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aper examines the geographical work of Peter Kropotkin and Halford Mackinder, making clear the political choices behind their very different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 Both writers responded directly to Keltie's report on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nd the paper uses these manifesto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n analysis of their relations to geographical thought and geographic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2.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22,41(6):1765-1777
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以引自西方的外生理论和偏重政治结构的静态视角为主。引入行为主义视角不仅能够强化对政治地理行为的理解和政治地理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而且能为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为此,本文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提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议题。具体而言: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环境认知和情感/态度;其视角强调对微观机制的分析、偏重可检验的规律总结和对人们主观因素的考量;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决策空间是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理论框架中的核心概念,未来研究可以深入考察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直接影响、情感在地理环境与政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基于情感的政治行动合法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政治地理学中生存空间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存空间是拉采尔创立现代政治地理学之初提出的核心概念,与国家有机体一起构成人类有机体空间政治的分析框架。20世纪上半叶,地缘政治学派继承并发展了国家有机体的概念,同时吸收了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想,将生存空间改造成为服务法西斯空间扩张的理论工具。二战结束后,地缘政治学被唾弃为恶学,而生存空间也被抨击为恶学之钥。80年代后期,新政治地理学从批判视角审视生存空间与法西斯的关系,生存空间的理论价值重新得到重视。论文通过梳理生存空间从提出、兴盛、没落到复苏的发展历程,旨在揭示这一概念在理解政治地理学研究模式、认识人地关系、探索空间治理、制定区域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为中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阿富汗政治军事地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阿富汗地处西亚、东亚、中亚和南亚四大地理区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战略价值巨大,历来是横亘在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大国之间竞相角逐的场所,被称为“中东的桥梁”,境内山地高原广布,地理环境恶劣,民族构成复杂,部派武装众多,长期以来冲突频繁,战乱不断。2001年10月7日,随着美、项等国对塔利班军事打击的开始,21世纪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在阿富汗拉开了帷幕,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对阿富的位置、地形、民族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以及未来的阿富汗政局进行了系统分析,供关心阿富汗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雨  安宁  胡志丁  王丰龙 《地理研究》2022,41(3):931-944
在国际形势应对和国内社会治理的需求推动下,目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形成了外源性研究与内生性研究并行的学科体系。然而与国际关系学、政治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相比,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影响力仍然有限,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少被其他学科采纳应用,在国内外地缘战略和社会政策制定中的声音也相对不足。本文一方面直接回应了其他学科对“地理”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偏见和误解,另一方面指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自身在机理性研究、宏观-微观联系、研究对象整合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还从权力-空间关系出发,明确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期望有助于整合研究议题、凝聚研究共识、推动知识积累,从而增强政治地理学科的理论生产能力及其在更广泛学科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Water resources occup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lateral negotiations of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 This paper mentions the conflicting water plan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 Jordan basin by Arabs and Israelis, and describes the issues that are to be handled in the process of peacemaking. It defines the water issues between Israel and each of its neighbouring entities: Jordan, the Palestinians, Syria and Lebanon, and reviews what has been addressed in the peace negotiations thus far. A more detailed review is made of the negotiation tracks where progress was made, and a less detailed review is made of the negotiations that settled the water dispute between Jordan and Israel. The paper alludes to the claims of water wars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s evidence that water has not been a catalyst for war in the Middle East. It also proposes some topics for research that can be of interest to alleviate water shortage.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刚  王韬 《地理学报》2022,77(6):1506-1517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学科需求,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近年再度复兴,在本土化概念创新、多源研究数据和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见的成果。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亟待跨越的一些“门槛”也日益显现,如共识核心概念缺乏、学科范式不统一、多尺度研究视角不足等,制约了其学术研究与政策应用的深入互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动态的梳理,探讨了制约学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多/跨尺度研究、政策研究、区域研究,加强东西方思想交流,以此推动知识导向的批判性研究、实证主义的学术研究和实用主义的政策研究相辅相成的知识生产格局形成,从而构建起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东方政治地理学特色,为全球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边界研究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经典议题。受“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影响,边界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步入一个复兴时期,产生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概念转变。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归纳总结了边界理论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演变。边界研究进入复兴时期后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特征,对边界的理解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把边界单纯看作是国家空间分隔的理解,强调边界内涵的动态性、多尺度性、空间性和多样性,更多地关注不断创造和重新创造出来的符号性边界,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实践。研究呼吁加强边界理论向城市内部空间尺度的边界延伸与拓展,以及加强边界理论与地缘政治学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黄逸恒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2):2153-2162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对中国地理学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学环节出现了“失效”的现象,亟需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世界地理是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全球百年变局、“一带一路”倡议、课程思政改革等多重背景为世界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赋予了新的使命。为此,融合多种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构建了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教学新模式。提出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教学宗旨;奉行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以知识、能力和思政的综合达成为教学目标;着力实施理论课程群体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内容时代化和教学手段多元化四大建设举措。以期更好地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卓越拔尖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城市转型的空间实践困境,迫切需要用空间权力的理论范式和空间正义的价值思维去反思、重构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空间治理.城市政治地理学是以政治地理学的空间权力思维为学科基础,论文借鉴城市政治学和城市社会学对"城市政治"和"城市权力"开展研究,拓展了城市空间的政治属性.然后,基于中国国情与城市实践,从现实层面阐释了...  相似文献   

13.
自21世纪初以来,有关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在西方快速崛起,掀起了一股治理与政策的“区域转向”浪潮。新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派最先开创了城市区域的理论研究,但其理论解释偏重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与资本再地域化过程,忽视了政治与政策对城市区域的重要影响。近年来,政治地理学从城市区域的建构属性、战略属性和矛盾属性3个方面切入,旨在揭示现实中城市区域的实际形成过程与机制。本文认为西方政治地理视角有助于揭示城市区域形成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及其政治工具性。特别是通过解析城市区域政策的话语建构过程、分析城市区域发展所折射出的国家地缘战略选择以及剖析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公共资源分配等议题,可帮助研究者跳出就政策谈政策的讨论陷阱,更能从整体格局上审视不同利益主体在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的诉求与冲突,进而为解读和反思我国城市区域形成过程与治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日本旅游地理学的百年传统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实  赵玉宗 《地理研究》2018,37(10):2039-2057
以日本出版的旅游地理学著作和主要地理类学术期刊刊载的旅游地理学相关论文为线索,总结和述评日本旅游地理研究的历史演进与特点。日本旅游地理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程,学科发展始终与其社会发展及旅游方式的阶段性变迁相应。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萌芽,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学科初创与成长后,已步入了旅游个性化时代的多元发展期,在传承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并确立了独立分支学科的地位。基于区域地理(地志学)视角,偏重微观空间尺度的旅游地实证研究已沉淀成为日本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特色。同时,旅游发展形势与学术研究的转向对日本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学际和国际交流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比较成熟的旅游地区域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代际传承实践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In 2014, the New South Wales (NSW) state parliament passed legislation implementing a new Code of Practice (‘Code 10/50’) granting property owners in bushfire-prone areas the right to clear all trees within 10 m, and all vegetation within 50 m, of residences without prior approval from authorities. The Code is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previous regimes which often required permits for vegetation clearance. The Code was introduced in direct response to bushfire threat in the wake of the 2013–14 bushfires in NSW. However, the Code has been plagued by controversy, with accusations of abuse in areas with little or no bushfire history, and a lack of any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particularly prior to a review in August 2015.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the enactment of the Code and consider the way in which particular justifications for the Code permeated parliamentary deliberations. Our investigation relies on unpacking how the Code emerged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how a very controversial policy came into being. We adopt a legal geography approach, together with insights from political ecology, to demonstrate that changes in regulatory process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fundamentally alter our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7.
政治地理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  马凌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2):1633-1643
2013年9、10月,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力图建立多边参与的、健康的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打破美国主导的霸权式的全球经济架构,因而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概念提出,具有强烈的政治地理内涵。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实用学科的发展思维,而应置于较为宏观的政治地理视野中进行讨论。基于现代政治地理学对尺度政治、地缘文化和地缘经济等话题的关注,本文从3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阐释和思考:①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尺度提升的空间管治思维。面对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多尺度、多元的城市(区域)竞合现状,设计通过尺度转换的方式处理和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非常有效;②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挑战。运用恰当的文化策略解决(尤其是来自香港的)认同危机对于凝聚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向心力意义重大;③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讲,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置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对权力运作的反作用等地缘经济框架下进行审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Australia's border enforcement strategies and immigration control policies operate in distant geographies, concealed from human rights groups, media and the public. From offshore detention to militarised maritime defence operations, Australia's exclusion of asylum seeker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upon geographical processes that ensure asylum seekers do not have access to the state's systems of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critically overlooked geopolitical strategy of mobility regulation that relies on processes simultaneously expanding geographies of control, while contracting spaces of rights. The outcome of these rapidly evolving bordering practices is the exaggeration of the distance separating asylum seekers from the state, suspending them within a space devoid of an operational system of rights, and emphasising a new and restructured maritime legal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geography of age across the counties of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regions of Scotland [and in Northern Ireland]." Sections are included on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age structures and on spatial patterns for childhood ages, working ages, and retired ages.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治理问题对政治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和理论体系仍相对滞后,缺乏能够反映近二十年来理论进展和取得广泛共识的政治地理教材或课程体系。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比较中西方主流政治地理教材和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面向中国当前需求的政治地理课程体系设计。该课程体系以“政治/权力”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为核心,以尺度为主线,包含学科概览、核心概念、国际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次国家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和政治地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5大方面,纳入了关于学科思想史、方法论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和近年兴起的关于政治生态学、跨境移民、绅士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理论议题,可供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治地理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