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地质》1985,(Z1):111-138
第一节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古地理概貌 一、地壳运动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地层同下伏下元古界、上覆寒武系之间未见直接接触关系,但中—上无古界内部各系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各系之间以假整合接触为主,也见有连续沉积,而且随着时代由老至新,剥蚀面愈来愈清楚。下面对本区及其邻区中—晚元古代时期地壳运动的分期和名称,各期地壳运动确定的主要依据、性质及影响范围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层是地质工作的基础。远至太古界 ,近至第四系 ,记录地球形成各个时代的地层在中国几乎都能发现 ,且有的具有全球代表性 ,为全球的典型剖面。多年来 ,广大地质工作者对中国的地层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建立了一系列地层剖面。但是由于地域不同 ,工作进展程度不同 ,在地层的划分和各地层单元界线和时间的确定等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不仅与国际地层系统不尽相同 ,就是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学者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案和意见。这种不同的存在虽然是正常的 ,但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也出现许多矛盾。为解决地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厘定全国地层的划分方案和界线 ,与国际接轨 ,中国地层委员会最近召  相似文献   

3.
<正> 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普查勘探和地质科学研究中,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使用上,往往不甚统一,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时代地层内的岩石地层单位大都赋予了年代意义,常用地质年代来限制或分割群、组,以往形成的地质报告,往往带有统一地层单位的烙印,为年代地层单位和岩石地层单位的统一体。 在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岩石地层单位,有的在同一沉积盆地,层位相当、岩性一致,由于跨列不同省或地区,往往使用不同地层名称,如与湖北莲沱组相当层位,在江南古陆周缘  相似文献   

4.
出露于沙尔湖煤田东北角一套以河湖相为主的碎屑岩地层,在地层层位归属及岩石地层单元名称使用上,存在不同意见.笔者在沙尔湖煤田进行地质勘查过程中,于该套地层采到丰富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通过对前人资料归纳与实际材料分析,确定使用库莱组作为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蔚县煤田中侏罗统下花园组上、下段地层在沉积岩性质及含煤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古地理条件下的产物,表示其间经历了构造运动,其界线置于杂色岩层底部为宜,从区域上看二者应为不整合接触关系。名称上没有必要使用下花园组一名,起用京西门头沟煤田的相应地层名称,将原下花园组上段改称为龙门组、原下花园组下段...  相似文献   

6.
杜伯辉  王敬 《地质论评》1958,18(2):163-164
中国地质学编辑委员会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编的“中国区域地层表”以草案的形式于1956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对区域地层的研究及从事教学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对于从事地质勘探、普查,也是重要的参考书。我们由于在工作中接触到这本书,并且参考了许多地层表,因此对这本书有一些意见和希望,愿意提出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层不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期后,又可产生于造山作用过程;磨拉石建造应按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和剪切型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威尔逊旋回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根据委员会的要求 ,起草了《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草案 ) ,本刊现将其刊登于后 ,目的在于广泛地征求同行们的意见 ,以便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和切实可行。如有补充、修改意见 ,请直接寄往全国地层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 :阜外百万庄路2 6号 ,邮编 1 0 0 0 3 7)  相似文献   

9.
李勤 《地质论评》1959,19(8):365-366
一、前言南天门砾岩及张家口斑岩的名称及时代是英人巴尔博在1929年确定的。根据他的意见,南天门砾岩的时代按化石及变动情况大致属下白垩纪初期,而以不整合关系伏于其下的张家口斑岩则不应早于上侏罗纪,此后迄至1955年为止,在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中仍将两者划为下白垩系。1957年我队在张家口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运动过去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造陆运动”即振荡运动,也就是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某一沉积区域的沉积作用完全停止,造成大面积的地层缺失和区域性的假整合(亦称平行不整合)。“造山运动”近年来被分为“构造运动”(Tectogenesis)和“造山运动”(Orogenesis,狭义的)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沉积带的  相似文献   

11.
《地质通报》2001,20(3):336-338
本刊现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根据委员会的要求起草的《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草案刊登于后,目的在于广泛地征求同行们的意见,以便使之更加充实、完善和切实可行。如有补充、修改意见,请直接寄往全国地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阜外百万庄路26号,邮编100037。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以下简称《地层指南》),已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颁发,公开出版发行。它是在原《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下简称《地层规范》)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是第二届地层会议的重要成果。笔者认为,《地层指南》的一些内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仅就时代不肯定的年代地层单位的表示法问题,提出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程裕淇主编《中国地层典》记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5,40(1):145-152
文章列数了《中国地层典》5个方面的重要失误:不是中国地层名称全览性的工具书,急于采用处于争议中的术语,大量地层单位名称的出处因考证不到位而形成张冠李戴,采用的历史优先律不是国际共识,在编撰过程中建立新名称。文章用选出的泰山杂岩、滹沱系、秦岭片岩和仑山石灰岩4个名称为例说明《中国地层典》对其出处的考证不到位,进而论证《中国地层典》的诸多解释可信度低。文章严肃地指出“历史优先律”给中国地层学造成的不良后果:它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赵一阳 《地质论评》1959,19(5):230-232
地层的划分和术语问题,目前还存在着很不统一的现象。为了使这一问题能得到澄清,本刊拟在今后的几期中多刊登这一方面的文章。本期除刊出赵一阳同志的两篇文章外,还刊出了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草拟的“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希望读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多撰写这一方面的文章。同时也希望能针对赵一阳同志的这篇文章以及地层会议筹备会所草拟的草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引起争论,以达到使问题愈辩愈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元动 《地层学杂志》2002,26(2):135-136
在上世纪 6 0年代 ,“茅坪组”这一名称先后被赋予两个完全不同的岩石地层单元 ,一个是奥陶纪的 ,命名地点在江西崇义 ,另一个是寒武纪的 ,命名地点在湖北咸丰。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这一名称被各自使用 ,互不相干。近年来的关于中国地层的若干总结性和立典性文献或地层清理工作对该组名的采用了不同的看法 ,或取其一 ,或都不取 ,也未详加说明原因 ,有些混乱。奥陶纪的“茅坪组”由魏秀等 (1 96 6 ) 2命名 ,地点在崇义县茅坪 ,是一套以轻变质板岩为主的地层 ,含笔石 Anisograptus、Adelograptus和 Clono-graptus等 ,时代为早奥陶世 …  相似文献   

16.
周鼎武  董云鹏 《地质论评》1996,42(5):416-423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岐,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导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期后,又可产生造山作用过程;磨拉石建造应按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和剪切型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威尔逊旋回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段是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段的划分和命名在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油气勘查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地层指南"中规定段的名称可采用正式名称或非正式名称。正式段名的建立方法必须符合"地层指南"的要求,是相对规范和稳定的命名方法;非正式命名法使用比较方便,但命名方法多种多样,将其归纳为岩性命名、"地理专名+岩性"命名、位置命名、数字命名和字母命名五种。不论正式名称还是非正式名称,使用时均会由于文献或使用者的原因而产生问题。段名使用中的可能存在如下4个问题:1)能清楚地划分对比、具正式名称的段被非正式名称所代替; 2)在相邻省标准剖面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位于省界的剖面组内各段的命名问题; 3)同一组段的划分方法基本相同,但采用不同的非正式名称; 4)使用段的数字名称时不了解或未注意数字顺序的差异而产生错误。针对这些问题,除加强"地层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外,还要注意名称溯源的严谨性,使段名成为能够规范地追溯和合理应用的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18.
豫西栾川地区“陶湾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洪瑞  王自强 《现代地质》1993,7(3):266-273,T001
本文探讨了栾川地区“陶湾群”的层序和时代,确定了在栾川牛栾—陶湾地区发育一大型韧性断裂带,所谓“秋木沟组”实际上是由韧性断裂带中的糜棱岩带和夹持其间的、由不同时代地层形成的中间岩块所组成,并确定了断裂带内中间岩块的地层归属。将原三岔口组解体为两部分,即震旦系三岔口组和下古生界陶湾组。所谓“陶湾群”实际上在不同地区包含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地层,不是一个可以在一定空间进行对比的地层单元,因而作为一个“群”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滇东曲靖、沾益地区早、中泥盆世地层出露良好,动植物化石保存颇佳、类型丰富,是研究我国泥盆纪动植物演化及相关古生态和古气候问题的重要区域之一,但因受到地理名称变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学者对研究区内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使用持不同意见,甚至存在较大分歧。这些分歧阻碍了研究区内泥盆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不利于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研究。针对该问题,根据在该地区中重新实测的下、中泥盆统剖面数据,并结合《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的规定和公开发表的相关地层标准化建议的文章,同时参考《中国岩石地层词典》和《中国地层名称》,对研究区内的岩石地层单位的沿革概况进行了重新梳理,整理了研究区内下、中泥盆统地层单位的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并对它们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了讨论。最终提出滇东曲靖、沾益地区下、中泥盆统岩石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应为:下西山村组、西屯组、桂家屯组、徐家冲组、穿洞组和上双河组,并由前四个地层单位共同组成"翠峰山群",后两个组构成"西冲群"。  相似文献   

20.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4,39(3):452-456
近10年内,中国地层学史上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历史优先律事件”,表现为全国地层委员会具体组织并由其副主任程裕淇主编的《中国地层典》,对优先权法则不执行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而执行不论发表与否仅以“尊重原始命名者”为基础的“历史优先律”;二是“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在全国地层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律搞双重标准。这两个事件均表现对“优先权法则”国际共识内涵的偏离,偏离了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尤其不应该的是,当人们对“历史优先律”提出异议后,全国地层委员会不但不及时纠正“历史优先律”的片面观点,相反地却在修订中国地层命名法时,为了给“历史优先律”合法化创造条件,竟然在《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权搞双重标准。“历史优先律事件”和“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是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