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L-4型水面、河底讯号器是水文缆道测流用来施测水面与河底讯号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水下不需安装电池或其他电子发讯装置,只是利用缆道的主索和付索两根导线来传递讯号,因而水下线路简单,安装方便,容易检修,故障减少,该讯号的电路若和测流控制仪相配合,便能输出水面与河底讯号脉冲去完成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测深目的。工作原理:电路见图1。该讯号器由四只三极管所组成。在未测水深前,BG_1饱和导通,BG_2也处于导通状态,BG_3、BG_4复合管处于截止状态。由于BG_2和BG_3、BG_4复合管串联连接,此时复合管截止,串联回路不通,则SZ指示灯泡不亮。当施测水深,主索和付索碰水面后,电路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BG_1仍处于饱和导通,而BG_3、BG_4复合管得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山溪性河流测流时尽量减少漂浮物的缠绕,要求流速仪入水装置少,机械结构尽量简单结实,不致于经不起流石的撞击。我们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研制出一种只有一对水下裸露触头作传感,室内接收器元器件少,电路合理的825型手摇缆道信号器,现介绍如下。一、电路原理电路如图所示。由 BG_1(硅)、BG_2(锗)复合,R_1、R_2、C_1、C_2和输出变压器组成电感三点式音频振荡器。以拨动开关(二极管单向导电)的位置,喇叭音响的有无来判别水面、河底和流速仪三种信号,指示灯 ZD 为河  相似文献   

3.
使用“JLC——I 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由于没有单独的测深信号,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们为它增装了直流脉冲的测深信号,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所加的“水面”、“河底”信号电原理图如图1。图中:继电器是小型直流弱继电器JRC——1M 型 RG4、553、004。BG_1可用任何小型锗 PNP 型三极管,BG_2最好用耗散功率稍大的3DK10或3 DG12等。其它元件无严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时,要求水深、流速等测验讯号清晰可靠,灵敏稳定,装置结构牢固简单,使用方便,维修容易。为此,我们经过多次实践安装了一套讯号简易装置,除了达到上述要求外,同时还有效地防止铅鱼失重时对测深精度的影响。经几个测站的使用证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一、总体结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水下部分的主要部件见图2。其中:1.磁钢座:座中镶嵌一块磁钢,用螺丝固定于挺杆上端之螺纹台阶轴上,如图2-(α)所示。2.干簧管座:用小螺栓固定于铅鱼水平尾翼上,侧面横中钻一个5毫米圆孔,内装干簧管,两端焊接引出塑料电线后,用树脂胶水或橡皮垫圈填封,如图2-(b)。3.挺杆:共两根,下为φ10元钢,与河底托板铰联;上为 M8螺纹台阶轴,以回接磁钢座,其长度视铅鱼大小而定,如图2-(c)。  相似文献   

5.
目前,水文缆道已成为绝大多数水文测站的主要测验设备。为了提高缆道的讯号传输效率,经常遇到导向滑轮与水泥杆的绝缘处理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在水泥杆与固定导向滑轮的抱箍中垫橡皮垫。(2)在导向滑轮的轴上加尼龙绝缘套。(3)在导向滑轮与抱箍中加拉紧瓷绝缘子(见图1)。这些方法简便、易行,有一定的绝缘作用,但却无法消除表层水膜的导电。我国南方的水文缆道,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水文缆道信号包括水面、河底、流速以及取样控制等。信号问题包括由“发生”、“接收”、“传输”三部分。前二部分可纳入电子技术,有单元电路可借鉴应用,本文不予赘述。而“传输”则是目前信号问题的关键。水文缆道信号传输多利用缆道与水体构成通道,即水文测流工作中习称的“无线测流”。常以缆道中的一条被处理成同地相对绝缘的索道兼作信号索用(以下称信号索),另一条线路以水体、大地、接地装置引入操作室(下称地线)。所谓传输的技术处理,即在信号线的组件上应用绝缘材料以提高其绝缘度;同时做好接地装置以降低接地电阻,确保信号可靠稳定,提高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一、信号线的技术处理1.信号索的选择横跨测流断面的缆道中,最上面为承重主索,其下为循回索、起重索。在没有专门设置防雷索的测站上,承重索宜优先作防雷用,将主索二端经支架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循回索则兼作信号索。为便于说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泵站几十万个。为了满足其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我们研制一种与泵站配套的 CBL-1型流速仪。于今年7月6日至10日在杭州由水电部机械制造局主持,有关单位参加对该仪器进行了鉴定,性能达到了规定的±3%设计精度要求,符合国际标准(ISO-2548-1973)C 级测流量精度。获水电部批准。开始批量生产。一、使用范围1.管径:适用于φ250—500毫米的园形管道;2.工作水质:清水或含有少量泥沙的混水;3.水流条件:有压满管出流,无断流现象。二、技术性能1.流速仪:CBL-1型泵站流速仪采用 LS1206B 型旋浆流速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9.
JLC-I 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为测站实现测流取沙缆道化而设计生产的一种水文测验仪器。该仪器工作效率高,调压性能好,操作简便。但在使用中除受地质、水质和化学电位影响外,仪器本身800H_2交流讯号也会发生干扰,还有外来电讯号的干扰,致使仪器口门经常自动开启,无法正常工作。为此,我站对该仪器作了适当改进,成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控制。改装后不影响原仪器的特性和使用范围,经两年来的比测和使用,测速、测深  相似文献   

10.
水文缆道无线测流利用牵引索和大地作为信号的传输回路,对这种传输回路要求传输两种信号互相不干扰,易于分辨。本文推荐一种用于无线测流的信号装置,原理可靠,结构简单易行,经使用,效果良好。无线测流的测深信号(水面、河底信号)、测速信号,通常采用直流正负脉冲型和交直流脉冲型。直流正负脉冲型,由于存在牵引索对地静电位的影响以及水面极板极化等问题,抗干扰能力差一些,同时还必须设置两组水下电池,增加了水下部分的装置。这里介绍的装置采用交直流脉冲型,交流信号振荡器采用音频振荡器,交直流信号只使用一组水下电池。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龙江811型水文缆道绞车”,具有操作联动、光电转换、袖珍电子计算器计数等特点。现将其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介绍如下:一、技术性能适用范围:净跨小于150米的手摇缆道铅鱼重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水文缆道测流发展很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兴建了电动缆道,如果没有一套控制设备就无法准确定位;水面、河底信号不可靠,就无法测深等等。对此,我们几年来为提高无偏角电动缆道测深和定位的精度,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介绍如下。一、电机控制无偏角缆道水平来回运行与垂直升降是分别由两个电机带动的。我们采用JZ-Ⅱ型绞车和两台电动机功率各为1.5KW。控制线路如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数水文缆道是用“无线法”测流(即通过缆索—水—大地—二次仪表形成回路)。由于缆道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相当于一条很长的架空线,在上面势必要感应各种干扰信号,特别是在电台附近,干扰更为明显;测深时的水面、河底信号多是凭听觉,用手动控制;流速信号凭心记,伴随着一定的人为影响。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研制了一套水文缆道防干扰、半自动测深测速信号简易装置,经在我省通化水文站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法测流技术简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丰  杨俊青 《水文》2004,24(2):58-59
简述了多普勒法测量原理,介绍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测流原理、工作方法、性能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内现有的侧扫雷达测流大多停留在比测试验上,尚未有在国家水文站,尤其是大江大河上正式投产、参与整编归档的案例。利用自主研发的UHF雷达测流系统,通过在仙桃水文站与常规缆道流速仪测流开展比测试验,判断其测得的表面流速分布的合理性;重点研究表面流速反演流量的技术方法,并开展相应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UHF雷达测流系统有较好的流量测验精度,可为该系统在水文信息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朴昌燮 《水文》1989,(1):60-60,23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大多数水文站的缆道测流,通常使用LS25-1型旋桨式流速仪。流速仪安装在铅鱼头部,用“I”字形或“L”字形流速仪支架(分别见图1(a)、(b)),这种安装方法对水深较深、流速较大的河流是适用的。但对受到人工调节以及宽浅型河流,水深、流速变化较大,单独用LS25-1型一种流速仪测流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保证不了测流精度。在超过LS25-1型流速仪测量范围下限时,必须用LS78-2型旋杯式低速流速仪才能测到流速。由于LS78-2型流速仪的形状结构所限,使之不能安装在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基流分割方法在寒旱区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  李占玲  徐宗学  赵捷  赵焕 《水文》2018,38(3):21-28
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水文站1954~2012年的逐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对三类共9种基流分割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种方法计算所得年内基流量变化趋势均符合黑河流域特点,但不同月份降雨量的差异对基流分割结果的影响显著;(2)滑动最小值法和时间步长法对不同年份的基流过程有更好的辨识度,且滑动最小值(B1)法、滑动最小值(B2)法、时间步长(H3)法所得的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与已有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相近,结果可靠,同时各法基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9种方法所得基流序列均较为平稳,年际变化平缓;(3)时间步长(H3)法得到的基流过程线符合流域汇流规律,与斜线分割法的确定性系数显著优于其它各法(R2=0.825,p0.001)。综上,时间步长法中的局部最小值(H3)法综合考虑了年内基流量变化特征、年基流指数稳定性、径流过程线合理性三个方面,在黑河上游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水文缆道》一书中支架固接整体基础倾覆计算(见图1),现行采用的计算公式为M_j=2/3Eh(1-2θ~3)+Y(e+fh)+1/2faE≥KS_0H_0 (1)θ~2=(KS_0+Qf)/(2E(1+f~2))+1/2<1 (1-1)Y=(Q-KS_0f)/(1+f~2)>0且Y≤0.18KRab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文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文测量自动化和测量仪器通用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于现在的缆道系统存在着不够合理的地方。所以不能完全满足这样的要求。主要的问题是指标不独立和参数不固定。现根据我们的实践,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现有的缆道系统的等效原理图如下(无线):图中绞车实际上将信号源短路掉一部分。图中R_水是缆道入水时水地呈现的阻抗。从这个等效原理图中可见。1.缆道输出端向内看  相似文献   

20.
由江西省水文总站研制的PC-1500微机水文缆道自动测流取沙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于1990年2月27日在上饶市召开了技术鉴定会。与会的有长委水文局、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河海大学和安徽、山东等省水文总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