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农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而达 《地学前缘》1997,4(2):221-226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斩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2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进行的所有研究还都没有发现全球的食物供应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采取适应对策在一些国家可以产生节省成本的后果,但采取适应对策所需的新增成本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障  相似文献   

2.
3.
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和技术评价的机构,下设负责气候和温室气体、影响和对策、社会和经济问题三个工作组。它的第一次评价报告完成于1990年,修订于1992年。为了于1995年9月完成它的第二次评价报告,IPC组织了世界各国200多名各领域的科学家(13名来自中国)分50多个章节撰写,于1995年3月完成了IPCC第二次评价报告的第三稿。本文浓缩介绍了IPCC第二工作组D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殷永元 《冰川冻土》2002,24(4):426-432
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对策方法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建立和应用先进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对策进行科学评估. 因此需要了解当前已经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决策分析工具,掌握和了解各种适应对策评估工具的关键特性及其优缺点. 首先介绍各种有关适应对策的定义及两大类适应评估方法途径, 同时举例介绍不同方法在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研究中的应用. 常规的适应对策评估分析主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对策评估技术指南中的方法工具为代表, 另一种适应对策研究则致力于改善各种对气候变化敏感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复原能力. 文中对各种适应对策评估方法和工具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提出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但是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湿地这个珍贵的生态系统逐步被一点点改变,尤其是水循环过程受到破坏,结果造成水资源急剧缺失、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等一些自然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湿地水文水资源破坏的适应性对策,为保护湿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2011年9月15~1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亚太气候(灾害)移民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并着重阐述了当前国际灾害移民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向,结合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重特大自然灾害移民案例,初步提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区分渐发性、突发性灾害,综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建立"政府—企业—社区/个人"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内—外合作,统筹短期安置与长远发展的灾害移民政策。所提的灾害移民响应政策综合多时空、多方法、多要素,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中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红树林生态系统出现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间带,是一个脆弱或敏感的生态系统,受到陆相和海相的双重影响,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早期指示者。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高的速率在9-12cm/100a时或超过红树林底质的沉积速率时,红树林就受到胁迫甚至消亡。平均气温上升可能造成红树林种类组成的变化。一定限度的升温有利红树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太高温度不利其叶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温度的累积作用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并通过土壤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潜在关键区,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已导致该地区冰川消融,与冰川有关的灾害风险与日俱增,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消融将对该地区水资源供给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消融对灾害的可能影响,对水电发展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并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地在适应冰川消融方面的迫切需求,社会经济不同部门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以位于珠峰北坡朋曲河流域的定日县为典型区,探讨了在该县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问题.当地应首先加强气候防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目前强降水增加引发的山洪、冰川加速消融导致的冰川洪水和泥石流危害、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农牧业干旱;开展以水能为主,多能互补,能源多样化建设,既可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促进当地居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吸引本地人才回流,加强各级岗位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其防御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文章通过对比济南大辛庄遗址中、晚商时期的植物遗存和济南刘家庄遗址商末周初的植物遗存,发现两个遗址主要农作物均包括粟(Setaria italica(L.)Beauv.)、黍(Panicum miliaceum L.)、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小麦(Ttiticum aestivum L.),大辛庄遗址水稻(Oryza sativa L.)绝对数量较多,但刘家庄遗址未发现水稻。综合本地区其他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山东地区岳石文化时期、商代水稻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到商末周初水稻数量急剧减少。同时,邻近的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多处商周时期遗址水稻种植也普遍出现萎缩。多项地质记录表明,商末(3000 a B.P.前后)东亚夏季风快速减弱,降水量显著下降。山东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这一时期降水量减少,难以保证稻作农业所需的持续充足的水源,从而影响到水稻产量和种植规模。因此,商末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刘家庄遗址商末周初水稻缺失以及山东地区商末周初水稻数量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同时影响到整个黄河中下游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

  相似文献   

10.
方修琦 《第四纪研究》2021,41(2):577-588
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高度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是各个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地还历史本真,更重要地是为了揭示具有一般意义的过程与机理并以史为鉴。社会-生态弹性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属性,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忍受各种环境变化、社会、经济与政治动荡冲击的能力,弹性理论能够很好地阐释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本文尝试以此为视角,结合中外历史案例,对"历史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社会-生态弹性状态有关,如果气候变化影响仅突破人类社会某一子系统的弹性阈值,整个人类社会仍可通过其他子系统的适应性调整继续维持稳定;2)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的5种表现形式与社会-生态弹性状态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敏感但未突破弹性阈值时表现为周期波动或脉冲式变化,适宜性转型或崩溃发生在气候变化影响突破人类社会的弹性阈值的情况下;而迁徙-替代不论气候变化影响是否突破弹性阈值均可发生;3)人类社会可通过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社会学习和创新增强甚至在更高水平上重构社会-生态弹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洋钻探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科学大洋钻探的发展历程。深海钻探计划(DSDP)革命性地改变了地球科学家们对地球动力作用的认识。DSDP的后继者,即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在全球各大洋收集有关这些作用在几万至几十万年时间尺度上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并已在与全球气候有关的下述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幅度、速度及原因,按轨道调谐的新生代(10Ma前以来)地质年代表,高纬度地区冰盖形成及演化历史,造山运动与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气体水合物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制约关系。DSDP和ODP的成就使地球科学家们相信,在全球年轻的大洋底实施钻探以取得连续的沉积记录和录井记录,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的长期、短期变化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并将给未来全球变化的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洪业汤 《第四纪研究》2002,22(6):524-532
本文试图介绍发生在非冰期,主要是全新世的突然气候变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山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所记录的全新世突然气候变化,季风和干旱气候突然变化,以及突然气候变化与太阳变化的关系。太阳变化对整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似乎正愈来愈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河流沉积对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响应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哨楠 《矿物岩石》2001,21(3):23-26
河流沉积地层是古代陆相沉积和大陆边缘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沉积与气候和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较多,但是众多的研究集中于河流沉积与相对海平面之间的变化,而研究河流沉积与气候的关系则集中于对近100Ma年以来的河流沉积,而对古代河沉积与气候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河流沉积与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Selected recent finding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in Hong Kong include: (1)The Hong Kong seafloor has yielded a ca0.5-million year record of climate and sealevel changes.(2)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naturally from subaerially exposed continental shelves and oceanic islands were a probable forcing mechanism in triggering the abrupt termination of past ice ages. (3)An analysi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records has revealed that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has contributed ca75% of the warming. (4)Past volcanic eruptions are found to lower Hong Kongs temperature and to cause extremely dry and wet years. (5)No evidence can be found for an increase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typhoons based on the instrumental record since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6)The observed rate of sealevel ris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much slower tha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For the Earths manage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must be recognized as unsustainable.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hydrological cycle is an important forcing mechanism in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delay the demise of the human race, management must include curb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much more waste recycling than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16.
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显著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并对经济、水资源、海岸带以及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增暖,各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加剧。在研究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气候目标,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资源短缺和水患灾害已成为全球关心的重大问题。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和旱涝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综合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总结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工作 ,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回顾 ,讨论了现有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响应关系,尤其是对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综述。工业化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着升温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极端降雨、气温升高、强风和洪水灾害)的影响尤为强烈,并且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其中,水循环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气温上升会导致大气层含水量升高、冰川冻土退化、海平面上升、蒸发作用增强;水循环变化会导致降雨频率、降水周期、降水强度的改变。日益增加的极端天气与同岩土体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起居。  相似文献   

19.
全球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冻土热状态和土壤季节冻融过程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水文和地貌过程以及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及其变化数据信息对于验证在不同尺度的陆面过程、水文、生态和气候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全球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性总结。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多年冻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北极高纬度低温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可达3℃。由于受相变潜热的影响,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相对较高温度的多年冻土温度增加幅度较小。受局地条件的影响,个别站点多年冻土温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有降温的趋势。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界向北移动,而中纬度高山地区多年冻土下界向高海拔移动,导致全球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活动层厚度变化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其深度增加范围从几厘米到1m多不等。新的融区在形成,融区厚度在增加且其范围在扩大。导致全球范围内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以及融区的形成主要是受气温升高和积雪条件变化所致。未来多年冻土研究应包括不同时-空尺度上的长期监测和数值模拟、多年冻土变化与大气、水文、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地貌过程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