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结构演变及其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旋相空间方法(Cyclone Phase Space,简称CPS)对58个经历变性过程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2 021个样本(时次间隔为6 h)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该区域热带气旋在变性阶段的气旋结构及其环境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强的热带气旋更易发生变性,变性开始于气旋非对称性增加,随之伴有高层冷心出现和加强,最后完成于低层出现冷心,变性维持平均时间约28 h。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各聚类环境场的动态合成分析表明,发生变性的热带气旋在北移过程中逐渐嵌入西风带,在中高纬斜压系统影响下变性为温带气旋。对于发生并完成变性的热带气旋,其西北侧始终有明显的位涡梯度存在,而且在环境中有明显的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2.
3.
利用28°N以南我国50个测站37a的资料对南海近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引起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进行主要分量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最大,具有准9a的年际变化;月降水量在7月份范围最大、位置偏北,10月份降水量最集中、位置偏南,9月份最分散。  相似文献   

4.
南海近海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阳 《广西气象》1998,19(2):29-32
利用28°N以南我国50个测站37a的资料对南海近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引起的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进行主要分量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在广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最大,具有准9a的年际变化,月降水量在7月份范围最大,位置偏北,10月份降水量最集中、位置偏南,9月份最分散。  相似文献   

5.
崔志强  蔡剑平  沙文钰 《气象》1992,18(6):31-33
本文统计了南海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发现热带气旋年活动时数最长的区域位于海南岛东南方海面。台风、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的年平均活动时间分别约为9天、15天和26天。本文还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的方法讨论了南海热带气旋时数场的特征,发现低阶切比雪夫系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生  屈雅 《气象》2007,33(7):67-74
对1949—2005年共57年西北太平洋上和南海中心风速≥8级的热带气旋活动的若干特征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57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年平均发生频数为27.47个,登陆我国年平均数6.89个,近10年发生和登陆频数处于57年的低值区;7—9月是发生和登陆我国最多的月份,华南沿海是登陆最频繁的区域。我国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均可出现TC暴雨,高频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心在海南和广东东部沿海,次频中心位于广西沿海和福建东南部沿海。此分析可为登陆热带气旋的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的高分辨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分别分析了南海4种典型热带气旋所引起的SST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路径、移速和海面热力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这4种热带气旋在南海造成的海面降温具有不同的特征.热带气旋Imbudo(0308)属快速移动的西行路径型,在其路径的右侧造成了较大的降温区,降温中心离热带气旋中心约120km;热带气旋Chanchu(0601)为西行北翘型,在其路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降温中心;打转型热带气旋很容易在其打转处形成降温中心,热带气旋Kai-Tak(0004)在海面造成了9.75°C的降温,在其打转处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冷涡;热带气旋Vongfong(0214)由于其左侧是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混合层深度较浅,其作用使得冷涡加强,并在其路径的左侧造成大面积降温区.  相似文献   

8.
江淮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央气象台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49 a江淮气旋的发生路径、源地、年发生频数、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生成的强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江淮气旋的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有显著的月、季变化特征,春季及其每年的4月是江淮气旋出现最为活跃的季节和月份;受地形、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江淮气旋出现的源地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及其东北侧、淮河上游及苏皖浙交界处、鄱阳湖这3个区域;江淮气旋的平均路径主要有3条:西北东移、偏南东移和偏北东移,且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合成对比分析了1979—2013年南海热带气旋(TC)发生西行北翘路径(RT)和西行不转向路径(ST)样本的环流形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RT样本对应的西风槽距离TC中心较近,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小,样本中心南侧西南风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副高)逐渐减弱东退南落,以及低层样本中心东南侧存在弱的反气旋环流有关;ST样本对应的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纬向跨度和经向跨度相对较大,副高呈东西向带状稳定少动。上述差异通过了置信度0.05的显著性检验。环流形势变化使得TC高层流出增强以及对流结构变化,引起与TC移向有关的位涡倾向1波正异常分布调整,是TC发生RT的重要原因。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表明200 hPa风场合成结果对于样本的高层环流形势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11.
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资料等分析总结了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的活动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做了天气气候背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民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2019,45(4):577-586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热带气旋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17年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6.7 km,比2016年略偏大。无论是主观预报还是客观预报方法,近两年在72 h以内的路径预报整体水平并没有超越2015年。2017年,中央气象台除了对台风纳沙在台湾宜兰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差外,其余台风的24 h登陆点预报误差基本在65 km以下。采用不同机构的最佳路径或实时定位定强数据作为参考会对精度评定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主客观预报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映龙  刘震坤  董林  顾华 《气象》2005,31(6):43-46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有时甚至还好于主观预报,特别是48小时以上时效的客观模式较主观预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客观模式中,全球模式优于台风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产品的使用对提高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守保  丁治英 《气象》2002,28(12):6-10
应用1965-1999年历史资料,对发生在亚洲及其沿海地区的爆发性气旋进行统计研究,得到了其时空分布、强度变化及其爆发时刻等各方面的若干统计特征。结果表明:35年中,爆发性气旋共出现136次,平均每年3.9次,且主要出现在冷季(10-3月);其年际变化非常明显,最多的1987年出现11次。亚洲及其沿海地区的爆发性气旋的强度普遍较弱,无强爆发性气旋(≥2.0B)发生,且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平均来说,爆发性气旋在夜间发展强烈。这些结果对更进一步探索爆发性气旋的发展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应用1949~2003年共55年的《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给出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标准, 对中国近海突然增强和突然减弱的两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近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相变化关系; 环境风垂直切变小于5 m/s是南海近海热带气旋突然增强的必要条件, 热带气旋强度突变对环境风垂直切变变化的响应时间为18~36 h;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存在数值在 -6~6 m/s之间纬向分布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 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时刻, 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经向梯度最大; 风垂直切变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逐渐减弱, 而在热带气旋突然减弱过程中逐渐增强;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是高低层相对涡度垂直切变的强负值区, 在热带气旋突然增强过程中相对涡度垂直切变逐渐减小, 在突然增强时刻最小。  相似文献   

16.
钱燕珍  许映龙  徐迪峰 《气象》2013,39(12):1600-1608
进入东海的热带气旋(TC)每年有3.2个,转向或者登陆将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对这两类TC登陆或转向前后,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到:转向类TC,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弱,东侧呈块状;西风带强,离TC近;中高层西风急流明显,急流在向东移动过程中有增强趋势;TC东北方高层辐散增强,在中低层有正涡度平流,涡度平流中心清晰。而登陆类TC,副高强,呈宽带状;西风带弱,离TC远;西风急流不明显,没有增强,高层急流中心位于TC的西北方和北方;TC东北方高层没有明显的辐散流出,中低层正涡度平流位于TC的西北方和北侧,涡度平流中心不清晰。转向或登陆前72 h各特点已有显示,前48 h其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热带风暴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坤  薛建军  高拴柱 《气象》2002,28(12):30-32
对200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活动情况特别是影响和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进行了分析总结,表明:2001年热带风暴总数少于常年,而台风个数却较多年平均偏多;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有9个,明显多于多年平均数。同时对与之相关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洲西风带环流、赤道辐合带等的活动特征进行了气候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面热带气旋域内风速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原始方程中引入藤田气压模式、最大风速半径和风向内偏角等因子,经过合理的简化,推导出了适合计算海面热带气旋域内风速分布的公式。检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强、弱、西行或北上转向型的热带气旋的观测风场基本相符,对环境气压受副热带高压明显影响的热带气旋风场的计算效果尤好。  相似文献   

19.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 onse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pparent seasonal conversion of circulation and convection. Accordingly, various indic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identify the SCSSM onset date. However,the onset dates as determined by various indices can be very inconsistent. It not only limits the determination of onset dates but also misleads the assessment of prediction skills. In 2021, the onset time as identified by the circulation criteria was 20May, which is 12 days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