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确立榆林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建设特色气象业务体系,指出当前发展气象事业的重点是加强软实力建设和应用气象研究,并提出建设榆林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项目、重点、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年来,新疆气象事业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牵引力,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推动力,始终不渝地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使新疆的气象业务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构成气象业务4大功能块的角度回顾近20年来新疆气象业务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叉污回气象业务的构成、作用和地位新疆气象业务按功能划分由4大系统构成,即:大气探测系统、气象通信系统、天气预报和气候业务系统、气象产品形成及对外服务系统。它们在整个气象业务这个信息系统中分别承担着气象信息采集。气象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3.
针对遵义市地县终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我市通讯条件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出加快我市地县终端建设发展的构想。以加速我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气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近几年舟山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成果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制约舟山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气象探测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提出了舟山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本规划思路,将为拓展海洋气象服务领域,实现舟山气象业务现代化提供指导,满足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杜军 《陕西气象》2006,(3):51-52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我省气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陕西省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渭河流域气象预警、汉江流域气象预警、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监测预测评估、陕北能源化工气象服务、陕西生态气候环境监测评估、省级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等九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回顾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促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推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气象文化建设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业务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业务持续发展,二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做好气象文化建设,既能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为气象现代化人才发展指明航向。通过梳理近年来陕西气象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实践经验,归纳凝练出气象文化建设的特点、内涵及意义,研究气象文化建设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关系及作用,进一步阐明二者互为依存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气象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设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和气象服务产业化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攀枝花市气业务及综合信息产品服务系统总体设计与实践,对地市级气象业务服务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从信息工程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国内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建设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建设和服务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存在监测基础落后、服务面不广、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等现实问题;今后应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基础建设和系统开发,加强与决策和生态等相关业务的融合;服务业务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落成的陕西气象大厦 ,建成了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 ,配置了高档服务器 ,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的信息浏览、查询等多种产品 ,开通了电子邮件等服务。省级气象信息业务系统互联网的接入及 92 1 0工程的业务化运行 ,为综合信息网站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硬件平台。通过近几年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特别是气象信息技术的开发人才 ,为网站建设提供了人才资源。已建成的“陕西气象”、“陕西农网”、“西安气象”、“专业气象服务”等网站为综合信息服务网站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开发基础。1 设计目标将网站建设成…  相似文献   

10.
骆继宾 《气象》1989,15(10):3-9
本文就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中的主要方面,即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和发展、气象通讯系统、卫星气象及气象卫星、天气预报、气候资料工作、专业气象工作等方面四十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述评。在这四十年的发展中,以近十年来的进展最为迅速和显著,本文对此作了重点的叙述。通过以上叙述也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当前气象业务技术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原切变线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原切变线特征,切变线形成的大尺度背景场,切变线维持移动机制,切变线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切变线对降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高原切变线研究存在着许多薄弱的地方,在降水的不同阶段切变线起着怎样的作用,切变线活动对我国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切变线的云系特征,冬季切变线活动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切变线的东移机制,切变线与不同层次,不同纬度,不同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油菜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有适宜油菜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在海拔高度、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精细化空间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菜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和气候冷凉阴湿零星栽培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重庆地区的油菜种植提供客观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夏季安徽省降水以及850 hPa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场进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发现:6月中下旬,三者都存在着2~6 d,7~15 d以及18~30 d的振荡周期,并且三者的各频带的低频分量与实际降水距平的对应关系较好。其中18~30 d低频涡旋系统和水汽通量散度具有源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自西南向安徽省传播特征;7~15 d低频涡旋系统主要是沿着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传入安徽省,低频水汽通量散度则由低纬度地区自南向北传入安徽省。6月中下旬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沿东南-西北向移动的7~15 d低频气旋和反气旋波列,以及安徽省附近低层流场的2~6 d高频变化,为其6月中下旬的三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1引言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但专有名称除外)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为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防霜、消雨、消雾等目的的活动[1]。人影工作是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人影地面作业使用高炮、火箭,从地基对空中云体发射炮弹、火箭弹实施催化影响,如因作业装备质量瑕疵或操作不慎、储运不当等,出现作业安全事故就会危及空中飞行器、地面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使用飞机在空中对云体实施催化影响,如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hourly rainfall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442 stations during 1960–2014, a regional 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annual maxima(AM) sub-daily rainfall series(1-, 2-, 3-, 6-, 12-, and 24-h rainfall, using a moving window approach) for eastern China was conducted. Eastern China was divided into 13 homogeneous regions: Northeast(NE1, NE2), Central(C), Central North(CN1, CN2), Central East(CE1, CE2, CE3), Southeast(SE1, SE2, SE3, SE4), and Southwest(SW).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performed best for the AM series in regions NE, C, CN2, CE1, CE2, SE2, and SW, and the generalized logistic distribution was appropriate in the other regions. Maximum return levels were in the SE4 region, with value ranges of 80–270 mm(1-h to 24-h rainfall) and 108–390 mm(1-h to 24-h rainfall) for 20- and 100 yr, respectively.Minimum return levels were in the CN1 and NE1 regions, with values of 37–104 mm and 53–140 mm for 20 and 100 yr,respectively. Comparing return levels using the optimal and commonly used Pearson-III distribution, the mean return-level differences in eastern China for 1–24-h rainfall varied from-3–4 mm to-23–11 mm(-10%–10%) for 20-yr events, reaching-6–26 mm(-10%–30%) and-10–133 mm(-10%–90%) for 100-yr events. In view of the large differences in estimated return level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frequency analysis of sub-daily rainfall over China, for improved water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global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in the spectral range of 300-380 nm (0380) in Moscow in 1968-2014 is analyzed. The effect of cloudiness on the magnitude of 0380 is assessed. The smallest (-22...-26%) losses due to cloudiness are registered in May-August, and the highest ones (to -45%) are observed in October-November. According to the UV radiation reconstruction model and measurement data, the long-term deviations of 0380 from the average (for 1968-1997) due to clouds can reach + (11-12)%.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linear trend in total annual 0380 is revealed from the data of both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and observations (about 1.5% per decade for 1968-2014 and 3% per decade for 1979-2014).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3个代表不同背景特征的WMO(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本底空气污染站黑龙江五常县龙凤山本底站,北京密云县古北口上甸子本底站和浙江临安本底站的降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为降水的pH值和SO42-、NO3-、Cl-、F-、NH4+、K+、Na+、Ca2+、Mg2+诸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降水pH值和SO42-、NO3-、NH4+、Ca2+具有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的特征,但其变化趋势各站及各要素不尽一致。离子Cl-、F-、K+、Na+、Mg2+浓度偏低,变化不明显。就多年平均而言,临安站的pH值为3站最低,SO42-为最高。上甸子除了SO42-浓度次于临安外,其余所有离子浓度均为3站之首,而且pH值也为3站最高。龙凤山除了降水中的Ca2+、Mg2+离子浓度略高于临安外,其它各离子的浓度是3站中最低,pH值在3站中的位置居中。降水化学特征演变趋势为:3个站的降水皆呈酸性,其中临安最严重,龙凤山其次,上甸子相对轻一些,但其酸化的速率为3站之首。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现场校准时段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嫣  高民  杨茂水  王锡芳  刘彦秀 《气象》2007,33(4):97-101
选取山东有代表性的5个台站2005年9个月的自动站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其主要气象要素日极值在各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结合每一要素的校准时间长度和台站的发报时次及内容,对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最佳校准时段:湿度为8-10时,浅层地温为14-17时30分,深层地温为8-11时30分,风向风速为8-9时30分或16时30分-18时,气压为11-12时30分,蒸发为8-8时30分或17时30分-18时。据此合理安排自动站现场校准时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间和次序,可使校准工作对自动站数据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 分析常用的四季划分方法在高原的适用性, 指出各种四季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 并根据四季持续时间的合理性、物候特征、海拔高度、气候 (温度) 分布特征等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目的而建立的新四季划分方法。探讨认为: (1) 根据高原物候特征和气温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物候四季划分方法”即“4℃-12℃-10℃-1℃”对高原农牧业尤为适合; (2) “海拔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旅游和人们衣着尤为适合, 海拔季节划分方法把高原分成二个区:海拔4000m以上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 4000m以下四季划分方法为“5℃-15℃-15℃-5℃;” (3) “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尤为适合, 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将高原分为三个区:Ⅰ区四季划分方法为“6℃-16℃-16℃-6℃”, Ⅱ区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 Ⅲ区四季划分方法“7℃-7℃”划分春冬和秋冬, 不存在夏季。最后,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初步定义“高原普适季节划分方法”即“5℃-15℃-15℃-5℃”为高原总体的四季划分方法, 对高原整体的国民经济和政府活动、旅游、人们的衣着、生活生产、季节类产品的销售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20日三明市大范围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三明市区域站加密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20日三明市大范围冰雹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加深、南支槽东移、三层强劲西南急流、中低层的低涡切变及弱冷空气南下、地面锋面低槽等是该次冰雹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冰雹的发生需要较强的垂直温度梯度t850-500≥25℃,上干下湿,冰雹的0℃层高度约3.5~4.3km左右,一20℃层约在7.0~7.8km左右,低层比湿q≥10g/kg。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对强天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850hPaθse高能舌向降雹区输送不稳定能量,低层水汽充沛,地面冷空气南下渗透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得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该次冰雹过程强度强、范围大,对流回波(飑线)呈带状自西而东影响三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