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系统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鸽子山化石点下白垩统龙江组孢粉化石,共鉴定49属70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主要地位,主要为气囊分化不完善的“古老型”花粉,南洋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和苏铁类花粉占有一定比例;蕨类植物孢子占次要地位,主要为桫椤科孢子,石松科、海金沙科、卷柏科孢子有一定含量;被子植物花粉少量出现。依据组合面貌,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根据特征分子推断,该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孢粉母体植物生态习性反映鸽子山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并可能伴有季节性干旱。  相似文献   

2.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4,12(2):133-142
甘肃兰州西固附近下白垩统河口组上亚组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Piceae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Tricslpopollenites为代表,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次之,被子植物花粉很少,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Aptian-Albian)?该地层是迄今为止民和盆地所发现的下白垩统最高层位?当时民和盆地正处于植物非常繁盛的热带?亚热带区,前期气候较湿润,后期相对干旱?为我国传统植物地理分区的南方区混生过渡带,在数字分类的孢粉植物分区中处于北方区的西北-东北省?  相似文献   

3.
陈辉明  马铁球 《地质通报》2016,35(12):1985-1989
通过对湖南汝城盆地原定为中侏罗统的李家洞水库剖面28个孢粉样品的分析处理,发现24个样品有孢粉化石,化石呈现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发现的早白垩世特征分子有高含量的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徐氏孢Hsuisporites,刺毛孢Pilosisporites,膜环弱缝孢Aequitriradites,二连粉Erlianpollis,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微囊粉Parvisaccites,以及少量被子植物花粉。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建议将本剖面时代重新厘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孙伟  陈明  曾胜强 《地质通报》2013,32(4):567-572
西藏北羌塘盆地索瓦组底界可对比为上侏罗统,关于该组上界能否达到下白垩统还需证实.半岛湖地区3个地点见隆起平缓且以珊瑚和层孔虫格架岩为主的层状礁,底栖群落结构显示以Pachythecopora pachytheca Deng,Actinostromaria motianlingensis Dong et Wang和Spongiomorpha robusta Yang et Wang为主体,其次还含有Latusastraea xigazeensis Liao et Xia,Preverastraea sp.,Ptychochaetes cf.globosus Koechlin和Spongiomorpha asiatica xainzaensis Deng.索瓦组上部孢粉组合中的Dicheiropollis etruscus为特提斯海周边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分子;Senegalosporites和Steevesipollenites两属多见于早白垩世晚期乃至更晚的孢粉组合中,尚未见产于白垩纪以前地层的记录.珊瑚及孢粉组合指示索瓦组的主体部分为上侏罗统,而上部可对比为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5.
由于露头资料缺乏,银额盆地生物地层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钻井的地层时代划分及主要油气产层时代归属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银额盆地钻井所揭示的油气产层的地层时代,本研究对位于盆地西部乌珠尔坳陷的蒙额地1井下部岩芯样品开展了孢粉学研究工作.根据孢粉类群及其含量的变化,划分了2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Deltoidospora-nonstriate bisaccate组合和Classopollis-Cyathidite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相当,裸子植物花粉中无肋纹的双气囊花粉出现最为频繁,且多样性较高,并零星出现有具肋纹双气囊花粉,蕨类植物孢子以Osmundacidites为主,其他常见类群包括Lycopodiumsporites、Deltoidospora、Neoraistrickia等,均为我国侏罗纪常见属种,孢粉组合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也可能下延至早侏罗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第二组合以Classopollis的高含量为特征,Quadraeculina和Cyathidites较第一组合含量增加,且未出现任何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反映了中侏罗世晚期的孢粉组合特征,气候由上述的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根据本文的孢粉组合特征,原依据叶肢介化石定为上二叠统的地层宜重新厘定为中下侏罗统.同时,厘定的侏罗系在整个中国北方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共同显示由早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与含煤岩系向晚侏罗世酷热干旱环境与戈壁沙漠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区鹿母湾组中发现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49.28%)和裸子植物花粉(47.82%)为主,此外尚有少量被子植物花粉(2.9%)。该孢粉组合特征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据此可确认,本区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地层主要由细粒碎屑岩组成,富含孢粉化石。按其成分及数量,可划分为二个组合。下面的为单缝孢—被子植物花粉组合,单缝孢子占优势,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也不少,时代为上新世早-中期;上面的为松科花粉组合,松科花粉十分丰富,孢子也不少,被子植物种类多,时代为上新世晚期。本文描述了1个新属(Acanthipollis),3个新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芬 《福建地质》1993,12(3):210-217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下段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其组合特征是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其次,被子植物花粉极少。主要成分有: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Jugella、Tricolpopollenites等。它和中国南方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中的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Tricolpoppllenites带相当。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9.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孢粉化石采自辽宁省北部秀水盆地的秀D1井,分析、鉴定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秀D1井井深62.1~1089.7m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井深703.85~1089.7m)以Osmundacidites-Kluk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堤塘期(Tithonian),中部孢粉组合(井深381.5~699.3m)以Denso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Berriassian),上部孢粉组合(井深62.1~339m)以Cicatricos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秀D1井钻遇地层所含孢粉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可以与冀北地区大北沟组,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松辽盆地东南缘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所产的孢粉组合对比。含孢粉组合地层时代的确定解决了井柱地层的划分,以及与区域地层的对比关系,同时为区域地层古生物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纪孢粉组合及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龙江孙吴—嘉荫盆地内两口地质探井获得的135块孢粉样品中含有孢粉化石87属,这些孢粉化石可以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根据组合特征,这4个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同时含这些孢粉化石的相关的白垩纪地层可以相应划分为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和富饶组。这一研究为重新认识和建立孙吴—嘉荫盆地的地层层序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于振华 《地质论评》1987,33(5):443-448
根据叶肢介化石群特征和区域地层对比,并结合以往孢粉、介形虫化石资料、同位素年龄测定,浙江平山膨润土含矿地层以划归寿昌组上段为宜,时代属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中生代膨润土含矿地层层位,自北西往南东由中侏罗统经上侏罗统、下白垩统至上白垩统递升。据此可大致划分出四个膨润土成矿区。  相似文献   

12.
宁波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及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发  章永昌 《地质论评》1986,32(4):325-330
宁波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约75%),蕨类孢子其次,为24%左右,被子植物花粉极少,仅占0-2%,为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Inaperturopollenites组合,其时代相当于早白垩世的Barremin-Aptian期,反映为热带、亚热带的热干气候。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阳江盆地鹿母湾组上部层位采获孢粉化石,建立Pterisisporites-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组合,这以高含量的裸子植物花粉、稀少的蕨类植物孢子和未见被子植物共粉为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组合中主要孢粉的地史分 ,主为本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西藏仲巴白垩纪-古近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的白垩—古近纪孢粉资料迄今鲜有发掘,因此我们对西藏当时的古植物区系、古植被和陆地生态系统等的了解也就甚为了了。本文对位处当时劳亚大陆南部边缘的仲巴县错江顶白垩系—古近系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揭示,剖面的孢粉组合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Quercoidites-Trilobapollis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白垩世晚期Santonian—Maastrichtian和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剖面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曲贝亚组和曲下组之间。针叶树花粉大量繁盛,特别是一些类型如Abiespollenites、Cedripites、Piceapollis和Tsugaepollenites仅见于曲下组顶部至加拉孜组底部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一次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古环境变化事件,可能指示了印度—劳亚板块碰撞的开始。研究区孢粉植物区系与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与印度北缘同期植物区系区别明显,暗示着印度与劳亚大陆之间的海域直至始新世仍然具有明显的隔离作用,阻碍着两侧大陆上植物区系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平庄地区孙家湾组为砾岩和砂岩互层产出的一套陆缘碎屑岩组合.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孙家湾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二段为凝灰质粉砂岩、砂岩、砾岩和含砾粗砂岩组合,一段为复成分砾岩局部夹有紫红色杂砂岩.孙家湾组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由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组成,未见被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阿尔必期(Aptian-Albian).据此推断平庄地区孙家湾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块西南缘鸡夯地区原划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一套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以及古生物面貌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特征,对其中发育的玄武岩夹层采用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其年龄为118.3±2.1Ma。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采集了珊瑚、双壳类、腕足、腹足类化石,化石资料显示该套地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是首次在南羌塘地块发现该时期海相地层,这一发现证明南羌塘地块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海水并未完全退出,而是局部发育海相三角洲。  相似文献   

17.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es ovatus)组合 ,分别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二段 ,组合特征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两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的孢子花粉 ,结合在数以千计的岩心样品中没有发现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 ,推测产这两个孢粉组合的大磨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 ( Valanginian— Hauterivian) ,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 ( Barrem ian)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红层, 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沱沱河组上部的孢粉化石组合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 且主要为三沟和三孔沟类, 包括栎粉属 (尤其是小栎粉和小亨氏栎粉) 、楝粉属、坡氏粉属和三孔沟粉属等, 具孔类花粉很少, 大部分属种为古近纪常见分子;组合中出现少量鸡爪勒粉属、唇形三沟粉属、山萝卜粉属、管花菊粉属等草本植物花粉;并含有零星古老类型的成分, 如克拉梭粉属、五边粉属和江汉粉属;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低,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基于孢粉组合特征分析, 认为沱沱河组上部的地质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 为进一步完善了该区新生代地层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万昌地区万参一井孢粉化石丰富,自下而上划分5个孢粉组合。Z1组合孢粉化石较少,均为古近系常见孢粉,偶见褶皱粉,时代为早始新世;Z2组合出现始新世特征分子杵纹粉,还有小刺鹰粉、高腾粉及褶皱粉等零星出现,时代为中晚始新世;Z3组合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剖面最高值,草本被子植物花粉较Z1、Z2组合有所增加,时代为早渐新世;Z4组合仍含较多的蕨类植物,草本被子植物花粉与Z3组合相当,时代为晚渐新世;Z5组合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高,达剖面最高值,尤其以蒿粉+藜粉+菊粉+禾本粉等为代表,时代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