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毕力赫金矿田受晚古生代古亚洲地球动力学体系控制.矿田整体位于早期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围限形成的古破火山口范围内,控制矿床(体)产出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以及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及其交汇部位控制了火山活动中心、次火山岩及相关矿体的分布,空间上形成“结点”...  相似文献   

2.
王俊清  王艳 《辽宁地质》2000,17(3):225-229
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是由北东向女儿河主控矿断裂及次级断裂与多条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断错综复合形成的北东向构造断裂带,控制了指示元素无常的分布及多金属矿床的产出。指示元素异常的展布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与已知的矿化带一致。所划分的北西、东西、南北等异常亚带也与各个矿床及矿化的地段相吻合。为在此成矿带上打开新的找矿局面,在旧矿山外围,结合控矿构造的物理场特征,对新发现的甲类地球化学综合  相似文献   

3.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勇 《地质与勘探》2015,51(5):859-869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分别平行于区域性安顺-贵阳、纳雍-息烽及水城-紫云深大断裂,控制了寒武纪-泥盆纪时期的沉积相和石炭纪前的地层剥蚀程度,以及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活动。矿田中的那雍枝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具有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矿田深部地球物理场显示,矿田及附近存在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深大断裂,在几组断裂交汇处及附近的深部存在岩浆岩体及大型岩基,具备深部流体上升的条件。推测那润断层北盘那雍枝矿床深部灯影组内,F9、F10与F1断层相交,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层位及对应的物化探异常变异区的深部应存在大型层状铅锌矿体,具有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对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运用裂隙统计、显微构造和组构分析方法对矿田NE向、NW向和近EW向断裂的力学性质和活动方式作了概略性论述。研究了银路岭矿床三个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的分析结果,其中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分布和丰度变化与构造发育的关系,显示出本区构造地球化学场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矿田F_1断裂是有一定区域意义的重要的成岩成矿和控岩控矿断裂,本次工作中选择了茶田剖面对F_1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郭小刚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57-1069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是受陆缘弧环境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控制的典型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重磁场特征及与构造和矿床的关系,通过对区内的重磁场异常数据进行位场分离、小波分析和基于张量数据的三维欧拉反褶积自动确定地质体位置和埋藏深度的定量反演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布格重力场具有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其磁场可划分为4个磁场区;局部异常按一定分布规律呈圆形或似圆形正负相间分布,不同尺度的重磁细节异常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异常体具有一定的延深且分布稳定,而且这些地质异常体具有向深部复合的趋势。经位场分离后正负相间的剩余重磁异常分布范围和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白银厂奥陶纪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构造为一个继承性的火山穹窿构造,东、西部不同的重磁异常特征说明东西部的火山喷发具有不同的基底、源区和喷发方式。发育NW向、NE向、近NS向、NEE向等4组断裂构造,近NS向断裂F3、F4、F5、F6、F7形成时间稍晚于NEE向断裂,其与NEE向断裂F1、F2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棋盘网格状的构造分布特征,这两组断裂为研究区内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火山机构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口集中分布在深大断裂、大断裂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田内各矿床及成矿有利地段均处于研究区中部低缓重磁异常场内正负磁异常变化的梯度带内。本次研究为控矿要素研究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敦化市团北区锡、钼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的西侧和东侧内接触带中,斑岩体西部以银、锡矿化为主,东部以钼矿化为主,矿化类型为斑岩型。矿体受北东向主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所控制,区内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导矿构造,北西向为主要的容矿构造。区内地球物理化学异常特征明显,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彭头平 《福建地质》2011,30(3):200-204
安溪圣岩尖银多金属矿位于福安一平和火山喷发带的中南段南园组二段火山岩中,矿区中部发育圣岩尖火山喷发中心,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为区内较好的导矿储矿构造;地表已发现5条银多金属矿体并与土壤异常高度吻合,深部长林组砂岩中发现厚2~3.3m的铅锌矿体。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水清金矿田各种构造型式的综合研究,阐明了矿田内北东向、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次序,论证了矿田内斑状花岗岩体形成时的北西向古断裂(F3)的运动学特征及斑状花岗岩体内早期脉岩墙形成时的矿田应力场方向;通过研究矿田内北北东向断裂的展布特点、相对位移方向和对安家营子矿区内节理构造的统计,恢复了安家营子矿区成矿构造应力场,并探讨了矿田成矿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时代,这一研究对于指导矿田内的金矿成矿预测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田位于阿尔山—多宝山复背斜,窝理河复式背斜的北西向帚状构造带上。区域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发育。在北西向褶皱、断裂、片理化带组成的构造带与北东向或北北东的断裂交叉时,矿化较好,可形成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福来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西南部,夹持于天桥与猫猫厂两个铅锌矿床之间,矿床(体)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福来厂铅锌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和典型的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以及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研究认为自印支晚期—喜马拉雅期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三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经历了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认为矿床的导矿、配矿、容矿构造分别为矿区棋盘格式构造、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与北西西向断裂及其下盘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带,此外,矿区存在北西向(倾向北东)破矿构造,明显切割、错移矿体,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定位。综合上述,文章在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为找矿勘查和矿床成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占彬 《地质与勘探》2020,56(1):102-112
河北怀安朱家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为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元素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Au、Mo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高温元素W、Sn、Bi异常位于骆驼山火山机构中心,中低温元素Pb、Zn、As、Ag等异常分布于火山机构边部及周边围岩中,成矿元素Au、Mo异常主要位于火山机构西侧围岩中。异常查证发现金钼矿化体2条,金钼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查证成果认为,朱家洼矿区Au、Mo成矿潜力大,火山机构西侧围岩区是该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2.
广东英德东山楼金银矿区处于东西向佛冈构造岩浆岩带和北北东向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交汇部位旁侧、大镇铜多金属矿田北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了较好Pb、Zn、Au、Ag、As等异常。对1∶5万异常进一步解析,在异常浓集中心开展1∶1万土壤测量,共圈定两个综合异常,主要异常元素为Au、Ag、As、Pb,其次为Zn、Sb。通过对1∶1万土壤测量资料进行剖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区土壤综合异常AP1、AP2具有较大的金银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文继祖 《地质与勘探》2022,58(3):619-628
湘中芭蕉冲金矿区为低山丘陵地球化学景观区,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东北缘,区内已查明4个工业矿体,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以该矿为基础进行湖南省中低山丘陵景观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以供同行参考。在该区完成土壤地球化学测量30 km,采集土壤样品1435件,样品采集深度在30~40 cm,部分采集深度为40~50 cm,成分均为土壤B层。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Au、Ag、Pb、Zn、As、Sb、Hg七种元素进行R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确定Au、Ag为主成矿元素,Pb、As为找矿指示元素,运用衬值异常推断了隐伏构造位置,圈定单元素异常39处,综合异常区6处。通过地质工程查证,证明了衬值异常推测的含金构造的存在,发现芭蕉冲F_(2)含金构造和工业矿体,实现该区域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4.
谢彪武 《地质与勘探》2012,48(4):807-8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阿里住浪铜银矿区1:10000 地质填图和1:10000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 总结了西藏阿里住浪铜银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住浪矿区不同岩性中Ag、Cu、 As、Sb 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 用;元素组合分析具成矿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 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5 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玉号、芋号异常带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陈扬玉 《物探与化探》1986,10(6):446-452
本文通过对云南西南部两个1:5万图幅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和岩石测量三种区域化探方法的试验,从找矿、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了三种化探方法找矿效果相近的结论,但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其异常衬度高、野外采样工作量小、样品分析费用少而明显优于土壤测量。在试验中得到的另一发现是低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个样)的岩石测量在发现异常信息和了解微量元素分布区域性变化规律方面有好的效果。岩石测量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化探方法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及1∶1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该区化探工作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异常元素增多,异常强度增强,异常浓集中心更加明显,显示出主成矿元素异常和相关伴生元素的继承性和多样性。异常元素组合显示,矿区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圈定的异常中,金、汞、砷、锑、银等中、低温元素异常发育,成为大桥金矿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和直接找矿指标。原生晕特征标明,金及伴生元素异常展布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而异常强度在顶、底板明显减弱,说明赋矿层位和岩性对矿体的分布控制作用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该矿床不同介质系列化探异常特征,为西秦岭区化探找金工作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建亭 《地质与勘探》2022,58(4):836-845
在风化壳覆盖区应用传统化探方法和矿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开展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存在一定制约。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覆盖区找矿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亟需开展多景观、多矿种应用试验。基于此,本文选择为红土风化壳覆盖的福建省罗卜岭斑岩铜钼矿为研究区,开展风化壳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不含矿酸性岩体风化壳相比,研究区明显富集铜钼矿成矿及伴生元素,尤其是Mo、Cu、Au显著富集,与此同时,含矿岩体风化壳中元素变异系数较低,符合斑岩型矿床元素含量富集系数高、变异系数低的典型特征。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矿化蚀变、断裂构造、地形演化密切相关。Cu-Mo异常可以圈定矿化中心蚀变带,V、Hg则在外蚀变带富集。Cu与Mo在研究区西北部的分异指示了紫金山矿田由SE向NW主成矿作用由Cu-Mo演变为Cu-Au。元素剖面分布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成矿蚀变、地形演化对元素分布的控制作用。地形演化决定了蚀变带在地表的分布,进而控制元素的分布。罗卜岭铜钼矿体呈马鞍状分布于古背斜两翼,在后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背斜核部演化为负地形,使得中心蚀变带接近出露地表,表现为Cu的正异常;古背斜两翼现今为正地形,矿体埋深较大,前缘晕元素Hg表现为正异常。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元素的组合与分异特征。总体上,可以根据Cu-Mo异常判断矿体中心位置,根据Hg判断矿体埋深,根据Sn、V、Cr等识别花岗闪长斑岩体边界。本研究系统证明微细粒土壤测量在风化壳覆盖区探测隐伏斑岩铜钼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