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 Celercare M1分析仪定量测定 C-反应蛋白(CRP)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方案,对 CRP 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干扰试验以及方法比对等方面进行验证。结果 CRP 检测方法在0.5~200 mg/L 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 =0.979X +0.456。CRP 低值和高值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5.9%、2.0%;日间 CV 分别为6.3%、2.2%。准确度良好,CRP 低值和高值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2.3%、0.7%。当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不高于340μmmol/L、三酰甘油不高于10 mmol/L 和血红蛋白不高于8 g/L 时,对 CRP 水平的测定没有明显的干扰。Celercare M1分析仪(Y )和 IMMAGE 800(X)测定 CRP 的回归方程为Y =0.944X +0.206,r2=0.996(P <0.05)。Celercare M1分析仪在 CRP 3个医学决定水平(3、10、100 mg/L)的相对偏倚分别为1.0%、4.0%和5.0%,小于1/2总允许误差。结论Celercare M1分析仪定量测定CRP 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干扰性等分析性能良好,可被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甘肃夏河地区印支期埃达克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出露于甘肃夏河地区,隶属西秦岭的印支晚期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岩石具有与典型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SiO2多数(72%~58%),高Al2O3(16.7%~14.6%),Sr多数大于(400×10^-6),低Y(16×10^-6~7×10^-6)和Yb(1.7×10^-6~0.56×10^-6),明显亏损Nb和Ta,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富集LREE,低HREE,并有较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9~0.4)在(La/Yb)N-Yb和Sr/Y-Y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入埃达克质岩区域。该套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对研究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纳克玄武岩与哈拉布拉克玄武岩出露于南天山阔克萨勒岭区,两组玄武岩均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5.4~7.0,Ce/Y=18.04~24.52,Eu/Eu^*=0.96~1.13,无负Eu异常,总体特征与洋岛型玄武岩(OIB)的特点类似。Mg^#与高场强元素Ni,Sr,Cr,V与Nb/La值无相关性,Ti^*(1.02~1.7)与Nb^*(1.77~2.14)表明以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是岩浆演化的主要趋势,与岩相学观察一致。将Zr/Nb,La/Nb,Ba/Nb,Ba/Th等比值与OIB端元及主要化学库不相容元素比值进行对比,发现源区类似EMI和EMII。Zr/Nb=7.4~8.38,Ce/Yb=16.11~24.52,高(La/Yb)N和(Gd/Yb)N值表明岩浆是含石榴子石相橄榄岩与尖晶石相橄榄岩富集过渡地幔源区低部分熔融的产物。对玄武岩稀土元素运用分离结晶部分熔融过程(CL/CO=(1-F)^(1/Do-1/DO)反演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齐齐哈尔纳克玄武岩经1.57%~3.27%部分熔融形成,地慢源区Gt:Sp=5:95;哈拉布拉克玄武岩经4.09%部分熔融形成,地幔源区Gt:Sp=25:75。模拟结果表明南天山洋深部地幔可能并不是均一的。结合玄武岩年代(晚泥盆系-石炭系)、南天山中部库勒湖蛇绿混杂带的硅质岩、黑英山阿尔腾卡什组硅质岩中大量中泥盆-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与玄武岩共生的蛇绿岩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富集Ce和P等边缘海岛弧特点及出露弧后盆地中沉积碳酸盐岩,表明玄武岩产于弧后盆地,弧后洋盆在晚泥盆世消减并最终于早石炭世末期闭合。  相似文献   

4.
河南商城汤家坪铝质A型花岗岩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上,岩石具有富硅(SiO2=72.94~77.90%)、富碱(ALK=7.9—9.66%),铁镁比值较高(FeO^τ/(FeO^τ+MgO)=0.84—0.97),CaO、MgO含量低,富含Zr、Nb、Ce、Ga、稀土元素(REE)、Y等,贫Sr、P、Ti,镓铝比值高(10^4×Ga/A1=3.78~4.3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8.12~23.56),中等程度负铕异常(8Eu=0.45~0.51)等特点。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域,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石表现出较明显的Ba、Sr、P、Ti的负异常,保留有先期“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印记,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它们均投影在板内花岗岩区域内,反映其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环境,这与它们具有的A型花岗岩性质相一致。根据对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及产出地质背景的分析,表明岩体应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类玄武岩,即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富集Ti(TiO2=2.68%)、REE=(202μg/g)、LREE[(La/Yb)N=4.8]、Ti/Y(=343)、Zr/Y(=3.1),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推测岩浆来源于富休地幔源区(EM)。而MORB型以低Ti(TiO2=1.1%-1.31%),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P2O5=0.1%-0.2%),低REE(47-93μg/g)。LREE/HREE(2.27-2.54)、(La/Yb)N(=1.30-1.62)为特征,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分。  相似文献   

6.
发射光谱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银硼锡钼铅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21  
张雪梅  张勤 《岩矿测试》2006,25(4):323-326
以K2S2O7、NaF、Al2O3和炭粉为缓冲剂,Ge为内标,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Ag、B、Sn、Mo、Pb。方法检出限为Ag0.013μg/g、B0.83μg/g、Sn0.23μg/g、Mo0.073μg/g、Pb0.37μg/g。方法精密度(RSD,n=12)为Ag4.2%~11.3%、B3.2%~6.5%、Sn2.6%~7.1%、Mo2.9%~6.3%、Pb1.57%~5.18%。测定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中段西乡群火山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730-845Ma)西乡群(自下而上包括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白勉峡组)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它们极有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LT,Ti/Y〈500)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LT1和LT2等2个亚类。LT1熔岩以高Nb/La(0.87~0.98)、低Thw/NbN(≈1)、缺乏Nb—Ta和Ti的亏损、具有“大隆起”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87SrSr^86Sr)(t)=0.703869、εNd(t)=4.83为特征,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LT2熔岩以低Nb/La(〈0.75)、高ThN/NbN(〉1.4)、Nb—Ta和Ti亏损明显和Sr—Nd同位索比值变化较大为特征。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自勉峡组中TiO2含量大于1.09%的火山岩的母岩浆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而白勉峡组中TiO2含量小于0.69%的基性熔岩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结晶分离作用。西乡群火山岩系中,基性、中性和酸性熔岩间为分异结晶关系。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系极有可能是源于共同的地幔柱,该地幔柱组分的成分为;εNd(t)≈+5,^87Sr/^86Sr(t)≈0.704,La/Nb≈0.7。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LT1熔岩的母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大陆岩石圈混染,保存了鲜明的地幔柱信号;而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LT2熔岩的形成则有着重要贡献。研究揭示,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总体上产生于上涌地幔柱上部层位(地幔柱头)3GPa?  相似文献   

8.
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中成薄层状产出的硅质岩、硅质泥岩的Si02:55.37%~91.19%,Al2O3含量较高,变化在3.07~17.66,TiO2=0.12~0.8,Al2O3与TiO2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质。样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3~1.45)的平坦稀土谱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Eu具明显负异常的右倾谱型。均显示与大陆边缘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它们的(La/Ce)N=0.62~0.92,V/Y=0.32~8.87,Th/U=2.99~6.45,表明这些硅质岩、硅质泥岩形成于与陆源物质输入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环境,综合大地构造背景、蛇绿岩带中超基性、基性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分析认为,蛇绿岩就位于早石炭世晚期,形成在大陆裂谷向大洋裂谷转换并形成小洋盆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北羌塘盆地南缘的晚三叠世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由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组成。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66.58%-80.90%)、低TiO2(0.12%-0.42%)的特征,属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245);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不相容元素Th的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的亏损;稀土元素(La/Yb)N〉10,Eu亏损较明显(δEu=0.53-43.88),配分曲线右倾、较陡;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Nd/^204Nb)T=18.531-18.838、(^207Pb/^204Pb)T=15.749-15.859、(^308Pb/。^204)T=37.138-37.917、(^87Sr/^86Sr)i=0.70852-0.71086、(^143Nd/^144Nd)。=0.511779-43.511896、εNa(t=208Ma)=-9.3--11.6。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那底岗日和石水河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上地壳;同时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证明了北羌塘地块归属扬子陆块群的论断,即北羌塘盆地存在元古宙结晶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北羌塘盆地南缘的晚三叠世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由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组成。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66.58%-80.90%)、低TiO2(0.12%-0.42%)的特征,属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245);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不相容元素Th的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的亏损;稀土元素(La/Yb)N〉10,Eu亏损较明显(δEu=0.53-43.88),配分曲线右倾、较陡;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Nd/^204Nb)T=18.531-18.838、(^207Pb/^204Pb)T=15.749-15.859、(^308Pb/。^204)T=37.138-37.917、(^87Sr/^86Sr)i=0.70852-0.71086、(^143Nd/^144Nd)。=0.511779-43.511896、εNa(t=208Ma)=-9.3--11.6。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那底岗日和石水河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上地壳;同时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证明了北羌塘地块归属扬子陆块群的论断,即北羌塘盆地存在元古宙结晶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使用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C、N、S、Cl、Na、Mg、Al、Si、K、Ca、Fe、As、Ba、Br、Ce、Co、Cr、Cu、Ga、Hf、La、Mn、Nb、Ni、P、Pb、Rb、Sc、Sr、Th、Ti、U、V、Y、Zn、Zr等36种组分的直接同时测试进行了探讨测试。研究了测试中各种分析条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多数满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的要求,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其标准值相吻合,适合土壤样品中多组分的同时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2.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82-1387
本文采用四酸溶样IC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Pb B W Sn Cd 21种微量元素,明确了该方法测试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16个元素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规范(DZ/T0130.2006-2006)要求,而Pb B Cd Sn W5个元素测试质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验证了该区化探扫面选择10-80目粒度是合适的,但在异常查证工作中要选择10-60目采样粒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羌塘盆地角木日地区的二叠系碳酸盐岩,包括下二叠统展金组白云岩和中二叠统龙格组灰岩进行了元素地球 化学分析,并讨论了其对古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样品Y/Ho比值平均为45.14,Gd表现为轻微Gd正异常,符合 海相灰岩特征;SiO2和Al2O3的平均含量较低,反映研究区陆源物质的侵入较为有限。碳酸盐岩中ΣREE含量较低,稀土元 素分异程度整体较弱,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呈轻微富集特征,Ce,Eu均具有明显负异常,结合V/Cr,V/(V+Ni),Sr/ Ba及Sr/Ca等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特征认为,研究区早-中二叠世沉积期海水总体呈氧化环境。纵向上龙格组顶部表现出氧 化性增强、盐度增大的趋势,推测可能与当时水体变浅有关,与早二叠世晚期研究区构造应力由拉张向挤压的变化有密切 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建清  何利  何平  冉敬  何佳伟  陈风霖 《沉积学报》2021,39(5):1305-1319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锌厂沟位于康滇古陆东缘,在剖面测量及样品系统采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剖面,为该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提供了定量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筇竹寺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中元古界东川群、会理群砂泥岩、海相玄武岩,并可能有少许同时代花岗岩,形成于康滇古陆东缘大陆坡或边缘海,自西向东呈康滇古陆—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水下隆起有序变化,工区位于浅水陆棚相;2)稀土元素δCe值、δEu值及微量元素Mo、V含量、(V)N/(V+Ni)N比值、(Cu)N/(Zn)N比值反映筇竹寺组底部为深水陆棚环境,上部总体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局部水体加深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总体上该区以浅水陆棚为优势相,并具酸性还原环境特点;3)微量元素Rb、Ba、Ga、V、Zn、Mo、Cd、Sn、Zr有明显的富集。主量元素(SiO2N/(Al2O3N比值及微量元素Ba、U含量、Zn-Ni-Co三角图、U/Th比值、Co/Zn比值表明有生物或热水作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冯坚  肖明尧  刘富营 《世界地质》2012,31(2):255-261
孙吴-嘉荫盆地早白垩世发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主要为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同时含有少量玄武安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对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K2O ( 1. 3% ~ 5. 27%) 含量较高,全碱K2O + Na2O ( 43. 45% ~ 9. 97%) 含量中等,TiO2 ( 0. 26% ~ 1. 3%) 含量较低,稀土元素总量ΣREE ( 81. 68 × 10-6 ~ 172. 89 × 10-6 ) 含量中等。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 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 LREE) 相对于重稀土( HREE) 富集,其中( La /Yb) N 变化范围为5. 37 ~ 11. 7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全部样品的Eu 和大部分样品的Ce 表现为弱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Rb、Ba、K 富集,Pb 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 HFSE) Nb、Ti、Ta 亏损。火山岩样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孙吴-嘉荫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特征。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是火山岩的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拉奇地区出露的辉绿岩岩脉为研究西南天山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哈拉奇地区辉绿岩岩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重稀土元素Yb、Y,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和轻稀土元素La、Ce,具亏损地幔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理解为亏损的地幔在板块俯冲时受到板块俯冲改造,表明在晚石炭-早二叠纪时工作区应处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使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Minipal 4便携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化探样品尹的Na2O、MgO、Al2O3、SiO2、CaO、Fe2O3、K2O、As、Ba、Br、Ce、Co、Cr、Cu、Ga、La、Mn、Nb、Ni、P、Pb、Rb、Sr、Th、V、Y、Zn、Zr、Ti、Mo等30种组分。方法简便、快速,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能满足野外现场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压聚乙烯镶边垫底的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PW2440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Na2O、MgO、Al2O3、SiO2、P、K2O、CaO、Ti、Mn、Fe2O3、Co、Nb、Zr、Y、Sr、Rb、Pb、Th、Zn、Cu、Ni、V、Cr、Ba、La等组分进行测定。重点讨论了微量元素的背景选择和谱线重叠校正问题。使用经验系数法和康普顿散射线作内标校正基体效应,经标准物质分析检验,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用GBW07308和GBW07310水系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精密度试验,统计结果RSD(n=12)除La、Cr、Co和Th<14.00%以外,其余各组分均小于6.00%。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滇中盆地倒石头组是一套富锂的黏土岩地层,其古环境的研究对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和锂元素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中盆地倒石头组两个典型钻孔样品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倒石头组富锂黏土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锂元素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Sr、Ga元素含量及Sr/Ba值指示研究区古水体介质为淡水陆相沉积环境;其δU值介于0.51~1.63,U/Th值介于0.11~1.49,V/(V+Ni)值介于0.48~0.86,V/Cr值介于0.45~1.24,同时在U((EF))-Mo((EF))协变模式图中,样品数据均未落在缺氧和硫化区域,表明研究区富锂黏土岩的沉积环境为氧化—弱还原环境;且样品Sr/Cu比值介于0.69~4.87,CIA值介于86.3~99.66,XRD全岩黏土矿物分析显示高岭石为主要的黏土矿物,表明富锂黏土岩在形成过程中处于温暖潮湿的沉积环境并伴随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