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1∶20万区域重力场和布格重力场透露的地球物理信息,结合地表地质情况,在区内划定了32条大断裂,一级4条二级28条,在原1:50万重力资料的基础上新增了16条,它们大致反映了贵州基底的构造轮廓,可为当地基础性的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服务,提供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2.
张遂泉 《物探与化探》1990,14(5):393-396
在第二轮找寻隐伏金属矿中,1:5万的重力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取重力场中隐伏的地质信息,是充分发挥重力测量效果的关键。本人近些年在实际工作中收集了一些资料,总结出来与同行们切磋商讨。  相似文献   

3.
王亮 《贵州地质》2002,19(1):44-51
通过采用先进的重力数据处理软件,对黔东南地区的1:20万布格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处理,重力解译,地质分析,获得了不少新信息和新认识,不仅证实了区内NE向断裂的存在,还发现了EW,NW,SN向的断裂构造,这是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运用先进的重力数据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蓟县-沧州地区进行1/25万区域重力测量取得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成果。根据区域重力场特征,在该研究区划出24条断裂和4条重要梯级带。根据断裂构造分布情况和该区地质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单位的划分,其划分11个III级构造单元和19个IV级构造单元。同时,还对研究区盆地构造格局与油气田的关系、断裂构造与以往地震发生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建生 《江苏地质》2013,37(4):626-634
以江苏南部1:20万重力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石及地层密度特征的归纳与分析,对区内重力场形成的地质因素作了讨论。对区内重力场进行了分类、分区及地质解释。通过进一步对区内重力资料的数据处理,一方面对区内莫霍面及印支一燕山面的埋深、形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作了讨论,另一方面对区内断裂构造及变质基底分布格局也作了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秀华  冯华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0-445
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图,结合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特征及所反映的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7.
1:20万德化,福清幅区域重力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慧  林宏志 《福建地质》1996,15(3):117-162
本文主要依据1:20万德化、福清幅重力场特征,结果合其它区域物探及地质、区域化探、遥感资料、把本区构造单元划分为3个Ⅰ级构造单元,3个Ⅱ级构造单元;推断解释环状构造两个,断裂构造带33条,其中深断裂带5条,大断裂带9条,一般断裂带19条;圈定隐伏、半隐伏酸性一超基性岩体38个,半隐伏地层5处,推断火山构造一个,把测区火岩基底划分为三大区,将Ⅱ区又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区;圈定成矿远景 预测区5个;通  相似文献   

8.
以老茫崖—阿尔干和格尔木—额济纳旗 2条 1∶5 0万实测重力剖面数据为基础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重力场特征 ,划分了 5个地质构造单元 ,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Airry均衡异常 ,推测阿尔金断裂带和北祁连断裂带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动力边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断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3年~2006年在定日—木孜塔格峰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作者等对获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将该区布格重力场分成七个区域,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定日—木孜塔格峰剖面的重力曲线拟合计算及地质解释,获得了该区地壳结构的定量模型.识别出30条断裂,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重要断裂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表明:重力场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对应得较好;高原边缘及内部各块体间重要的边界断裂都在重力场上有明显的显示;断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等3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下地质结构和断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于2003年~2006年在定日—木孜塔格峰区进行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作者等对获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将该区布格重力场分成七个区域,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定日—木孜塔格峰剖面的重力曲线拟合计算及地质解释,获得了该区地壳结构的定量模型。识别出30条断裂,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对其中的重要断裂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表明:重力场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对应得较好;高原边缘及内部各块体间重要的边界断裂都在重力场上有明显的显示;断裂按走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等3组,其中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  相似文献   

11.
南海重力异常特征及其显著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地区地震测深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异常可以研究南海大范围的深部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基于空间重力异常,结合最新的地形、沉积物厚度及地震测深等数据,分别从地震约束的莫霍面反演和无约束的三维相关成像两个视角研究南海的地壳结构,利用壳幔界面起伏、地壳厚度及三维等效密度分布来探讨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同时,联合采用延拓、水平梯度及线性构造增强滤波方法聚焦重力异常中的区域线性特征,突出显示了反映地壳横向变化的深断裂、洋陆转换边界、海盆扩张轴等线性构造的展布。重力解释与贯穿南海南北的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对比表明,重力异常反演及异常的区域线性特征,较好地揭示了南海海域大范围的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展布。  相似文献   

12.
The distinctive natur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over high seismicity areas, as observed in some limited scale studies, indic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se associative patterns to outline areas of high seismicity or high earthquake hazard potential from a knowledge of the fi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The global scale investigation of such relationships as a function of th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ectonic provinces, and the parameterisation of such relationships by hypocentral depth and earthquake intensity/energy data, become even more attractive because of the availability of (1) satellite-determined gravity models which provide global information on the long wavelength components of the gravity field, (2)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which provide oceanwide information on the detailed geoidal structure, (3) surface gravity data which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hort wavelength components in the areas of surface gravity coverage, and (4) bathymetric and topographic data which, though still somewhat limited in spite of their recent extensions of coverage, are available in more and more area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tectonic and 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s of an area to enable its gravity data conversion to some standard environments for direct comparisons of underlying structures. Additionally, the rapidly mounting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evidence of considerable intraplate tectonic activity, not so fashionable until recently, makes the study of these correlative patterns even more attractive and productive from a scientific viewpoi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jor elements of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for conducting such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航空物探(重、磁)及遥感在断裂构造研究中的关系,利用新疆哈密沙泉子地区开展的航空物探(重、磁)遥感调查数据,开展了该区断裂构造划分,共划分断裂构造18条。对划分的18条断裂进行了重磁遥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所划分的一、二级断裂均为重磁遥相关,重磁遥相关的三级断裂也是与主体构造格架方向一致的断裂;重磁、磁遥相关断裂均为三级断裂,不相关断裂也是三级断裂。总体上,利用重磁遥资料进行大断裂或主体格架断裂划分时关联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湖南怀化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研究了怀化地区深部断裂及岩浆岩特征,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和构造的关系,总结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怀化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黔西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黔西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查明地层展布和构造情况,以研究区区域重力资料为基础,推断密度界面起伏及区域性断裂构造展布; 以区域重力资料推断结果为约束,反演大地电磁电性分界线及断裂; 以大地电磁电性分界线和断裂构造为参考,正演拟合高精度重力实测曲线,以达到地球物理综合推断解释的目的,为更详细、准确地提取研究区地层、构造信息,并开展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工作提供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铁矿分布广泛,在鲁西南广大覆盖区产有许多铁矿床,其中在菏泽市单县地区发育沉积变质型铁矿。简要介绍了单县大刘庄铁矿区的地质特征:该矿床埋藏于第四系-古近系巨厚层(覆盖厚度达458~549 m)以下,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区内铁矿体总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围岩一致,走向为NW-SE,总体倾向SW,倾角为45°~60°;铁矿中全铁平均品位约25%,磁性铁平均品位约20%。详细介绍了运用地质、物探等勘查方法进行找矿的过程:通过对区内的物探数据进行分析,解译了矿区基岩的地质特征和隐伏断层的重要信息;根据大比例尺地质、物探示矿信息特征,建立了包含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明显高磁异常和高重力异常及其梯度带)的预测模型;通过对大刘庄铁矿的勘查,总结出了在厚大覆盖层下铁矿床的勘查流程:“航磁异常选区→资料全面系统收集→工作区优选→磁法测量和重力测量→地质信息分析→大比例尺高磁和重力剖面、CSAMT和SIP测量→通过优选成矿有利部位→深部钻探施工→井中磁测”。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东南部深部构造与区域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亮 《贵州地质》2003,20(2):75-79
该文主要根据贵州东南部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并利用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推断了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结合区域矿产资料,用区域成矿学的新观点,探讨了该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区带的关系及其对矿床成矿系列和分布的控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4,21(3):152-155
从1:20万布格重力异常分离出来的剩余重力异常和水平梯度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威宁地区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揭示该区深部存在8条断裂,火山机构1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