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选用是影响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平面精度的首要因素,相对DEM精度不足的部分进行有效编辑处理,使影像既不变形扭曲,又能达到平面精度设计要求。DOM平面精度质量控制是通过全程生产工艺中,采集检查点与正射影像套合检查,求算平面精度对DOM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省时省力更能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饶云 《湖南地质》2011,(6):77-78
根据从事JX-4CG版数字测量工作站工作,简单阐述利用其制作DOM的流程,着重介绍特征线的采集、TIN和DEM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吕良寿 《福建地质》2009,28(2):124-130
机载LiDAR系统作为新技术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的三维坐标及与其匹配的影像数据,可快速生产高精度的3D产品。以某试验区用LiDAR技术获得的数据为例,介绍应用POSPac软件、Terra软件和ERDAS软件的LPS模块进行POS数据处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过程,应用ImageSatationSSK系统进行数字地形图(DLG)的测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需求,探索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影像和飞控数据的滑坡单体信息多维提取的方法.通过影像处理获得的DEM、DOM和实景三维模型等多维数据,对贾家村滑坡坡形、坡度、相对高差、植被覆盖率、纵坡比降、表面积与物源体积进行定量提取,结合区域气象数据分析了贾家村滑坡年均降雨量时空分布规律,利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7,26(1):40-46
总结应用VirtuoZo NT、JX4C 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经验,论述DEM和DOM生产过程主体技术线路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如何提高DEM和DOM的精度方法,阐述DEM和DOM的质量控制环节,探讨特性划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明  张迁 《安徽地质》2012,(2):158-160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2009年完成,安徽省于2008年4月率先启动了芜湖县的试点工作,并自行购买了ALOS1B1级数据制作DOM,套合上矢量的原始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便于外业调绘的全面开展.下面,是笔者对利用ALOS1B1级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外业调绘用图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此方法易于掌握,调绘底图的生产快速,质量可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邱春晓 《福建地质》2011,30(1):62-66
通过对EPT2009软件平台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的分析,探讨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提出一套DOM产品加工新工艺流程,以龙岩测区航测工程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罗明  张迁  罗尊骅 《安徽地质》2012,(4):308-309,317
数字城市项目中的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具有反映地理信息特点,直观表现出地形、地貌、以及地物的特征,在数字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更是建设数字城市项目的基础数据。通过笔者参加的数字黄山及数字马鞍山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的生产经验,总结了利用MapMatrix、Pixel—Grid—AEO、Erdas、PhotoshopCS,通过人工采集特征线生成DEM或者直接生成DEM后修测的方法制作DOM,摸索出了一些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狄沙力 《安徽地质》2002,12(3):204-207
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是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现势性的充要条件.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周期短、信息丰富、现势性强等特征.利用卫星影像数据来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将多传感器获取的各种影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航空影像和Landsat多光谱波段影像进行数据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以获取更高质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Google Earth在浙江省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oogle Earth是一个免费的卫星影像测览软件,采用"虚拟地球"的方式,提供多种分辨率的全球卫星影像,具备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是卫星影像和地图相关资讯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有非常大的用户群体,也是地质行业非常受欢迎的软件.通过KML语言制作地标文件,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成果点数据作为专题展布之上,具有非常直观的应用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软件,完成了由地质灾害数据库中读出地质灾害点信息,并经过处理写成地标文件的尝试,为使用灾害点数据提供了一种手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焦作矿区煤层气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二煤层“三低”、软煤发育以及底板灰岩富水足导致区内煤层气井产气效果不理想的客观条件,此外还包括对储层改造工艺单一和排采失控两个工程闽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增产改造措施.即针对煤储层特点采用“一井一法”进行试验;使用携砂能力强的HRS压裂液;制定严格的排采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杭东普查区煤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但由于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沉积岩相变化快、大范围内缺乏稳定的对比标志层,因此煤岩层对比是本区勘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比杭东普查区与邻区200余孔的测井资料,分析煤岩层在各种测井曲线的异常特征与异常组合规律,确定了对煤岩层对比有重大意义的标志层,如延长组与上覆延安组的典型视电阻率异常分界;延安组在高视电阻率曲线上的“树杆”状凸起特征;安定组视电阻率曲线近直线的低值形态;4-1煤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现出的“斜坡”状或“刀”状高异常,以及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的“凹坑”特征;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的高伽马异常,等等。这些典型特征保证了该区煤岩层对比可靠性,为提交优质地质勘查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宗杰  邓娅敏  杜尧  沈帅  马腾 《地球科学》2017,42(5):771-782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含水层中砷释放的主控因素之一.江汉平原河湖众多、沟渠广布,地表水体与浅层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使得DOM的组分特征及其强度有显著差异.为查明江汉平原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在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江汉平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进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使用平行因子分析法提取水体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功能特点和荧光特征,并分析各组分相对含量与地下水中砷与铁的关联.江汉平原水体中DOM包括3种主要组分,组分C1、C2为类腐殖质,C2是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C3为类蛋白物质.地下水DOM以类腐殖质组分C1、C2为主,地表水以类蛋白类物质C3和小分子腐殖质C2为主.高砷地下水中DOM以陆源为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As的迁移转化:(1) DOM的腐殖质组分充当微生物群落的电子运输工具,促进微生物作用下的有机质氧化和铁氧化物的还原,并伴随As的释放及大量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和HCO3-的产生;(2) As以铁等金属阳离子为桥接物与腐殖质结合,通过形成As-Fe-DOM络合物,导致地下水中砷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造成重大灾害损失,在开展震后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制图和建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遥感图像、矢量与栅格图形数据以及属性数据需要采集、编辑、储存、入库、分析、查询和更新。本文以MAPGIS6.7为基础,在GPS与RS技术辅助支持下,系统地进行震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地采集、编辑、建库、分析和成果输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MAPGIS的震后地质灾害多源数据建库方法和实现技巧,从而实现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规范化管理,满足了震后地质灾害区划评价、专题地图制作和灾后重建规划等对地质灾害信息的要求,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灾后重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临沂市兰山区的分析,在对"挂钩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挂钩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在挂钩政策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并依此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GLSP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针对勘探区内复杂山地条件、表浅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下进行激发参数选择实验,确定了适合该区三叠纪砂质泥岩、砾屑灰岩、泥质粉砂岩和石灰岩等四种不同裸露基岩的施工方法,即三小(小道距、小线距、小面元)三高(高频记录、高采样率、高爆速成型炸药)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并提出了满足山地特点的精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技术及流程,解释采用人机联作加全三维立体可视化技术。本次勘探查明勘探区内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38条,控制主采煤层C13、C19、C25的赋存形态及深度,并预测了主采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对陷落柱的平面分布形态、垂向延伸变化规律及老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激光诱导荧光(LIF)遥测是针对大面积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原位、实时、快速测量的一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利用自行研制的水体污染LIF遥测系统对太湖水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测量,以测得的溶解有机物(DOM)荧光因子、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分别代表各测量点的DOM浓度、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同时以Skalar三维荧光成像仪测量各点DOM浓度,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量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对比分析了LIF遥测系统测量DOM荧光因子、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与DOM浓度、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关系。结果表明LIF系统测得的DOM因子与三维荧光成像仪测量的DOM浓度值一致性较好(R=0.88733),而瑞利散射因子和叶绿素a荧光因子与多参数水质测量仪测得浊度值和叶绿素a浓度值线性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85和0.4552。对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LIF遥测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应用限制。  相似文献   

18.
张鑫  王茂森 《探矿工程》2018,45(7):34-36
由于地下开采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尤其对于从地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的矿山影响很大,对矿区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因此对采空区的处理十分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研究了一种多层采空区充填井成井工艺,以对多层采空区进行支护处理。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减少岩石的移动幅度,防止大面积的地压活动,为矿区的生产和安全提供保障。由于各个矿山的条件不同,采空区的具体位置、形态特征及大小等的不同,对采空区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河南省栾川钼矿采空区的特点进行充填井成井工艺的研究与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以石英砂代表无机矿物,用商用腐殖酸(HA)制备DOM并进行超滤分级,然后开展吸附实验,并采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等手段,研究了DOM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对石英砂吸附CBZ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以3 000和10 000的超滤膜进行分级后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HA结构有明显差别,大分子质量HA中苯环等疏水性结构以及羟基的含量较多,芳香构造化程度高,多为分子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疏水性有机物,但中、小分子质量HA结构差异不大,含有更多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主要是一些分子质量较小的亲水物质; DOM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对CBZ在石英砂上的吸附有明显影响,其中大分子质量组分促进吸附,而中、小分子质量组分抑制吸附,原因在于大分子质量组分可疏水结合于矿物表面,增加介质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同时其芳香性或脂肪性结构可与CBZ的疏水基团发生疏水作用共吸附或累积吸附于介质表面,从而促进CBZ的吸附;而中、小分子质量DOM的极性官能团可与CBZ酰胺部分通过极性作用结合,对CBZ分子有增溶作用,从而抑制吸附。  相似文献   

20.
Analysi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is essential to quantifying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atmosphere?Cocean heat flux exchange in natural waters. However, manual water sampling is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over large area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applicability of airborn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for the detection of DOM in estuarine ecosystems impacted by agriculture. A fluorescence LiDAR system (Airborne Marine) (FLS-A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OM concentration of the Annapolis River and Basin, Nova Scotia, Canada, as well as three rivers and their estuaries in Prince Edward Island, Canada. Two FLS-AM flight miss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ummers of 2008 and 2009 and the resulting datasets were compared with spectral fluorescence signature (SFS DOM)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alysis of in situ water sampl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t five of seven sites between the FLS-AM DOM and SFS DOM relationship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LS-AM sensor is a good surrogate for traditional sample collection of DOM data in estuaries in this region.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also found at all sites between FLS-AM DOM values and DOC. FLS-AM DOM patterns show that DOM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ivers and estuaries that drain watersheds which are heavily impacted by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FLS-AM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as a general indicator for how estuaries are affected by runoff from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in real time and thus reduce the requirement for traditional water sample collec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