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萤石矿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萤石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特征、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文章划分了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区带,并对每一个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做了简述;总结了中国萤石矿床成矿规律。中国萤石矿床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断裂是各种矿床类型共有的必要成矿要素。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的形成与灰岩和火山岩有关;与萤石矿床形成有关的侵入岩绝大部分为燕山期侵入岩;无论是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还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的形成多与灰岩有关。同时具备灰岩、燕山期侵入岩和断裂成矿三要素的矿床多为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中国萤石矿床的形成集中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成矿温度、成矿时代、成矿流体等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浙江萤石矿的形成可能与深部年龄为80 Ma的岩体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快速扩张俯冲之后的减速松弛阶段;成矿流体为幔源流体、变质水、岩浆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萤石矿的富化经历了多次溶解与沉淀的反复过程。提出了流体-地层-岩体-断裂控制的“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南岭铋矿床的产出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成矿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铋矿产地。该区铋矿床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产出特征及成因认识仍很薄弱。本文通过系统搜集、综合分析矿山基础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在时空分布规律、含铋矿物类型、矿床成因等方面取得一定认识。南岭成矿带有湘南、粤北、崇-余-犹、于-赣等四大铋矿聚集区;铋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破碎带型、充填交代型、斑岩型等六种,以石英脉型铋矿数量最多,矽卡岩型铋矿储量最大;铋矿床形成年龄介于170~150 Ma之间,与相关花岗岩体侵入年龄相近。目前已发现含铋矿物30余种,涵盖自然元素、硫化物、含硫盐、氧化物、含氧盐、碲化物、铋化物、氟化物等类型,以铋的含硫盐最为丰富。含铋矿物组合在不同类型铋矿床中有所差异,但一般产在矿脉中下部,且由浅至深矿物中硫的原子百分比呈下降的趋势。南岭铋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浆,在花岗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地幔流体的加入,成矿中晚阶段大气降水的混入可能是铋大量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贵州沿河至德江一带萤石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龙戈塘金矿床为例叙述了以岩溶构造为容矿空间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其成矿机理,简要阐述了安龙戈塘地区卡林型金矿与红土型金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坑萤石矿床萤石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坑萤石包裹体研究发现,成矿热液温度、压力、盐度低;成分以F~-,Ca~(2+)为主;CO_2/H_2O比值小;fo_2低;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当地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特征相同,表明南坑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萤石矿床,成矿热液与物质来源都与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没有发生直接联系,属于与大气降水活动密切相关的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将乐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将乐萤石矿是一个规模大、品位富、矿体集中,埋藏浅、易采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极富经济价值的矿床.切割向斜的破碎带控制着矿体.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属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发育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热液金、锑矿床外,该区普遍发育萤石矿化。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黔西南低温成矿区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萤石矿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空间联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萤石形成与金-锑矿化为代表的大面积低温热液成矿事件有关。萤石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揭示成矿流体为深部循环富放射性成因Sr流体与地层水混合,其冷却过程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最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域上深大断裂控制了萤石矿床的空间展布,而矿床中萤石的产出明显受不同岩性面(或不整合面)之间的滑脱构造控制,多层次滑脱构造形成的背斜(穹隆)是萤石成矿的有利部位。由此认为,右江盆地北缘水城-紫云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的交汇部位(六枝-普安-晴隆一带)是萤石成矿远景区,热液金、锑矿床控矿背斜外围和多层次构造滑脱面具有较大的萤石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浙江东部萤石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东南中生代火山岩带60个萤石矿床(点)其控矿因素的分析,结合资料,归纳和总结了浙江东部萤石矿的时空分布、矿床组合、控矿因素以及围岩蚀变等成矿规律,为今后在该寻找相近矿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之一,提高其资源储备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河南省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分析,系统总结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并提出河南省萤石找矿方向。结果表明:(1)河南省萤石矿床类型以热液充填型为主,全省可划分为三个萤石成矿带;(2)河南省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其周边地层的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中,方城地区萤石矿床主要赋存于岩体附近的地层中;(3)萤石矿床的成矿年龄在120 Ma左右,方城地区萤石矿床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4)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或其期后热液活动为萤石成矿提供重要的物质和驱动热;地层岩石为萤石成矿提供重要的氟,其丰富钙源很可能是巨量萤石富集的关键;(5)萤石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应属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系统,大气降水对萤石成矿具有重要作用;(6)河南省萤石找矿重点地区应在太华群地层岩石和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广泛发育的北带和中带,特别是合峪、太山庙、天目山、铜山等岩体的内部或其周围。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2.
南岭钨锡稀土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其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该成矿带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通过研究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划分了成矿系列,建立了成矿谱系,确定了区带的主攻矿种为钨、锡、锰、铅锌,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预计可新增钨475万吨、锡375万吨、锰2.6亿吨、铅锌6084万吨。在此基础上,部署了江西省于都-银坑重点远景区、江西大余-上犹重点远景区、广东韶关地区铅锌、银、钨矿重点远景区、广东大宝山-连平地区铁、铜、铅锌、钨矿重点远景区、湖南郴州地区钨、锡、钼、铅锌、铜、萤石矿重点远景区5个重点远景区和湖南常宁地区铅锌、金、银、萤石、硼矿一般远景区等8个一般远景区,为指导本区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