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德佑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3,8(Z1):173-175
本篇所述之化石系一九三八年鼎乾在平越县马场坪时所采集者,马场坪为贵阳迤东一大站,适当黔桂及湘黔二公路之交点。所获化石共分二层:下层以头足类为主,产於石灰岩页岩  相似文献   

2.
霍世诚 《地质论评》1943,8(Z1):168-169
绥西可采煤层,仅含於石炭三叠纪煤系中,内有极清晰之鳞木、封印木、芦木及轮木等化石,岩层为砂岩、页岩等互层,并夹富含腕足类之石灰岩,煤系之下有厚层灰蓝色石灰岩,  相似文献   

3.
昌平县地质     
一地层:本区地层主要为震旦纪,寒武纪及中生代火山岩系 (1)震旦纪地层与华北一般情形相似,就笔者观察所及,是老者为高于庄灰岩层上部最新者为上震旦纪下马岭页岩层,其间岩性变化值得注意的为该区灰岩相特别发育而页岩相则不发育,此点可由杨庄红页岩与洪水庄页岩皆为灰质页岩及其厚度(前者不超过五公尺,后者不超过三公尺)甚簿可获证明,如此与华北蓟县标准区发育情形迥异,这似可作为大地槽沉积中相变之佐证。 (2)寒武纪地层该区仅有下中寒武纪,上塞武纪付缺,其中鲜有化石,仅於中寒武纪鮞状灰岩中获得翼足类化石Hyolithes数片、至於下寒武纪在该区发育情形为紫色泥质灰岩,灰青色,纷红藕荷色十分致密之灰岩,以前在泥灰岩中曾寻获下灵武纪之三叶虫,底部有棕色砂岩及鮞状灰岩一层为寒  相似文献   

4.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2):105-118
自“中國南部下三叠紀海產化石之新材料”一文發表而後,作者於最近一年中又曾鑑定湖北,湖南及雲南等省之三叠紀化石。其詳細叙述將陸續發表於中國地質學會誌中,今先將其結果作一簡報於此。  相似文献   

5.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鲎虫化石的1个新科2个新属种。化石产自山西交城洪相乡裴家山的刘家沟组(T_(11))。 本处的刘家沟组,以红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粉红色砂砾岩,灰绿色砂岩,页岩透镜体,鲎虫化石产于薄层灰绿色页岩之中。 鲎虫化石,在分类上隶属于甲壳纲背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太湖附近,風景殊佳,每值春季,梅園梅花盛開之時,前往游觀者,每日可達数千人之衆。前經李四光先生等,於冲山石塘山石坑發現植物化石,其時代屬於下石炭紀之初期。考此時期,歐洲各地發現植物化石者甚少,即在中國,亦僅於南京附近,如  相似文献   

8.
李悅言 《地质论评》1937,2(4):377-388
一 緒言山西垣曲縣及河南澠池縣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在一九一六年首為瑞典人安特生發見,迄至一九二一年安氏方復去該地作詳細研究,由其所採之化石,安氏認其應属於始新統,但未能確  相似文献   

9.
1986年笔者等在大连棋盘磨等地的金县群兴民村组中部王家坦页岩段页岩层中发现后生动物类水母化石;在金州北山等地的葛屯组页岩层中发现类水母化石、蠕虫化石、可疑小壳类化石和后生植物宏观藻类化石等,丰富了我国震旦系的古生物学内容,对辽南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厘定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之远  张文堂 《地质论评》1951,16(1):106-106
山东贾汪煤田附近四周高山,都是寒武奥陶纪地层所构成,露头清楚,层序整齐,最适合研究地层的地方。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按其岩性及化石来说,可与南满及华北相比。兹分别叙述如下: 中奥陶纪地层,即马家沟灰岩,出露於煤田的边缘,厚约300-400米。顶上与石炭纪地层的含铁质紫红色泥质页岩成假整合接触,底下与贾汪页岩成整合接触。本层上部呈灰褐色厚层状灰岩,产Actinoceras sp.及Asaphus sp.。下部是灰色薄层矽质灰岩,未获化石。下奥陶纪地层,即分成贾汪页岩与三山子灰岩,前者说是页岩,实在是一种薄层状土黄色含泥质灰岩,厚约12米。後者原系谢家荣教授所命名,是一种灰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