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库车巴什基奇克组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对新疆库车前陆盆地及北部坳陷中生代主要储气层巴什基奇克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 ,认为该组主体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期。  相似文献   

2.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层序与储层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贾进华 《地学前缘》2000,7(3):133-143
文中紧密结合生产勘探实践 ,充分运用陆相前陆盆地的观点对库车前陆盆地陆相沉积层序控制下的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进行了重点研究。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地层具有北厚南薄分布的特点 ,在纵向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层序 :层序 1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 ;层序 2为巴什基奇克组。每个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其中层序 2巴什基奇克组为克拉 2气田主要储层。巴什基奇克组低位体系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湖侵体系域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高位体系域为辫状河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储集砂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辫状河冲积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 ,空间上由互相切割的多个辫状河道砂体叠置而成 ,具有厚度大、分布广、连续性好、物性好和隔夹层少的特点。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岩以褐色中、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 ,具有排驱压力低和中小孔—中细喉的孔隙结构特点。巴什基奇克组为偏碱性成岩环境 ,压实和胶结作用中等偏弱 ,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结构 ,成岩阶段达晚成岩A期  相似文献   

3.
从储层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各种实验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塔北隆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中的碳酸盐岩碎屑有五大特征,明显区别于胶结物:粒度粗,一般比其周围的原生孔隙大,磨圆好(个别有晚期压溶现象),轮廓清晰;在砂岩中分布相对均匀,非斑块状;碎屑中存在古生物的化石且多为粉细晶;胶结物(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多附着在碎屑边缘呈加大边出现,染色有明显变化;灰岩、云岩碎屑在阴极射线下发桔黄色光。碳酸盐岩碎屑的分布具有近源粒度粗、含量低、分选差、磨圆差、均质差;远源粒度细、含量高、分选好、磨圆好、均质好;浅埋粒形好、深埋压溶强的特征。物源区发育的古老碳酸盐岩地层,干旱、炎热、近咸化的古气候、古水体环境,近源快速堆积的古地理环境是碳酸盐岩碎屑的主要成因。碳酸盐岩碎屑的识别和量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其减孔效应明显低于胶结物,可有效解释高含量碳酸盐高物性砂岩成因,其分布是界定沉积物源区的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4.
芦尚坟组主要发育在索里-岗上北东部和朝阳山一饮水井南西地区。为一套陆相杂色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夹砾岩,总厚约100米,与下覆蛇里组,上覆夏庄组整合接触,富含昆虫、植物、介形虫及粉条化石。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鉴定观察、图像分析、埋藏演化史与有机质热史演化分析,膏盐层脱水及黏土矿物转化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块深部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进行了孔隙演化定量研究。这套致密储层主要经历了"黏土膜→早期缓慢浅埋压实作用→长石、岩屑溶蚀和石英加大→早期方解石胶结→中期快速深埋强烈压实作用→长石、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碳酸盐致密胶结→晚期挤压推覆形成裂缝→裂缝溶蚀扩大"的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以孔隙结构特征为基础,定量计算各关键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量(初始孔隙度为37.87%,压实损孔量为27.62%,胶结损孔量为7.51%,溶蚀增孔量为1.7%,裂缝增孔量为1.32%),并以埋藏-成岩演化史为主线及约束,恢复校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量,从而恢复储层实际孔隙演化史。研究表明,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度的影响量不同,孔隙度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克深区块晚期气藏充注时期与区域构造挤压造缝时期配置良好,结合较好的储层孔隙度(6.2%),有利于烃类充注成藏,形成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北羌塘盆地索瓦组上段的时代、古气候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索瓦组上段是羌塘盆地演化晚期的一套潮坪—潟湖相沉积,分布于北羌塘盆地中部。通过对索瓦组上段区域地层对比,发现索瓦组上段在盆地东部、西部和南部的岩性变化较大,海相油页岩的出露地仅分布于北羌塘坳陷南部胜利河—长蛇山—托纳木一线的局限海湾—潟湖的边缘带,其形成明显受到了古地理条件的控制。根据索瓦组上段以及其下伏地层产出的生物化石组合,并结合油页岩的Re-Os同位素年龄,认为索瓦组上段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对该组产出的孢粉化石组合和硅化木分析表明,索瓦组上段在沉积早期和晚期的古气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为温暖和湿润气候,而晚期为半干旱—干旱气候,这种垂向上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不仅仅局限于胜利河地区,可能在整个北羌塘盆地都普遍存在。索瓦组上段发育的油页岩及其上部膏岩沉积组合的发现,对于评价羌塘盆地演化晚期的石油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阳江盆地鹿母湾组上部层位采获孢粉化石,建立Pterisisporites-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组合,这以高含量的裸子植物花粉、稀少的蕨类植物孢子和未见被子植物共粉为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组合中主要孢粉的地史分 ,主为本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对漠河盆地南缘绣峰组下部砾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其碎屑物除了主要来源于被前人置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外,还含有火山岩砾石;与上部砂岩之间被断层分隔而不是连续沉积。作为该砾岩主要源岩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蒸发法年龄为354~164Ma,锆石SHRIMP定年揭示其最后一次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180~190Ma);全岩-长石-黑云母内部Rb-Sr等时线年龄为177~191Ma,黑云母Ar-Ar年龄为171~175Ma,表明该岩基在中侏罗世还深埋地下没有出露地表。其中的火山岩砾石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区域上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类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该砾岩的形成时代不是中侏罗世,而可能是早白垩世;漠河盆地是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而不是侏罗纪陆内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9.
在集宁盆地商都坳陷,首次应用丰富的孢粉、介形类和轮藻等化石资料论证并命名了一套新地层,自下而上为高勿素组和大囫囵组,在高勿素组中分别建立了孢粉Ⅰ.Cyathidites—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Tricol popollenites组合;介形类Ⅰ.Mongolocypris infidelis—M.tera—M.longa组合;轮藻I.Obtusochara niaoheensis—Atopochara alanensis—S phaerochara datongensis组合。在大囫囵组中建立了孢粉Ⅱ.Schizaeoispor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包括2个亚组合,即①Cicatricosisporites-Classopollis亚组合,②Tricolpites-Polyporites亚组合;介形类Ⅱ.Mongolocypris cf.infidelis-M.cf.tera组合;轮藻Ⅱ.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Hornichara productas—Raskyaechara wumengensis组合。根据上述微体古生物化石,认为高勿素组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的阿尔布期,大囫囵组相当于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土伦期。  相似文献   

10.
以要路沟上平房-青石岩、上白庙-罗家沟和小郎家沟-三门店剖面为代表的建昌盆地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5段:第一段主要为砂砾岩(要路沟层);第二段为砂泥岩、页岩夹凝灰岩,其中包括上白庙层含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介形类亚组合带,罗家沟层产介形类CyprideaC.)luanpingensis-Yumenia unidorsalta-Djungarica camarata亚组合带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等多门类化石,后狮沟里层以鱼类和介甲类化石为主;第三段岩性是中酸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第四段亦称前狮子沟层,以砂页岩为主,夹安山岩,含介形类Yumenia luojiagouensis-Jianchangella dorsicostata亚组合带;第五段为酸性火山岩.上述各层介形类亚组合统归该盆地义县组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Djungarica camarata组合带,其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文中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新属7新种.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的时空展布及成因解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紫泥泉子组生物化石贫乏 ,以往在该组所见的少量古近纪介形类、轮藻化石也多集中在上部 ,因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根据层位关系将紫泥泉子组置于古新统—上始新统下部。根据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和钻井剖面的紫泥泉子组中新采获的介形类、轮藻化石 ,紫泥泉子组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始新世。紫泥泉子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露头区地层缺失多 ,覆盖区沉积较全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湖平面和河流平衡剖面升降变化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的地层发育  相似文献   

12.
北票组是辽西侏罗纪主要含煤地层,大部分学者从植物化石角度论述其时代为早侏罗世,区域上与窑坡组、永定庄组、富县组、三工河组对比。本文从地层层序、岩性、构造演化、古气候演化等角度对北票组的地质时代和区域对比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组为印支期后地壳伸展阶段早侏罗世早—中期兴隆沟组火山喷发之后和中侏罗世中晚期海房沟组、蓝旗组燕山期火山活动之前的含煤盆地沉积产物。前者火山活动在冀北、京西形成南大岭组,在北疆三工河组局部形成火山岩夹层;后者火山活动在冀北、京西形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晋北形成云岗组、天池河组,北疆形成头屯河组。北票组底部杂色地层化石稀少,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应相对干热,北票组(杂色地层以上部分)、海房沟组、蓝旗组植物化石和孢粉证明古气候由温湿向干热逐渐演化,而该特征和中国北方以至全球早侏罗世晚期干热、中侏罗世从早期到晚期由温湿向干热的演化规律—致。从而,北票组底部杂色地层属于早侏罗世晚期并和三工河组、富县组、永定庄组、阳眷组、窑坡组底部对比;北票组杂色地层以上部分属于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山窑组、延安组、大同组、下花园组、窑坡组(K1砂岩以上部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板块碳酸盐岩相的鹰山组地质时代有3种观点,分别为早奥陶世、早-中奥陶世、中奥陶世。归纳塔里木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相关古生物资料,根据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等的延展时限,认为前人在柯坪、巴楚地区所建立的牙形石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Baltoniodus aff.navis带证据不足;原Tangshanodus带不能对比华北板块下马家沟组的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原定的Tangshanodus sp.已厘定为Erraticodon tarimensis,层位在Aurilobodus leptosomatus-Loxodus dissectus带之下和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之上;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层位只限于下奥陶统弗洛阶的Oepikodus evae带,在塔里木该牙形石种亦仅见于A.leptosomatus-L.dissectus带之下。根据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确认标准,宜将鹰山组上部牙形石Serratognathoides chuxianensis-Scolopodus euspinus-Erraticodon tarimensis组合划归下奥陶统弗洛阶,鹰山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期。鹰山组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