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中国人要有中国的海权,更要有现代海权。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能直观、现实地反映和说明中国海权的基本问题。它作为中国的海上国界以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是国家利益拓展的理论依据。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理论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特点出发,这种特点表现为可选择性和可控性、对抗性和曲折性、递进性和必然性。其次,重点分析了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预防。主要是潜在危机和大国介入情况下危机的预防。最后,对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从危机控制的基本原则上,应采取现实灵活的态度,作出危机评估。第二,从危机控制的基本方法上,应加强交流接触,迅速隔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主要危机。  相似文献   

3.
海陆共生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国拥有18000千米海岸线,6500多个大小岛屿,沿海及岛屿地区一直是中国政区疆域,沿海、海岸、港口、航道、岛屿、水下等现存的海洋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藏量和独特的价值,是中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古代,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商船队,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徐闻、番禺(广州)、泉州(刺桐)、扬州、明州(宁波)、琅琊及密州(青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9,(10):32-39
自2006年以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编写了关于中国海洋发展的系列年度研究报告。《报告》立足全面论述每年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海洋战略与政策、法律与权益、经济与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客观评价海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系统梳理国内外海洋事务的发展现状,向有关部门提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社会公众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提供了阅读和参考读本。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片蓝色的国土上,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共同的努力书写了一段段辉煌傲世的传奇。作为海洋事业的宣传者,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历史的经典时刻铭刻进更多人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日前,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式落户青岛,标志着此项对于中国海洋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历经4年多时间终于拍定落实。  相似文献   

7.
杨瑞 《海洋信息》2006,(4):25-26
2006年9月21日,应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发出的召开《2006中国海洋年鉴》资料汇审会议的通知,《2006中国海洋年鉴》资料汇交会审会议于在湖南大庸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海洋年鉴》的主管部门领导、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副司长翁立新,  相似文献   

8.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维护国防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中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9.
1911年,中国近代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终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史的开端. 尽管孙中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但从对中国历史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来看,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洪秀全等人,堪称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作为...  相似文献   

10.
肖鹏 《海洋世界》2009,(7):53-5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世纪意味着权益的争夺,海洋权益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如今又该如何应对海洋上的危机四伏?海洋方向的安全已成为各主要国家战略走向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我们目前还不能企求公正、公平、合理的世界海洋秩序,只能想方设法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制定全球化海洋战略不仅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海洋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际需求,更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价值观的演变,开展中国全球化海洋战略的战略背景分析,并探讨了全球化海洋战略的内涵;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寻求外线突破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方面,深入论述了全球化海洋战略对中国的战略性意义;探索了中国全球化海洋战略在四大洋整体布局框架,并讨论了其战略目标及战略手段。最后,从战略理念、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国际合作、科技支撑与海洋文化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能力是适应海洋自身特点、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的核心要素,得到美、日等海洋强国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成果显著,正处于由"数字海洋"形态向"透明海洋"形态发展的过程中,但仍无法满足海洋强国战略发展需求。文章分析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以智慧化为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的实施建议,为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上试验场的建成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技术装备的研发、测试、评价等提供科学有效的试验环境,并可获取长期连续、要素完备的数据资料。可为海洋调查观测技术装备的现场试验和定标检验、海洋观测监测方法研究、海洋学数学模型检验、水下通讯和组网试验、水下传感器网络试验、卫星遥感器在轨现场定标和检验以及军事海洋学研究等科学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对于快速提升我国海洋技术装备和海洋科学研究水平,实现科技兴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所在.我国海岸线漫长,有广阔的海域国土面积,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对海洋发展战略进行现实思考,系统地提出了21世纪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经略大西洋是着眼未来、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抉择,更是我国海洋战略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文章阐述全球化时代国际海洋秩序的变革以及各国相应的海洋战略调整,分析大西洋的重要历史地位与现实战略意义,并从地理位置、海上贸易、航运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等角度探讨大西洋对我国的战略价值;基于北极航道的逐步开通,进一步分析未来经略大西洋的契机;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对大西洋的战略考量,提出现阶段可以把经济与贸易合作、海洋秩序维护以及科考与资源开发保护作为我国战略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世界强国都从战略全局上高度重视海洋,海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全球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近代中国几代领导人对海洋的基本认识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对策及措施,阐述了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流对于海洋渔业、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物质输运等理化生现象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海洋再分析流场资料,简要分析印度洋海区和南海海区(20°S—30°N,30°E—130°E)的流场年平均以及季节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南海海区流场的季节变化显著,受到季风、黑潮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作用,在东北季风期间存在沿粤东沿岸至海南岛南侧转向沿越南沿岸的一支流系,该流系的强度变化影响爪哇海等南海南侧海区流场变化。2苏拉威西岛东侧和加里曼丹岛西侧流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流动强盛的时期这两支流系均是偏南向流动;从爪哇海流出的海流常年存在,夏季附近流速最大,最大流速分布在1.0m/s。3赤道印度洋海区和非洲东岸的沿岸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上层海区流动的低流速区存在流向切变;沿岸流最大流速在5-9月出现,可达1.8m/s以上,而赤道流系则在11月,可达0.8m/s以上。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特征对海洋开发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重点对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三大海域的地理概况、气候特征进行系统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风场、风浪、表层海流受季风影响明显,其中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冬季风的影响次之,南海则相反。阿拉伯海的热带气旋主要活动于其东侧,孟加拉湾则在其中东部区域,南海主要是北部海域受热带气旋影响明显。南海—北印度洋的能见度整体乐观。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冬季,夏季大值区分布于印度半岛西部近海、孟加拉湾东北部、马尼拉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基础理论支撑,目前国内外尚无专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综合应用系统,而远洋航海、战略支撑点建设、海洋工程设计、海洋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等对这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文章首先探析"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规划构建涵盖海洋环境、资源、人文、地理、经济、法律案例的综合性"海上丝路"大数据,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海上丝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进一步以海洋大数据为支撑,融入团队前期系列研究成果,规划构建贴近实用、查询便捷、理论体系完善的"海上丝路"综合应用平台,增强我国的海洋建设能力、海权维护能力、对南海局势的掌控能力,落实国家战略,切实呼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求,为迈向深蓝提供科技支撑、辅助决策,助力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为制定我国海洋能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了海洋能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国内外海洋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和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海洋能的研究与开发和试点示范,促进我国海洋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提高海洋能在国家能源中的贡献率,为缓解沿海和海岛能源紧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