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2.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 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 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北大西洋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千年尺度快速气候变化对研究未来气候突变具有重要意义。对取自挪威海北部ACR5-BB03岩心进行了沉积物粒度组成、AMS14 C测年、颜色反射率和高分辨率XRF地球化学元素无损扫描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不同来源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差异,并与末次盛冰期以来北大西洋海洋循环机制和气候变化对比分析,讨论了海洋环境变化对沉积物来源的影响和制约机制。结果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挪威海北部沉积物组成经历了剧烈变化,可与北大西洋暖流、冰盖消融、温盐环流和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变化密切关联。21.5cal.kaBP之前沉积物粒度和化学组成特征与之后明显不同,陆源物质占优势,并以一种有序的层状膨胀性矿物层的出现为特征,表明此时海冰扩张带来的冰筏碎屑物质使得挪威海陆源物质输入增强和颗粒粗化;21.5~16.5cal.kaBP期间生源物质贡献增强,陆源物质含量减少,预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向北极入侵和挪威海水体的垂向交换增强;16.5~10cal.kaBP期间生源物质含量又出现了阶段性减少,陆源物质贡献增强,说明冰消期频繁变化的冰融水输入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对挪威海物质来源的影响;10cal.kaBP以来,生源组分迅速增加,且变化频率和幅度同时加剧,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弱波动及其导致的温盐环流变化是挪威海物质来源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地理分布及其消亡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洋及其所属海域主航道承担了大量石油及其产品的运输任务,也是石油污染物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在公海也聚集着大量石油污染物,太平洋属于污染较轻的,但日本周围,东海,南海和北美沿岸海面上的也常被石油薄膜或团块充斥,只在赤道及南太平洋是很少有石油污染物的领域。大洋环流,信风流是石油污染扩散的重要角色,北大西洋暖流可以把大量的石油污染物携带到遥运的挪威,巴伦支海,乃至整个北冰洋,使之成为举世瞩目的(石油)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北大西洋介于北美、西欧、西非和赤道之间,北部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戴维斯海峡等水域与北冰洋相连。由于北美大槽、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存在,为气旋的生成、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北大西洋,气旋活动十分频繁。这里,我们将中心强度低于990毫巴**的气旋称为强气旋。它是使北大西洋出现灾害性天气和恶劣海况的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1980年11月至1982年4月共90个强气旋进行普查分析得知:1.全年诸月在北大西洋均有强气旋活动。12月至翌年4月较多,月平均在4个以上,6月至9月较少,一般不超过3个。12月至翌年2月最强,一般都低于970毫巴,4月至9月最弱一般都高于980毫巴。2.北大西洋强气旋主要生成在北美大陆东侧和墨西哥湾以北地区,只有极少数在大洋中部生成。生  相似文献   

7.
古黑潮演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向荣  曹奇原  阎军 《海洋科学》2000,24(7):34-37
黑潮是西太平洋海区的重要暖流 ,它携带着高温、高盐水体经台湾东部海域和冲绳海槽北上 ,其主流轴是西北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最强的海区 ,对东亚气候和该区海洋沉积物的分布以及表层生产力的影响巨大。进入晚第四纪以来中国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古环境变化主要受东亚季风和黑潮暖流的控制[1],地质历史时期中古黑潮演化的研究 ,对了解东亚古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的评述和分析 ,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1现代黑潮基本概况黑潮为北太平洋西边界强流 ,与北大西洋西边界的湾流 ,共为世界上最瞩目…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7,(9):5-5
科学家们发现,在美国纽约和葡萄牙之间低于海平面1.6千米的地方,海水从海岭问急速流过,并产生了500万瓦特的巨大能量,此现象以前只存在于海底。自此,科学家第一次记录到大西洋中脊的紊流现象,也首次证明了海岭中形成的旋涡能使大西洋暖流和冷流混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人海 《海洋通报》2001,20(1):23-29
利用1950~1992年全球海温月平均(2°×2°)和NCAR/NCEP提供的1950~1997年全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2.5°×2.5°)资料,分析了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特征及其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指出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展开的第二特征向量表明,海表温度的距平分布有南北差异的异常特征;其中心位置和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冬季大西洋海表温度相关显著区中心基本重合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出现南暖北冷异常时,同期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的阻塞形势偏强,与之相对称的北太平洋北部的阻塞高压也偏强,对应来年夏季东亚西风环流指数偏低,造成东北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依据自适应数值模型,模拟了东中国海冬、夏季三维斜压Lagrange环流。模拟发现:台湾暖流的上层水来自台湾海峡入流和台湾东北黑潮的表层水;50m以下的深底层水主要由台湾东北黑潮的次表层水入侵陆架生成。冬季对马暖流外海一侧主要由黑潮水构成,而其近陆一侧由台湾暖流和陆架混合水构成,西朝鲜沿岸流在济州海峡汇入对马暖流;夏季它还包含转向后的长江冲淡水。冬季黄海暖流并非对马暖流的直接分支,黄海暖流水是对马暖流水和陆架水混合而成,这与传统观点相悖,而与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结果一致。黄海暖流东西两侧分别为2支向南流动的滑岸流。夏季黄海环流构成基本封闭的逆时针环流。冬季渤海环流主要有一逆时针大环流,但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渤海环流冬强夏弱,水流在渤海海峡北进南出。  相似文献   

11.
北大西洋海流是大洋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热带的热量从墨西哥湾传输到北大西洋北部。这些热量被释放进向东移动的气团中,极大地改善了欧洲北部的冬季气候。我们通过模式模拟预测出:随着CO2浓度的持续增加(IPCC第3个评价报告:气候变化,2001),下个世纪的大洋循环会极大地减弱。自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我们开始观察到由于来自Nordic海的流量减少,北大西洋北部的海水不断淡化(Hansen等,2001;Dickson等,2002)。  相似文献   

12.
冬季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特征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4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850,700,600,500,250hPa层风场(u,v)、垂直运动场(ω)、位势高度场(H)和温度场(T),对北半球冬季(12、1、2月)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风暴轴最强中心位于北大西洋上空,北太平洋高空急流的强度明显大于大西洋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通过诊断分析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的影响因素,发现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空风暴轴强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北太平洋上空,涡度平流随高度的变化和厚度平流项对风暴轴的作用较大西洋而言更明显,而涡动能量的向上输送对北大西洋风暴中心的作用更大。对风暴轴年际变化的分析发现,两大洋风暴轴在1980年代之后均有明显的增强现象,而在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化上,两大洋风暴轴有着相反的演化:太平洋风暴轴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大西洋风暴中心则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部晚更新世冰川作用与北大西洋海因里希事件的相关关系P.U.Clark等笔者提出,美国西部年代明确的地层记录与北大西洋几次海因里希(Heinrich)事件相一致,因此,美国西部气候变化与这些事件有关。里曜岩水化作用数据表明,70-45ka时,黄石...  相似文献   

14.
法罗群岛位于冰岛东南方430公里、挪威西部600公里的北大西洋。群岛面积1399平方公里,由18个岛组成,其中有17个岛有人居住。法罗海域受到湾流暖流及北部寒流交汇的影响,营养盐类丰富。海水温度稳定,界于5~10℃之间,有利于鱼和动物的生长。 法罗群岛的经济基础是捕渔业,约1/4的劳动力从事捕鱼和加工业。工业产品几乎是100%的出口,其中鱼和鱼产品约占93%。到目  相似文献   

15.
冬季黄海暖流西偏机理数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洋数值模式(MITgcm)模拟了冬季黄海流场并对冬季黄海暖流西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冬季黄海流场模拟试验表明,黄海暖流由济州岛以西约32.5°N,125°E附近进入黄海,然后沿着黄海深槽西侧70 m等深线附近向北偏西运动;海面高度调整对黄海暖流路径具有重要影响,沿着黄海暖流路径的海面高度梯度比周围海区大,由海面高度梯度产生的地转流引起的北向体积输运占总的北向体积输运的78%。狭长海湾地形控制试验表明,单纯的黄海地形分布不足以引起黄海暖流西偏。黄海典型断面试验与渤海、黄海、东海地形控制试验说明,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地理位置对流场分布有重要影响,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位置恰好位于深槽西侧地形坡度较大区域,在位涡守恒的约束下黄海暖流受地形捕获沿70 m等深线附近向北偏西运动;试验还表明,黄海暖流进入黄海的位置与东海北部环流和地形分布有关,在冬季风的作用下东海北部环流的一部分沿着地形陡坡进入黄海形成黄海暖流。由此认为,黄海、东海环流在其特殊地形的约束下对冬季风的响应和调整,是引起黄海暖流西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大西洋表层海温影响渤海海冰长期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大西洋表层海温对冬季渤海海冰的影响,其影响时间为9个月左右。同时,指出了海温的韵律造成了北大西洋春季海温与冬季渤海海冰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可做如下解释:北大西洋海温通过韵律活动在冬季出现与春季类似的热力特征。冬季的海温加热大气,从而影响冬季的大气环流。最后,通过不同地区之间的海气相互作用,海温的影响从北大西洋传到东亚。所以,应该认为是海温韵律造成了北大西洋春季海温与渤海冬季海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根据多年(1958—1990)月平均温、盐度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了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并对该海域水团的配置、主要特性及其季节变异特征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共存在4个水团,即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全年水团的配置可归纳为冬季型、夏季型和过渡型3种类型;江浙沿岸水的主要特征为低盐,其分布范围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与长江入海径流密切相关,而温度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台湾暖流表层水具有高温、次高盐特征,其北伸程度和温、盐特性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冬季北伸强、温度低、盐度高,夏季北伸弱、温度高、盐度低;台湾暖流深层水以低温、高盐为主要特征,仅存在于4—9月,其温、盐性质较稳定;黄海混合水的主体不在研究海域。  相似文献   

18.
深部大洋温盐环流主要受控于北大西洋深层水的供给量。目前,输送到北大西洋高纬度区域的亚热带温盐水是由北大西洋环流携带的。当其向北运移时,海水冷却并下沉,形成全球深部大洋传送系统。更新世时,高纬度区域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均发生了急剧变化。冰期时,由于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9.
一、序 强温带气旋是北大西洋上的重要灾害性天气系统,强大的温带气旋活动给海上带来狂风巨浪,对远洋运输、海上工程建设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掌握它的发生发展特点,对于预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1980~1982年中国援助毛里塔尼西“友谊”港工程天气预报保障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着重分析北大西洋强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环流、地面天气形势和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海水盐度是海水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时空分布常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黄海和东海是位于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与太平洋有着良好的水交换,太平洋高盐水通过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以及黄海暖流流入东海和黄海,影响本调查海区(特别是本区东南部)。与此相对应,在本区的西北部则受到由苏北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等所形成的沿岸低盐流系的影响。这两种不同性质流系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