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是在“我国大陆中东部基底地层成份分区与金属成矿分区”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我们认为,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上地幔及地壳深部,称为第一成矿物质来源;二是来自硅铝层下部及有关部分,称为第二成矿物质来源.本文现就硅铝层基底形成后,特别是中生代以来所形成的许多铜、钨、钼、金、铅锌和锑等重要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硅铝层下部及有关部分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肃北公婆泉斑岩型铜矿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研究,探讨了成矿模式和矿床成因。本区铜矿的形成主要与含矿斑岩体的侵位、演化有关,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接近地表时,含矿的高温流体强烈交代斑岩体和围岩,大量的成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了斑岩型Cu矿床。  相似文献   

3.
彭山地区燕山晚期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体与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直接成因上的联系。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岩控矿特点反映出矿床均受到了穹窿体系中层间滑动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矿田中部分矿床的硫同住素、铅同住素的分析数据表明,矿床的Sn,Pb,Zn矿物质与岩体具有同源性,岩体的侵位过程为矿床的形成带来大量的矿物质。对成矿机制的研究显示板块作用产生的剪切力是造成区内深部岩石重熔的源动力,而早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后期形成穹窿构造为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在完善的循环对流机制配合下,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发生较为充分的分异作用,各类矿物质在相应的物化环境中结晶沉淀,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质、地球物理、矿体特征 ,对花山花岗岩北东侧金矿成矿进行了剖析 ,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代闪长岩与太古代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 ,成矿在半封闭和开放两类构造条件下进行。封闭构造很少有燕山期花岗岩成矿物质的加入 ,但可形成较富的小矿体 ,开放构造有大量的燕山期花岗岩成矿物质的加入 ,可形成规模较大、品位稍低的金矿体。成矿过程表现出持续性、多阶段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杨学明  林文通 《地质科学》1989,34(4):323-337
本文在研究金口岭铜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矿物学、热力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作了深入研究,论证了成岩成矿物质具同源性。本文强调石英闪长岩株下部发生钾蚀变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体受近南北向断层硅化破碎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上段.成矿物质来源、微量元素和成矿条件研究认为:铜多金属矿床由多因素耦合形成.多期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是提供成矿物质活化的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的关键因素.属破碎带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以淮北煤田二叠纪5、4煤层15个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在815℃下进行灰化,并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煤灰中成分进行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原煤以及灰化后的样品中矿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种类及影响煤中矿物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煤中矿物质在815℃灰化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中矿物质种类受多种因素影响,灰化过程中矿物质的种类、含量会发生改变,且部分矿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重新组合,形成相对较稳定的新矿物,从而为今后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那里沟铅锌矿成矿物质、围岩蚀变和构造特征表明:那里沟铅锌矿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为石龙洞组地层,该组白云岩易蚀变为铅锌矿的形成和储集提供有利条件,而构造裂隙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那里沟铅锌矿类型为层控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陕西周至马鞍桥金矿控矿构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鞍桥金矿位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内,该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在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侵入早侏罗世的香沟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热力来源,促进了泥盆系矿源层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在成矿物质迁移过程中,由于受到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平行不整合面附近脆-韧性剪切带顶部碳质片岩和大理岩的屏蔽,成矿物质开始在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有利空间沉淀聚集,形成马鞍桥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4):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25(3):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2.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 ,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 ,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万古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古金矿位于江南古陆金成矿带中段的湘东北金成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的成矿作用受区域构造控制,NE向断裂断为主要控矿构造,含矿构造是低序次的NWW向扩容断裂构造;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水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在中生代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形成一系列NE向大断裂,万古金矿的形成与NE向长平大断裂密切相关,携带成矿物质的深部流体沿该断裂上升与浅部残余变质热液混合,并通过淋滤抽提地层中的成矿物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于剪切扩容空间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造山带岩石和矿石的氩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岩石、矿石样品氩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认为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造山过程中的地幔脱气现象是存在的。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可可托海 3 脉伟晶岩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及基性超基性岩的母岩浆主要也来自于地幔。而大喀拉苏花岗岩结晶分异型伟晶岩矿床与库威变质型伟晶岩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壳 ,将军山天河石花岗岩与富蕴县城附近的含铜石英脉也主要是地壳物质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桦树沟(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桦树沟( 铁)铜矿床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 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岳书仓  周涛发 《矿床地质》1998,17(Z4):799-802
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桦树沟(铁)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宙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一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一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物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由南向北存在着Cu-Au、Cu-Mo向Pb-Zn-Cu-Fe、Pb-Zn过渡的变化规律,但引起该变化规律的原因目前少研究。本文通过对成矿带典型矿床Pb同位素特征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成矿物质来源的角度对该分带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成矿带由南到北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最南端Cu-Au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特征(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5.490和38.016),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俯冲过程中的交代地幔楔;最北端的Pb-Zn矿床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群基底片麻岩相近(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变化于15.641~15.738和38.976~39.362),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片麻岩。Pb-Zn-Cu-Fe矿床Pb同位素组成介于幔源Pb和上地壳Pb之间,且具混合线特征,反映了同碰撞期成矿物质同时从俯冲板片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活化的混源模式;而Cu-Mo矿床不具混合线特征的造山带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阶段楔形地幔部分熔融并底侵到地壳底部与地壳发生物质交换后所形成的新生下地壳源区。甲马Cu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和造山带两个端元,推测除新生下地壳源区提供成矿物质外,叶巴组火山岩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由南向北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板片俯冲的"距离效应"有关,正是由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导致成矿带成矿元素分带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从成岩成矿方面论证了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作用,它们分别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造山环境,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较深,以幔源为主,成矿主岩为钙碱系列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种为Cu;晚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于伸展环境,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较浅,以壳源为主,成矿主岩为酸性浅成侵入岩,主要矿种为Sn.  相似文献   

20.
安庆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矿田成岩-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及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分析了安庆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矿田形成的成岩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