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属喷流沉积型,赋存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形成的滩涧山群火山-沉积岩中.矿床中产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类矿体,其中非层状铅锌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大理岩中,是锡铁山矿床的主要矿体类型,层状铅锌矿体产于大理岩边部,规模较小.在矿床深部大理岩层上盘滩涧山群b岩组的绿泥石英片岩中,深部整合发育有强烈的钠长石化与硅化,主要呈角砾状和网脉状结构,构成网脉状蚀变带,主要成分包括石英钠长岩、蚀变的绿泥石英片岩以及硅化石英岩等,其连续长大于2 km,宽大于200 m,呈不规则岩筒状.石英钠长岩交代结构普遍,与绿泥石英片岩呈渐变接触关系,广泛发育热水爆破角砾.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网脉状蚀变岩并非侵入岩或火山岩,而是形成于热水交代作用,代表了喷流沉积系统的管道相,相当于矿体下部供给带.结合容矿大理岩及矿体研究发现,锡铁山矿床发育规模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长>2 km的管道相、大规模的喷流沉积岩-大理岩,以及近喷口相未喷出海底地表的非层状矿体.现已发现的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比例的倒置显示出锡铁山矿床仍然存在巨大的铅锌矿找矿潜力.网脉状蚀变带分布于矿体及大理岩的上盘,也表明锡铁山矿区容矿的滩涧山群a和b岩组产状整体发生了倒转,网脉状蚀变岩最初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之下.由于网脉状蚀变岩(石英钠长岩)与成矿系统的密切关系,它可作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滩涧山群中寻找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哈图金矿是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及黄铁矿矿物及矿物包裹体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爆裂温度等研究表明,哈图金矿的主要矿化类型-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是不同来源的流体叠加成矿,而不是同一种成矿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矿质沉淀产物.石英脉型矿体主要与花岗岩浆热液关系密切,蚀变岩型矿体主要与深源流体有关,在矿体浅部它们强烈的挤压复合部位形成明金富矿体石英脉.石英脉型矿体石英的爆裂曲线出现α-β转变峰,这种转变峰的强度从上向下增强, 反映了流体初始温度较高,应与侵入岩浆热液有关,向矿体浅部,由于大量的循环天水的加入及远离了岩浆源,使成矿流体温度降低,石英的爆裂曲线没有α-β转变峰.大量天水的加入,使流体温度降低的同时,金也大量析出、富集形成含明金富矿体.蚀变岩型矿体石英爆裂曲线不出现α-β转变峰,反映其形成温度低于石英转变峰的温度,应与侵入岩浆无明显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罗平县新君台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特别是在北西向与南北向两组断层构造交汇点附近,矿体明显增厚变富.矿体围岩为下二叠统茅口组第二段(P1m2)蚀变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新君台铅锌矿矿床是受岩性和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37-40
荥经县四人同铅锌矿位于上扬子台坳(Ⅱ)峨眉山断拱(Ⅲ)荥经断凹。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及澄江期钾长花岗岩;构造发育,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矿体产于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规模较小,呈星点状、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星点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辉绿岩化等矿化蚀变较强。矿床成因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层破碎带及围岩裂隙密切相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型矿床。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隐爆角砾岩出露区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脉地田心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漾濞县,是一个受断裂控制明显的小型铜矿床,矿体分布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矿体呈脉状产于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中,含矿岩石类型简单,以褪色蚀变砂岩为主.矿体规模为小型,矿石氧化率为73.61%~92.64%,属高氧化率矿石.初步推测矿床成因为与“滇西红层”中的层间断层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玉勒肯哈腊苏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中泥盆统北塔山组辉斑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矿区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岩体和矿体糜棱岩化发育.矿区发育多种蚀变,由矿化岩体向外总体具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蚀变分带特征.矿化主要分布于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团斑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生金、钼、银.化探、磁法、激电测量及频谱激电测深等对矿区勘查工作具较好指示作用.矿区处于1∶5万物探激电异常和Au,Cu,Ag,Mo,Cr,Ni,Co等元素组成的化探异常中.从矿体不同勘探线剖面及水平标高的矿体形态及变化趋势分析,矿区南东深部有见矿可能,推断矿区北部频谱激电测深异常及1∶5万激电异常部位有矿体、矿化体存在.  相似文献   

8.
相山铀矿田矿体形态分类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体形态是矿体外形和内部构造的总和,矿体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既是矿山开采的需要,也是矿床成因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可为新一轮地质勘查提供依据。相山矿田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矿体形态主要呈不规则脉状和筒状,高品位矿石呈角砾状、"糜棱状"构造,与两侧蚀变围岩界线截然,脉壁无擦痕、阶步等断层作用标志,矿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与区域性的应力破裂构造没有成生联系,呈现一种与液压致裂构造相关的矿体形貌特征,筒状矿体受隐爆初流化角砾岩筒控制,脉状矿体有两种成因类型,一是受流体蚀变型成矿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二是受流体角砾岩脉和其两侧蚀变岩共同构成的脉状矿体。研究表明,流体角砾岩型和流体蚀变岩型成矿构造是相山矿田的主要成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尖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学伟  郭全 《新疆地质》2007,25(3):274-278
尖山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南缘,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白鱼山组,含矿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矿体受康古尔塔格深大断裂之分支断裂苦水大断裂形成的低序次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形态为细长脉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黄铁矿化及绢云母化等,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0.
花敖包特大型脉状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裂隙破碎带中,属中低温次火山热液成因.矿床处于大兴安岭中南部的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多金属成矿带上,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银铅锌多金属多期成矿.矿体赋存于北西、北东及近南北向的构造破碎带里,矿体呈脉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规模中等,形态较复杂,厚度较稳定,组分较均匀.围岩蚀变发育,可出现3期,具明显的分带性.成矿期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滩间山群矽卡岩化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漫塔格地区滩间山群广泛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在该区已发现的尕林格铁矿床、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肯德可克铁钴铋金矿床、虎头崖Ⅵ铜铅锌多金属带、Ⅱ铜铅锌铁锡多金属矿带等均与滩间山群关系密切。通过对区内成矿与滩间山群关系密切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剖析,得出该地区交代滩间山群的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物源主要受控于滩间山群。在该区要重视寻找与滩间山群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别是滩间山群下岩组发育地段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金属矿产,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矿产之一。鸡冠石矿床是近年湘东邓阜仙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钨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资源前景,但其成矿时代和成因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观察基础上,选取鸡冠石钨矿床中黑钨矿和锡石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研究,并将该矿床与相邻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与黑钨矿密切共生的锡石U-Pb Tera-Wasserburg反等时线年龄为153.2±1.8Ma(MSWD=1.15),与湘东钨矿床晚侏罗世钨锡成矿时代吻合;2)鸡冠石钨矿床紧邻湘东钨矿床北组脉,且矿脉产状和形态等特征也类似;3)鸡冠石矿床中黑钨矿也与湘东钨矿床北组脉典型特征类似,黑钨矿HREE总量和标准化后的REE配分曲线与湘东钨矿床第一期黑钨矿的特征相似。黑钨矿稀土总量对比研究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从湘东钨矿流向鸡冠石钨矿。综合鸡冠石钨矿床与湘东钨矿床紧密的时空关系以及相似的矿床特征,本文认为鸡冠石矿床为一个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同时黑钨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一个富挥发分、低p H和高Eh的流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野马泉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马泉矿床位于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裂陷槽,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华力西-印支期)裂解及造山作用,为矽卡岩型铁、锌、铜、铅中型矿床,成矿岩浆岩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233.2Ma),属典型的造山型岩浆岩,围岩为早古生界滩间山群和石炭系上统缔敖苏组。矿床的形成受岩体侵入接触带、围岩岩性、断裂、裂隙及层间破碎综合控制。目前,对矿区主要地磁异常浅部进行了验证和控制,进一步找矿难度加大。文章在详细研究矿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和近几年矿区及区域找矿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分析,认为野马泉矿区深部、负地磁异常区具进一步找矿潜力,SEDEX型矿床是今后区内找矿工作值得关注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4.
广东锡坪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端,为一大型的斑岩型矿床。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锡坪钼铜多金属矿床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学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85.15~88.34Ma,加权平均值为86.1±2.3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89.9±3.4Ma,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指示锡坪钼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限为晚白垩世。锡坪钼铜多金属矿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较低,表明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壳源。钦杭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以中生代燕山期为主,存在180~150Ma、110~80Ma两个爆发期,两期成岩成矿作用可能均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一定的关系。锡坪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下发生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矿集区东闯金矿为石英脉型矿化类型,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矿脉延伸长、延深大,且矿体连续性好,仅S507一条矿脉在矿区走向延长超过3.2km,垂向延深超过1600m(深部尚未圈闭),单脉勘探提交黄金储量达47.2t,约占该矿黄金储量的70.35%。研究表明,该区从早到晚经历了四期褶皱-剪切作用,表现为从塑性流变到晚期构造隆升。其中五台期褶皱翼部的构造薄弱带发育成了压扭性脆韧性剪切带,又被燕山早期第三期褶皱作用改造成张扭性韧脆性剪切带,并为含矿流体的大规模贯入和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容矿空间。来自于深部的成矿流体,在较高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控制下,快速贯入到区域性韧脆性剪切带中积聚、沉淀成矿。也正是由于含矿流体快速贯入区域性韧脆性剪切带,而导致含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快速改变,使得某条矿脉储量达到全矿黄金储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岗岔金矿是在西秦岭西段北缘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有潜力达到大型。该金矿目前发现的5条金矿脉明显受断裂控制,赋矿围岩浅部主要是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该套火山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侏罗系郎木寺组。采用锆石U-Pb法对其中的凝灰岩进行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年龄为(245±2) Ma,说明该火山岩不是侏罗系而应该属于三叠系。矿区内与金矿脉空间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者年龄也分别为(242±2) Ma和(246±3) Ma。这说明矿区内侵入体与赋矿围岩属于近乎同时代(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上述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岗岔金矿形成时间为三叠纪早期,即构造岩浆活动之期后的热液期。该结论为深入认识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和指导勘查方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南部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赤城县梁家沟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产于中元古代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中,为目前在张家口南部碳酸盐岩沉积盖层中发现的典型多金属矿床。由于缺少成矿时代数据,对该类型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存在同生沉积和后生改造两方面的争议。本文利用单矿物闪锌矿和闪锌矿与黄铁矿共生硫化物组合采用Rb-Sr等时线法测定梁家沟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26 Ma和130.7 Ma;利用单矿物闪锌矿和闪锌矿与黄铁矿共生硫化物组合采用Sm-Nd等时线法测得成矿时代分别为130.5 Ma和131 Ma。两种方法测定的成矿时代十分接近,结合张家口区域地质背景,表明张家口南部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多金属矿床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时期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国内晶质石墨矿的主要成矿带,已查明柳毛石墨矿、石场石墨矿等多个大型沉积型石墨矿床,五义屯石墨矿矿床是近年在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晶质石墨矿床。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大型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矿体具明显层控特征,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麻山岩群余庆岩组中;矿体品位厚度稳定,主要呈大鳞片粒级;矿体与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明显,具明显低阻高极化特征;本矿床具有成为超大型石墨矿床的潜力,其外围对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具有良好的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19.
The stratiform base-metal Biksizak and Amur deposits, Kolpakovsky and Andree-Yul??evsky group of ore occurrences localized in the Eastern province of the Southern Urals and the adjacent Central Ural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ir geology, composition of ore, and orebody morphology are characterized. These objects and occurrences occupy different geological positions, being hosted in (1) Ordovician, Silurian, and Devonian limestones formed in an island-arc setting (Biksizak deposit, Kolpakovsky occurrence); (2) Middle and Upper Devonian flyschoid sequences at a distance from the active volcanic zone (Amur deposit); and (3) Riphean (?) platform cover (Andree-Yul??evsky group of occurrences). The objects considered differ in origin. The hydrothermal Pb-Zn ores of the Biksizak deposit and the Kolpakovsky occurrence are epigenetic with respect to the host rocks. They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nd related to early collisional minor andesite and quartz diorite porphyry intrusions. The hydrothermal-sedimentary Amur massive sulfide Zn deposit of the Filizchai type was formed at the end of Middle Devonian. Zinc occurrences of the Andree-Yul??evsky group are probably products of regeneration of older stratiform lod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详查评价,提高了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程度。在继续肯定矿床的成矿严格受张堰花浆长岩体与金群的接触带控制的同时,对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即外接带金山群的分层,构造其各类岩性组成在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厘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