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发表了11颗小行星的光变曲线,是紫金山天文台用本台的60厘米反光望远镜和配有EMI光电倍增管的光电光度计分别在1965年和1978年得到的。其中(1)Ceres,(2)Pallas,(14)Irene,(15)Eunomia,(16)Psyche,(18)Melpomene,(39)Laetitia和(115)Thyra通过黄色滤光片进行观测;(32)Pomona和(675)Ludmilla的观测,未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表一些小行星光变曲线的光电观测结果,并对结果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轴小行星光变曲线理论计算的新方法.文中采用三轴椭球形小行星模型,仅考虑自由惯性转动,直接从刚体自由转动的欧拉方程出发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三轴小行星的自转轴在本体内部和空间的位置变化和计算光变曲线.结果表明,历来在小行星光变理论研究中认为自转轴在空间指向不变的基本假设是不尽合理的。由不规则小行星的自由转动而引起它的自转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小行星实测光变曲线与理论光变曲线之间存在偏差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各类变星的观测研究是时域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拥有一批米级口径望远镜,每年面向全球天文工作者开放申请,承担了大量变星的测光观测任务,但至今没有完全针对兴隆观测站中小口径望远镜的测光数据自动化处理软件。介绍了一种针对兴隆观测站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光变曲线自动抽取程序,实现了从原始观测数据到获得光变曲线的全过程。该程序具备模块化和可自定义等特性,通过简单配置也可适用于其他光学天文望远镜数据。还介绍了该程序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以食变星UY UMa的实测数据处理为例展示了处理结果,最后讨论了程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和计划1958年我们以1P21光电倍增管构成的光电光度计附着于紫金山天文台的60厘米反光远镜上观测小行星(4)Vesta 和(15)Eunomia 的光变曲线,得到比较满意的桔果.我们认为凡冲日时亮于10 5的小行星而光变幅不小于0 1者,它们的光变曲线,都可能借我们现有的设备加以观测.估计能满足这条件的小行星约有三十颗.眼前的情况是曾经有一度冲日的光电光变曲线的小行星,不到二十颗.有数度冲日的光变曲线,从而可以算  相似文献   

7.
8.
我们于1989年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60/90/18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及Thomson红敏CCD对14个PG候选激变变星进行光度观测.其光变曲线特性表明:PG0027+260,PG0818+513,和PC1030+590为激变食变星,PG1341—079 是一个可能的激变食变星,PG1551+719为SU UM_a型矮新星,此外还有6个天体的光变曲线有激变星特有的闪变特征.因此PG样本中,激变变星的成功率为79%.PG1030+590的轨道周期为3~h279,PG1717+413的闪变变幅在二个月内有明显变化,它与本身的亮度无明显相关,说明闪变变幅的变化可能是亮斑的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9.
将未编目的空间碎片正确分类是空间态势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光变曲线, 通过仿真和实测实验, 探讨了空间碎片基本类型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 在数据集中的仿真光变来自形状或材料不同的4类碎片, 实测光变从Mini-Mega TORTORA (MMT)数据库中提取, 实验以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分类模型, 并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深度卷积网络优于其他算法, 在仿真实验中对不同材料的圆柱体都能准确识别, 对其余两类卫星的识别率在90%左右; 实测实验中对火箭体和失效卫星的2分类准确率超过99%, 然而在进一步的型号/平台分类中, 准确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文中对6颗Blazar天体15年间的大量准同时性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获得了长期的光变曲线和色指数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光变曲线和色指数变化曲线,对色指数和亮度做相关分析,得出Blazar天体的光变包括长期的单色光变和有颜色变化的短期爆发两种成份,由光变的颜色差异我们提出引起Blazar天体光变的物理机制可能是几何效应调制的激波喷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于2008年12月24目发现的临时编号为K08Y09M的小行星给予永久编号:207931。这是我们天文台到目前为止所发现取得临时编号的27颗小行星中第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实现了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小行星发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海尔-波普彗星1996年9月的光变曲线,发现其在9月10日至11日发生了一次爆发,爆发时核V星等增亮2.1m.相应地,在CCD图像上也发现爆发时彗核抛出的2个球状凝聚物.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9年11月30日晚对PG0027+260进行了时间分辨率为108秒的高速CCD测光,得到了一条完整的光变曲线,从而确认其为激变食变星系统,轨道周期0.146~d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海尔-波普彗星1996年9月的光变曲线,发现其在9月10日至11日发生了一次爆发,爆发时核V星等增亮2.1^m,相应地,在CCD图像上也出现爆发时彗核抛出的2个球状凝聚物。  相似文献   

16.
本篇内容是已经发表的佘山天文年判第24卷中所载工作的继续.自从该年判发表以后,我们在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小行星部主任雅洪托娃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继续利用波林方法进行伏洛拉群其他成员的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现在我们又已作成了17颗星的结果来,特将算得的新轨道根数登载于此.和以前一样,这些行星的新的轨道根数是考虑了木星和土星的摄力影响,计算木星的摄动系数是利用斯特隆别尔格的表,计算土星的摄动长期项是利用勃洛克的表.  相似文献   

17.
在标准的伽玛暴余辉模型中,电子通过费米一级加速后形成单幂律能谱分布dn/dγe∝γe-p(p≈2.3),但在某些伽玛暴事件中观测到了平缓的电子能谱分布(即p<2).在单幂律谱和分段幂律谱两种情况下,分别给出了具有平缓电子能谱的伽玛暴余辉的解析光变曲线,并以GRB 060908为例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伽玛暴低能谱危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78年4—7月间所取得的北冕座RT食双星光电观测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光变曲线具有波形扰动特征。与近年观测比较,扰动波有向轨道相位增加的方向迁移的趋势,属前进式“行波”扰动,迁移周期约18.5年。对其可能的解释作了讨论。并用经典方法取得RT CrB首次测光初解。结合分光观测结果,发现该星是分离亚巨星系统,但其主星偏离开一般Rs CVn型双星主星的质-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可靠分光质比q=0.2824的条件下,用Wilson-Devinney方法重新求解RT Per统一的光变和视向工线的Roche模型解,以及它统一的几何尺度和物理参量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进一步确认它是半相接食双星,伴子星是一颗K4V主序星而不是早先确定的G5V星,距离估算为140pc,主、伴子星均有主序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董爱军  王建成  薛力 《天文学报》2006,47(3):231-246
利用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RXTE)卫星从1996年1月到2005年5月的公共资料,研究了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光变曲线的周期性,并且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周期特性(T=1.0±0.2天和T=18.0±3.0天).在硬态时,T=1.0±0.2天和T=18.0±3.0天的周期特性同时出现在它的光变曲线之中,但在软态时仅有T=1.0±0.2天的周期出现.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微分法),同时为了检验微分法的正确性,还利用传统的方法(即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叠加法)分析了相同的资料,并得到了与微分法相同的结果.另外也对Cyg X-1的轨道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5.6天的轨道周期不仅出现在硬态,同时也出现在软态,只是在硬态时比在软态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