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探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有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来。  相似文献   

2.
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观耗氧量、滴定碱度及总二氧化碳量等资料来研判红海及亚丁湾间之海水交换。结果显示,红海深层水的方解石及霰石饱和度均比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深层水的饱和度高。红海全水柱之方解石和霰石都处於过饱和状态,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中各深度之方解石亦呈过饱和状态,但霰石的饱和深度则大约在500m左右。分析深层水之生物体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分解比值,可以发现此地区深层水中,大约在25%的总二氧化碳增加量是由无机碳酸钙溶解而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插值方法在时间尺度上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2011至2013年的回淤量进行研究。分析垂直尺度因子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给出年回淤量的计算公式,预测和评估长江口航道的年回淤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形插值可以较好的反映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月回淤量的变化,通过调整垂直尺度因子,可以得到包含动力和泥沙特性在内的综合因素对深水航道年回淤量的影响。基于分形插值方法构建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年回淤量计算公式,可以依据垂直尺度因子di对长江口航道年回淤量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和评估。确定了垂直尺度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12至0.20,进而得到近些年的年回淤量的变化范围为8 023.7×104m3至10 303.2×104m3,其最小回淤量为6 580×104m3。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3年9月至1984年12月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拟合法,得出南海中部深水中溶解氧和总无机碳的垂直分布模式——稳定态非守恒组分的一维垂直扩散-对流方程KC″-ωC′+J=0;溶解氧和总无机碳的平均拟合方差分别为±0.03ml/kg和±0.02mmol/kg。与它们相应的测量精密度很相近。同时也简要地讨论了调查海区深水中溶解氧和总无机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部深水中的平均氧消耗与总无机碳的再生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边坡稳定是淤泥质海底航道安全运营的关键问题之一。海底航道边坡失稳滑塌过程的不同阶段浅地层剖面图像声纹特征不同。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和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分析了航道边坡失稳滑塌过程浅地层剖面图像纹理特征。结果表明,对比度、能量、相关度和逆差距在边坡失稳滑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从不同方面刻画了浅地层剖面图像声纹的清晰度、纹理粗细、主要方向和规则性,以定量的形式显示其内在异质性。能量、相关度和逆差距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化大于对角方向,水平方向波动最明显。浅地层剖面声强时间序列和垂向空间变化序列小波多尺度分解突出了声强变化的局部细节及其在各尺度上变化的强弱分布和突变点位置,克服了常规人工识读的困难,这些声纹特征是边坡失稳滑塌预测预警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对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的探测。  相似文献   

6.
多波束水柱数据携带了波束从换能器到海底的完整声学信息,可用于探测海面至海底的声照射目标。通过对多波束原始水柱数据文件(*.all,*.wcd)解析,分析提取水柱数据绘制其航向剖面图、垂直剖面图和波束阵列图。利用水柱影像分析工具可清晰判断水体中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获得传统多波束深度测量无法探测到的细小特征。实例分析表明,研发的水柱影像分析工具在水柱成像及水体目标探测识别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相似文献   

8.
波浪力对海上风电深水导管架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极端波浪条件下深水导管架基础结构的波浪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水深包括50 m和70 m两种,在1 000 a一遇波浪条件下,分别分析了深水导管架结构所受的波浪总水平力和垂直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重现期极端波浪作用下,70 m水深情况下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水平力小于50 m水深的结果,但是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水平力弯矩大于50 m水深的结果;相同水深、水位和波浪条件下,导管架结构受到的波浪总垂直力明显小于波浪总水平力;在相同重现期极端波浪作用下,低水位情况时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垂直力与50 m水深的结果差别不大,但是在高水位时,由于在70 m水深的极端波浪条件下波峰可冲击作用到上部平台底面,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垂直力明显大于50 m水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武昌 《海洋科学》2000,24(11):18-21
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DVM———DielVerticalMigration)是指浮游动物以24h为周期有规律地分布在不同水深的现象。它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1)大多数种类白天在水体深层 ,晚上上升到表层(Nocturnalmigration) ;(2)有的种类傍晚和拂晓在表层 ,其他时间在深水 ,叫做“晨昏迁移(Twilightmigra tion)” ;(3)少数种类白天在表层 ,晚上在深水 ,叫做“反向迁移(Reversemigration)”。这些表现形式不是绝对的 ,而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谱。浮游动物垂直…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雾的形成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我国沿海多雾城市之一。本文就上海近24年(1956~1979)中出现的990次雾日作了普查,从历次雾出现时和出现前后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时间剖面图、气温和露点的垂直分布及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探讨其形成条件,并从发生学的观点对上海的雾进行分类。这对进一步作好上海雾的预报,保证海、陆、空交通运输的安全,是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红海与加利福尼亚湾同处于由大陆裂谷向初始海底扩张的过渡阶段,但具有显著不同的构造背景与演化特征。本文基于磁异常数据,利用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质心法,计算得到了红海和加利福尼亚湾的居里面深度,对比发现二者热状态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加利福尼亚湾的居里面明显深于红海的居里面。红海扩张中心相对连续,岩浆活动较为活跃,而加利福尼亚湾扩张中心区域广泛发育了错开扩张脊的转换断层,并且扩张中心处热液活动强烈,加速了该区域的热对流和热损耗。此外,扩张速率与热状态和热液活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关系。加利福尼亚湾的扩张速率是红海的两倍多,较快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活动正相关,较强的热液活动加速热损耗而加深居里面,也是引起加利福尼亚湾居里面比红海居里面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蓝镜头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红海北端分叉成两个小海湾,西为苏伊士湾,东为亚喀巴湾。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红海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图为静静的亚喀巴湾。海洋保护区中,也只有不到1/3被有效地管理起来,绝大部分仍缺乏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地质学家提出红海分离的新见解据美联社日前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地质学家戈马·奥马尔和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台地质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针对红海是从南向北逐渐分离的早期理论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见解,认为红海最初是在地壳像硬木桌面拼块那样裂开时才分离...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是全球未来能源的接替资源,高饱和度(Sh>50%)水合物储层是未来面向工业化开采的首要选择。截止到目前,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有利沉积相带与储层条件之间的关系仍缺乏系统研究。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墨西哥湾、日本南海海槽、韩国郁陵盆地、印度Krishna-Godavari盆地以及南海神狐海域等全球5个天然气水合物热点钻探区64口井取芯及井-震联合资料,对含水合物储层岩性、沉积环境、水合物饱和度等参数进行的详细总结分析表明:在必要的温压环境和气源条件下,深海平原区块体搬运沉积和浊流等高沉积速率的深水砂质沉积物赋存孔隙型水合物,水合物可分布在砂岩、极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和泥等粒级沉积物中,但高饱和度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粉砂-细砂岩中,储层孔隙度与饱和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发现含有孔虫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这种特殊的细粒沉积物,其水合物饱和度可达到中高水平(20%~76%)。上述研究成果及认识奠定了下一步寻找优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地质基础,也可为高饱和度水合物商业化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与南沙深水区温跃层有关的海水平均温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章  蔡树群 《热带海洋》2000,19(4):10-14
在确定温跃层三要素(深度(上界深度)、厚度和强度)及测站温度垂直最大梯度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南沙深水测站(水深大于1000m)在温跃层上界深度范围内的平均温度、温跃层下界渡以下自300m层至800m层之间的平均温度。分析表明,在温跃层上界深度范围内,海水平均温度的水平分布明显显示出低温海水自南沙的西北部向东南部缓慢推进之势,似是东北季风驱动的结果。温度垂直梯度越大,它在垂直方向上阻碍上层海水的热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人工潮汐系统(每天淹水0、6、12和18h), 研究了红海榄幼苗根系呼吸代谢对水淹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 每天淹水6h对红海榄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但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 红海榄幼苗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水淹时间的延长同样明显抑制了红海榄幼苗根系的产能效率, 且根系三羧酸循环的有氧呼吸速率、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最小值均出现在每天水淹18h处理组中。相反, 水淹胁迫下红海榄幼苗根系乙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乙醇和乳酸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综上, 尽管无氧呼吸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三羧酸循环受阻所导致的产能匮乏, 但是过度的水淹胁迫仍会扰乱红海榄幼苗正常的生长和代谢, 导致三磷酸腺苷产能效率的降低以及无氧发酵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红海滩随想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妙的海岸奇观。辽宁省盘锦红海滩是被一片如火如荼的红色小草所覆盖着的辽阔滩涂。这种红色的草叫赤碱蓬,它主要生长于我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每年的四、五月期间长出地面,颜色初为嫩红,以后逐渐加深,深秋时节则由红变紫,热烈如火,鲜艳欲滴。世人将红海滩誉为罕见的“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34  
本文通过对海水中悬浮体样品的过滤、分析及结合海水透光度测量,得出了1983年11月和1984年7月海水中悬浮体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模式,即:水平分布有三个高含量区和两个低含量区,黄河及长江的现代输入物质对中部深水区基本上没有影响;垂直分布出现明显的层化现象,11月份,在密度跃层下缘出现悬浮体跃层。本区悬浮体含量和成分,具有陆间海的过渡性特征。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是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其次是河流输入物和浮游生物。海浪是影响悬浮体分布的主要因素。潮流加强了海浪的作用,并与海流一起,将掀起的物质搬运他处。海底地形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了海浪作用的临界深度。黄海中部冷水团影响了悬浮体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经验,我们对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成功的勘探经验和技术可以指导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其次,第三系深水浊积砂岩或三角洲砂岩可能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台风“碧利斯”与“格美”的降水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6年7月登陆,西移影响粤东的路径相似、降水过程强度和范围不同的2次台风过程,从环流形势,台风环流本身、结构以及降水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的降水是一典型的和西南季风相结合的降水,而"格美"的降水仅仅是台风本身环流的降水.同时发现两者在登陆2 d内500 hPa平均高度场、水汽通量垂直剖面图,水汽输送时间序列图上均有显著差异.指出水汽输送的强弱,决定了登陆台风的维持时间和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