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非鱼群体选育及奥尼杂交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Fn)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后等位基因数为3~8个,随引物不同而异,14对引物共扩增60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断大小在102~267 bp之间。微卫星分析表明,奥本尼罗罗非鱼(Fn)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3)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19 6)均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19 5)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2)平均观测杂合度(0.614 2),奥利亚罗非鱼(Fo)的平均期望观测度(0.44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59 2)最低;因此,吉富鱼(GF1)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奥利亚(Fo)和尼罗(Fn)(0.463 4和0.478 9)明显高于吉富的两家系(0.234 1和0.250 0)。Fo与GF2间遗传距离(0.477 0)最大;而GF1和GF2间的遗传距离(0.302 7)最小,遗传相似系数(0.607 3)最大,可推断新一代吉富罗非鱼与本地选育群体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更具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奥尼罗非鱼杂交子代及亲本mtDNA D-loop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全长921~933bp;3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变异位点(14.9%),44个个体具有44种单倍型(haplotype);3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4%,Tamura-Nei遗传距离平均为5.1%;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尼罗罗非鱼与其杂交子代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表明杂交后代mtDNAD-loop表现为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4.
用苯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评价其在水环境中对奥尼罗非鱼的影响。研究表明:苯酚对奥尼罗非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0.33、34.23、28.07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别为10.06、9.14、8.48 mg/L;苯酚对奥尼罗非鱼SC及最大容许浓度MPC分别为2.807、0.281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奥尼罗非鱼SC为0.848 mg/L,最大容许浓度MPC为0.085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体中常见污染物——苯酚对奥尼罗非鱼进行刺激,研究不同浓度苯酚对奥尼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奥尼罗非鱼分别暴露于0.005、0.025、0.125、0.625、3.125 mg/L等5个浓度的苯酚中8周,每两周采集抗凝血液和血清,用于检测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暴露于低浓度苯酚组(0.005 mg/L和0.025 mg/L)的奥尼罗非鱼NBT(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苯酚组(0.125 mg/L和0.625 mg/L)和高浓度苯酚组(3.125mg/L)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P<0.05),可减少NBT阳性细胞数、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抗菌活力;促使溶菌酶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先升后降。表明中高浓度苯酚组对奥尼罗非鱼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6.
大口黑鲈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不同世代大口黑鲈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第2~4代选育群体及南水群体(对照)共12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获得2~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为2.54。第2代(F_2)、第3代(F_3)、第4代(F_4)及南水群体(CG)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423、0.419、0.386、0.366。与F_2相比,F_4的遗传多样性减少8.76%,但与CG相比,F_4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大口黑鲈选育群体的遗传基础逐步趋向纯化,且仍有较大选育潜力。此外,尽管F_2与F_4的遗传距离(0.022)比F_2与F_3的(0.011)大,但世代间的F_(st)值(0.006~0.009)均小于0.05,且世代群体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13,表明选育群体已出现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27.0±1)℃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幼鱼[初始体重为(2.49±0.31)g]短暂饥饿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结果显示:在恢复生长时期,饥饿3、6、9和12d处理组的特定增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先饥饿再饱食的顺序先下降后上升,而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不明显;恢复投喂后,各组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饥饿3d组的奥尼罗非鱼幼鱼在恢复生长中具有超补偿能力,饥饿6d组幼鱼具有完全补偿能力,饥饿9和12d组幼鱼具有部分补偿能力。奥尼罗非鱼幼鱼短暂饥饿后出现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增加食欲、提高摄食率实现。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凡纳滨对虾4个选育群体(Molokai、OI、SIS和Kona Bay)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3.555 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472 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0.026 0~0.623 4,期望杂合度(He)0.263 1~0.785 5;各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从小到大依次为SIS(0.383 3)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从7个系列14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星洲银罗非鱼(O.s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星洲银罗非鱼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4.7%、44.4%和56.0%,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45 0、0.115 6和0.141 3,种内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55 0、0.884 6和0.858 7;种间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星洲银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星洲银罗非鱼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28.0±1)℃条件下,5种不同饲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仔稚鱼的生长、体成分及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3、4、5次/d组的相对增重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次/d组;各组的饲料转化率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随饲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胰蛋白酶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灰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脂肪含量显著上升,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分析表明,奥尼罗非鱼仔稚鱼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1.
以罗非鱼鱼鳞胶为原料,制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抑制活性的降血压肽。以水解度(DH)及ACE抑制率为指标,筛选水解鱼鳞胶的最适酶种,并对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超滤技术对所制备的降血压肽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组分的ACE抑制率,测定高ACE抑制率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并运用MALDI-TOF-MS法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是水解鱼鳞胶最适酶种,在50℃、pH7.5、料液质量体积比1∶5、酶与底物质量比(mE/mS)1.5%条件下,酶解6 h,酶解液的ACE抑制作用最强,其水解度DH 73%,ACE的抑制率76.15%。酶解液经超滤分离所获得的分子质量小于2 000 u的组分对ACE抑制率最高,达83.15%;该组分的氨基酸主要含有Gly和Pro,含量分别为22.04%和11.40%;该组分分子质量范围为1 300~2 000 u。  相似文献   

12.
郭庄煤矿七采区北翼涌水点标高-94m,排水管出水口标高-143m,涌水口与出水口垂直落差49m。根据流体力学知识,计算得出排水管路的扬程损失小于49m,满足水自流要求,安设煤矿井下用聚氯乙烯型排水管路两趟,实现绿色、环保、节能排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