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风活动与厄尼诺年的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兴芳  晁淑懿 《气象科学》1989,9(2):168-176
本文分析了1951—1987年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包括台风生成数和登陆数、台风生成位置和强度等。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台风多的年生成位置偏北和偏西,强度偏弱,登陆我国的台风数也多;台风少的年则反之。分析结果还表明,台风活动与热带海洋和大气低频耦合振荡有着密切关系,在厄尼诺年由于瓦克环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南,热带辐合带偏弱、位置也偏南,热带西太平洋强对流区东移,造成西太平洋台风少、生成位置偏南和偏东、强度较强;在反厄尼诺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用平均云量图分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月平均卫星云量图揭示了太平洋上热带辐合带的基本气候特征。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和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有双辐合带结构。而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则始终稳定在5—8°N附近,季节变化很小。东西太平洋的这种差异可能与海洋热状况有关。同时,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又有明显的年际变动,它对台风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1984年8月18日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4,(7):42-44
琉球地区是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最北最西的一个集中区。在盛夏季节,常有热带低压迅速发展成台风,影响我省。过去我们对这一类近海地区新生热带天气系统注意不够,为了做好这一类台风预报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时效,我们普查了1960年到1972年间7至9月份在琉球地区的热带低压。琉球地区的范围,我们定为122—130°E 和20—30°N 之间的海域(见图1)。选用在这个地区产生的或从外地移入的热带低压(包括外地的台风已减弱为热带低压而移入的)第一个时次的地面天气图和相对应的500毫巴等压面图,从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基本特点,对热带低压的发生发展,基本路径以及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几条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4.
滕文芳  江吉喜 《气象》1988,14(4):27-30
运用1980—1987年的GMS云图和热带天气图资料,揭示了西北太平洋30°N以南洋面上所出现的34个“偏心”台风的云型特征、气候特点及地理位置分布;指出偏心台风是热带对流层高、低层强垂直风切变特定环境流场中的一种台风云型,还分别讨论了三类偏心台风形成的云型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短期移动路径。对确定较弱台风的位置和强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玉华  应明  陈葆德 《气象学报》2009,67(5):689-696
利用1949-2006年<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主要分析了1949-2006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频数、登陆位置、登陆季节延续期和登陆强度等要素及其概率分布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年频数有减少趋势,但登陆时达台风强度的年频数变化不明显;按登陆地点分区统计发现,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低压及(强)热带风暴年频数以减少为主,而登陆东部地区的热带气旋年频数变化不明显.登陆点历年最北位置(最南位置)有南移(弱的北移)趋势,导致登陆点历年南北最大纬度差逐渐减小,这表明热带气旋登陆区域更为集中,在23°-35°N增多,而在35°N以北和23°N以南以减少为主.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季节延续期缩短了近1个月.热带气旋年平均登陆强度及其概率分布偏度有增加趋势,表明登陆的强台风有增加;登陆中国华南和东部地区的台风强度都有增强趋势,前者比后者趋势更明显.另外,热带气旋年最大登陆强度差长期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陆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强;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和极端强度均有减弱趋势,极端强度的减弱趋势尤为明显,但其强度弱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在1968-2002年全球明显增暖时段,我国台风登陆位置偏向我国中部,西北太平洋台风在生命史中强度达最强时的位置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西北太平洋 (含南海) 热带气旋资料, 研究了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超强台风 (近中心最大风速≥58m/s, 简称超强台风Ⅱ) 频数、强度和初、终旋日期的变化特征都不同于其他级别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总频数有长期减少趋势, 主要由热带低压和超强台风Ⅱ的长期减少趋势引起; 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 出现月最大频数的月份逐渐推迟; 超强台风月频数最大值发生在秋季; 超强台风Ⅱ频数的年变化与除了超强台风Ⅰ(近中心最大风速为51~58m/s) 外的其他级别热带气旋反相关; 受超强台风Ⅱ减少影响, 热带气旋年平均最大风速有减小的长期趋势; 热带气旋的初、终旋日期没有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 但超强台风Ⅱ的初旋日期有推迟趋势, 终旋日期有提前趋势, 发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8.
季风涡旋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大尺度低频环流季风涡旋与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时间滤波方法将季风涡旋和台风环流从逐日台风风场中分离出来,对两次季风涡旋活动个例分析发现,气旋初始扰动都首先出现在季风涡旋中心东部,一次季风涡旋活动可以伴随着一个或几个热带气旋的生成。通过进一步分析2000—2009年季风涡旋活动与热带气旋的生成关系发现,虽然季风涡旋的定义与环流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是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大多数分布在季风涡旋的中心和东部,这可能与季风涡旋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有关。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cliper预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对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和台风的发生发展,前人已作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对于台风和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客观预报方祛,研究得并不多。在这方面做得较早的有RL·Elsbrry等人,他们建立了预报台风和热带气旋强度的24、48和72小时变化的回归方程。近几年来林有任和笔者分别用统计和动力统计的方法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的预报作了研究,并得到了客观预报方程。本文将用气候持续性方案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作一些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中心气象台利用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数据,制作了台风集合预报产品,供业务参考应用。利用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数据,对2013年1307—1331号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路径和强度进行检验,通过对比集合平均、模式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和预报员主观预报,发现路径集合平均在24~120 h预报误差最小;在有限的预报样本数中,从热带风暴到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各预报时效路径集合平均的误差随强度增强而减小;强引导气流背景下的热带气旋预报误差小于弱引导气流的误差。对比强度集合平均和模式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发现各时效集合平均的误差比确定性预报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误差没有明显增大或减小的趋势,而且强度集合平均预报,在中心最低气压、中心最大风速、热带气旋等级都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偏弱特征;对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集合平均的误差随强度增强而增大,即强度集合预报对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有更高的准确率;对比受强、弱引导气流影响的两类热带气旋,集合平均对受弱引导气流影响的一类预报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1.
1994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共生成热带气旋37个(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其中19个发展成台风。有12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比常年(9.3个)偏多。9417号台风在浙江登陆,对浙江影响很大。另外,125°E以西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有3个较常年略偏多,明显多于去年,对浙江沿海影响较大。热带气旋路径以中低纬西,西北行,中纬北上转向型为主。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位置比常年偏北。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9~1995年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影响我国夏半年台风多寡的同期及前期热带太平洋地区OLR分布特征,通过计算OLR特征指数,探讨对流活动与台风异常变化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台风活动季节,在西太平洋热带地区,OLR强度与生成及登陆台风个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仅如此,这种相关关系在前期冬、春季OLR强度与生成及登陆台风的相关场上就有所反映.用OLR特征指数所表征的对流活动的强度和位置与台风活动频数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且7~9月对流强度指数与登陆我国台风个数、6~10月OLR低值轴的位置与生成台风个数都具有3~5年的低频振荡周期及气候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1957-2004年影响我国的强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 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及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JMA)3套热带气旋(TC)数据集,分别选取TC达到生命史极值强度时、达到台风等级时以及达到热带风暴等级时所在的位置作为研究指标,分析了1980—2013年5—11月西北太平洋TC达到不同强度时所在位置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西北太平洋TC在达到生命史极值强度时所处的位置表现为显著向北移动的趋势,3个不同数据集向北移动趋势值分别为90、93、113 km/10a。同时TC在达到台风和热带风暴级别时还存在相对明显的向北和向西移动趋势。本文进一步从环境场出发,分析了垂直风切变、海表温度以及潜在生成指数等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为TC达不同强度时所处位置的长期变化趋势给出可能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张学敏 《气象》1981,7(9):2-3
引言 台风暴雨预报,主要是解决暴雨落区和暴雨强度的预报。台风是高温高湿的热带天气系统,它控制的地区为高能区,而高空槽后、冷锋后干冷空气控制区为低能区。对台风暴雨来说,它是台风能量释放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暴雨落区与能量场有怎样的关系?暴雨强度与能量强度关系如何?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讨论的方法是分析500毫巴等压面图上的能量分布与台风暴雨区和暴雨强度的关系,能量采用简化公式T_t=T 2.5q(℃)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1949—2007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对1949—1975年、1976—1987年、1988—2007年这三个时段7—10月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简称为TC)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对TC活动强、弱年的大气环流背景场做了合成分析,并对各年TC强度与对应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为西太副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热带东风急流、季风槽各特征指数做了相关分析,揭示了西北太平洋TC强度年际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1) 这三个时段TC强度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 当TC强度偏大时,西太副高减弱东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热带东风急流强度偏大,位置偏东,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强,越赤道气流偏强,季风槽较活跃、位置偏东,倾斜指数偏小;反之亦然;(3) 当越赤道气流偏强,季风槽较活跃时,有利于TC生成源区热带低压扰动的发生发展;而西太副高减弱东退,热带东风急流位置偏东时,TC生成源区850 hPa低空为正相对涡度异常,200 hPa高空为正散度异常。这样,低层水平辐合强、高层水平辐散强的配置使得该地区辐合上升运动、高层气流的辐散流出得以维持,且TC生成源区垂直风切变偏小,从而有利于TC的发生发展,TC强度偏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王友恒  王素贤 《气象》1986,12(11):2-5
本文利用1976—1985年200hPa热带天气图和台风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的建立和破坏过程及其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指出了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上层槽的建立主要与西风槽切断冷涡并入和中太平洋上层槽中的气旋西移有关,而上层槽的破坏主要与赤道高压同副高打通和副热带西风气流向南扩张或热带东风气流向北扩张有关;当台风上空位于上层槽南侧3个纬距以南时,有利于台风加强,而当台风上空位于上层槽南侧3个纬距以北时,有利于台风减弱。  相似文献   

18.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1979—2015年)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分析了MJO不同位相、强度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7—10月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与MJO的位相和强度有关,但7—8月和9—10月的热带气旋活跃期和沉寂期对应的MJO位相和强度有所不同。在7、8月,当MJO处于强的第3、6位相或弱的第4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强的第1、2、8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在9、10月,当MJO处于7位相时有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当MJO处于1位相时则不利于热带气旋影响海南岛。无论是7、8月还是9、10月,有利于热带气旋偏多和偏少的MJO位相对应的环流形势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19.
增强显示红外卫星云图在热带气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江吉喜 《气象学报》1986,44(4):482-487
本文给出了用增强显示红外卫星云图确定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方法。通过对1983年我国编号台风定位的检验,表明这个方法可用于台风预报业务。文中还对Vernon F.Dvorak估计热带气旋强度方法作了简化和改进,给出了热带气旋强度T指数与风速和气压的对应关系,同时还举例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个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复杂路径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有暹  朱庆圻 《大气科学》1985,9(4):358-365
应用1949—1981年资料,对5—25°N,105—135°E范围内5—11月出现的台风复杂路径进行了气候统计。并结合天气学做了分析. 复杂路径台风约占区内台风总数的1/3.各类复杂路径的月分布有相对集中期,这与大尺度热带环流的季节变化有关. 台风复杂路径转折点的地理位置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月平均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