振奋不已,欣喜若狂。为此,刘燕华理事长建议:一请多关注黄河的流域生态。一则黄河母亲太劳累了,不能再让她不堪负重;二则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为黄河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有所准备;三则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关注生态和资源补偿机制所能发挥的正面作用。二请多关注黄河流域的可能风险和管理问题,包含黄河河道的稳定和备用河道等等。三请多关注黄河流域的转型与调整,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与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思考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大黄河三角洲的发展问题。
开幕式后,刘燕华理事长作了《绿色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的主题报告。孙九林院士作了《加快沿黄经济区信息化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姚文艺、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分别对黄河长治久安问题作了主题报告。李殿魁、张占仓分别做了《建设和发展黄河经济带》、《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的主题报告。苗长虹和秦耀辰提交了《大黄河经济带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主题研究报告。刘曙光、许学工、冯德显、沈正平、石培基、杨太保、杨永春、王应刚、王成新、钟艳霞等学者分别就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开发、淮海经济区发展、兰西经济区构建、宁夏沿黄经济带建设等进行了报告。
自2009 年10 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第一届“黄河学”高层论坛后,经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决定组建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10月24日下午,召开了黄河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在召集人李小建教授主持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商议:①黄河分会的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组织构架及成员建议;②黄河分会年会的组织方式和召开形式;③沿黄区域科研合作的协作模式;④研究基地信息平台建设;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和咨询的热点问题。通过协商,决定黄河分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为了组织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科学考察,会议的召开地点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选定。初步确定2011年会于6~8月间由青海师范大学承办。同时,商议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争取建立一个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
闭幕式上,苗长虹、李殿魁、李润田做了总结发言,一致认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就大黄河概念、大黄河经济带构建、黄河流域重点经济区发展、黄河长治久安等问题达成了一定共识,而黄河分会的成立,更为大黄河研究和“黄河学”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陆大道  孙东琪 《地理学报》2019,74(12):2431-2436
黄河流域与黄河所经地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初步认识,指出新时代黄河流域全面深刻转型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转变理念,持续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产业发展,不搞粗放式大开发,搞好资源耕地保护等方面应是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认为“黄河经济带”在全国经济层面上不存在,目前不适宜将“黄河三角洲”确定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6.
黄河两岸地区交通运输研究的范围,是指省内由黄河和陇海、焦枝两条铁路贯穿的一个带状地域。其行政范围主要包括三门峡、义马、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和商丘等市地的42个县市,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黄河水灾对河南乡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是中国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该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时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同时也给沿河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灾害严重,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地位显著。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保护黄河的重大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是黄河流域保护的重要一环,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治理,对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资源配置不合理,湿地被过度开发,流域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湿地的状况,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简述了黄河流域湿地的现状,重点从黄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导,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探究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模式,提出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实现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
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梁国付  丁圣彦 《地理学报》2005,60(4):665-672
利用1987年和2002年的遥感影像,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河南黄河沿岸的区域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演变,用于了解在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水浇地景观类型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1987~2002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著:河流景观、水浇地景观、林地景观和滩地景观类型的面积呈减小趋势,坑塘景观、稻田景观、旱地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则呈增加趋势。景观斑块总数量呈现出略微减少的趋势。景观空间特征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增加,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减小。破碎化指数减小,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有所减缓。景观空间构型明显,基本上是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型分布。特别是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斑块更加集中连片。自然过程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河南黄河沿岸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的开发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的进展是令人欣喜的。七五攻关项目中,国家安排了若干重大工程课题,从这些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可以看到黄河流域开发的曙光和希望。本文介绍一些新的进展,举一反三,可能有助于我们探讨黄河流域开发的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工作应该放在什么样的新基点上;或者说,应该避免那些低级的重复性的劳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一)黄河上游的重点是“来水”问题青铜峡、刘家峡和龙羊峡的水库梯级开发是非常出色的成就,但黄河上游水源问题还不能说已经彻底解决。要充分发挥它们的调节功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是国土资源动态变化模拟、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措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始终是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研究的热门问题,近年来,结合“数字黄河”、“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广大地理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科技工作者,围绕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产沙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配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以及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从经验模型到理论模型,不仅提出和开发了许多具有十分重要实用价值的土壤侵蚀产沙模型,而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模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土壤侵蚀产沙模型的自主开发和现有模型的应用两个方面、经验统计模型与物理模型两个领域简要回顾了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在黄河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在该地区进行土壤侵蚀模型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彤  李功权  范佳晨 《干旱区地理》2022,45(5):1490-1499
三江源黄河源园区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它的生态系统对整个黄河流域至关重要。针对研究区2000—2020年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选取土壤侵蚀模数、沙化特征指数与土壤湿度指数,采用空间托普利茨逆协方差聚类法开展了3个参数的聚类分析,从而进行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时空演化分析,并采用极致梯度提升法进行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土地退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部偏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其次为偏北地区。(2) 东北地区存在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2种问题,中部偏南地区以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主,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问题。(3) 近20 a来,土地退化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土地退化整体趋于好转,在偏南地区表现得更明显。(4) 水土流失问题整体好转,偏北地区有土地沙化的风险。该研究对掌握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推进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局,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乡村振兴高水平地区逐渐以黄河干流为轴线条带状分布;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省会城市仍是高值区的主要集聚地。(2)耦合度类型空间异质性大,目前以磨合阶段为主,而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为主,集中分布在陇东、陕北等地区,相对发展类型整体以新型城镇化滞后型为主。(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变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收入、消费、投资是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中下游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全新世仰韶文化扩张的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仰韶时期迅速扩张,由先前的以渭河流域为中心扩张到西至青海东部,东达黄河下游地区,北抵内蒙古长城一线,南至汉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全新世大暖期暖湿的气候条件与仰韶文化的迅速扩张关系密切。仰韶时期,黄土高原年均气温较现代高约2℃,年降水高出现代约100 mm,季风强劲,降水增加,400 mm等降水量线较现代向西北内陆推进200 km左右,黍粟作种植的范围扩大,仰韶文化相应扩张。400 mm等降水量线成为仰韶文化扩张的西界,也是全新世大暖期仰韶黍粟作种植区和北方细石器狩猎—采集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丹  张勃  安美玲  张耀宗  罗静 《中国沙漠》2015,35(3):753-762
利用黄河流域1963-2012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与Niño 3.4区海洋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及ENSO事件对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3、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在各时间段均有发生,12、24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近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均呈负相关关系,下游地区呈正相关关系。(2)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久治站以上的黄河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以及下游地区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全流域1、3、6、12个月和24个月时间尺度的相关性系数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总站点数分别为14%、43%、61%、75%和44%。(3)ENSO事件强度与降水量在黄河上游地区的相关性较弱,在中游和下游地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强度增大时降水量下降,减弱时降水量上升。全流域ENSO事件强度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强度增大时温度有上升趋势。其中El Niño对气温有抬高的趋势,La Niña对气温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差异及空间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晨光  乔家君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29-1339
研究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揭示其经济差异的驱动机制和实现黄河流域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eoDA和GIS软件,结合ESDA-GIS空间分析法,深入分析了1990-2013年黄河流域332个县级行政单元农村经济的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结果表明:①近20多年来,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整体水平不断上升。高及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且呈团状集聚,中等水平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传统的农牧区,低及较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头及周边地区。空间格局以高水平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低水平区扩散,分层现象较明显;②1990年以来,黄河流域农村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呈逐渐增强态势,以显著高—高和显著低—低类型区为主且稳定性较强,而显著高—低和显著低—高类型区则较少;③区位、产业结构和政策是导致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南黄河流域湿地面积占河南省湿地总面积的近1/3,保护与恢复湿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河南黄河湿地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议,包括提高公众认识、加快湿地保护制度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沙漠化空间格局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总面积为79.6万km2。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沙漠化对黄河流域,尤其是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较大。为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得了黄河流域2010年的沙漠化土地分布数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28 66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6.2%;黄河上游的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然后依次是黄河中游、黄河源区、黄河下游,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9 341、21 426、17 894、7 km2,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4%、16.7%、13.9%、0.01%。黄河流域的沙漠化土地绝大部分分布于内蒙古,其沙漠化土地面积为91 398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1.0%;其次是青海,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 432 km2,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13.5%;陕西和宁夏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的8.3%和6.5%。黄河流域的沙漠化空间格局主要是降水量与沙源空间耦合的结果,流域92.6%(119 114 km2)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沙漠化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发展—发展放缓—明显逆转的过程,沙漠化大幅度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所致,在过去几十年间风速持续减小对沙漠化逆转的积极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朱家川、县川河是从山西西北部黄土地区流人黄河的两条比较大的支流,流域范围大致北抵楼(?)山,东至黑驼山及吕梁山,南达岢嵐山地;两河流向大致平行,均发源于黑驼山,作自东而西的方向流入黄河。在此两河之同,尚有若干单独流入黄河的短小支流,如贾家峁沟、铁匠沟等等,总面积共计5122.4方里。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山西忻县专区的河曲、五寨、神池三县的全部及偏关、保德、岢嵐三县的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