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多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磊 《广东气象》2009,31(2):43-44
根据滚球法的原理,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对多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得出结论:多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可以计算的,但因计算过程过于繁琐,因此最好用软件编程的方式来进行这项工作。相比一两支避雷针或多支等高避雷针,多支不等高避雷针在提高防雷安全性和降低经济成本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几何计算法判断三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几何原理,对三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几何结构进行分析求证,推导出避雷针的垂直保护范围和侧面保护范围的高度计算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可直接确定某一点的避雷针保护高度。  相似文献   

3.
直击雷防护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磊 《气象科技》2007,35(3):435-438
运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对多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为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求解出由3支不等高避雷针的针尖所托起的虚拟的滚球的空间位置。因为针尖的空间位置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由几何学的相关知识建立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通过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来求解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另外,还对用滚球法的理论来计算避雷带的安装高度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詹敏  石天青  高林 《山东气象》2009,29(2):50-52
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是多支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确定的基础,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最简洁方式是采用绘图法,本文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形结构、图形布局设计、类的设计、软件实现四方面介绍了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绘图软件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伦公式等数学工具,推导出3支等高避雷针间内侧的保护范围上边界面位置,并得出该保护范围界面最低点的高度h0计算式,及介于h0至针高h之间高度为hy,且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上的保护范围截面计算方法等较为全面的结果,最终达到将已知的数值代入计算式,得出有关的数值后,用一把尺子和一支圆规就可按比例绘出3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6.
多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滚球法计算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附录四中已作了简要介绍,但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正确的理解、掌握《规范》附录提供的方法,是使避雷针对保护物提供有效保护的关键,下面通过实际计算例子,介绍我们常用的计算方法。1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是多支避雷针计算的基础,附录四提供的方法可归纳如下:当双支避雷针的高度h≤hr,针间距离D≥2%h(2hr-h)时按单支避雷针方法计算。当D<2%h(2hr-h)时,外侧按单支避雷针方法计算;两针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雷电防护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雷达站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特别是直接雷击防护方案的设计。本文利用滚球法给出了求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高度的反推方法,分别计算了一定条件下采用2支、3支、4支避雷针方案所需的避雷针最低高度,并利用三维绘图法测量、验证。结果显示,滚球法计算结果和绘图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3支避雷针对称分布的保护方案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避雷针设计最佳方案,采用3支避雷针的方案,屋顶边缘至天线罩的水平距离需大于3.34m。  相似文献   

8.
张鹃  谭惠冰 《广东气象》2007,29(B12):122-123
通过实例介绍如何运用滚球法合理设置避雷针,并运用TurboC语言编制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程序,只需把避雷针针高、被保护物高度、滚球半径输入计算程序,就能迅速计算出避雷针在保护高度如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以及r0、r1的值,根据计算结果,利用AutoCAD绘制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从图上便可以精确快速知道被保护物能否达到全保护。  相似文献   

9.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包.使用CAD绘制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直观,明了,且简单.  相似文献   

10.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通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包。使用CAD绘制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直观,明了,且简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中缺乏滚球法保护范围精确计算方法的问题,分别从单支避雷针作用部分及双支避雷针共同作用部分两个方面对双支避雷针保护任意空间点的判定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将规范使用的作图判定法改进为数值计算判定法,使结果更加精确。同时用距离比较法和角度比较法两种方法分析了建筑物上任意两接闪器所确定断面上保护范围的判定方法,得出了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可供专业的防雷技术工作者借鉴并推广应用于防雷技术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由于设置在建筑物天面或者建筑物附近的独立接闪杆在引雷入地过程中将产生瞬态高电位,电磁感应经传导、耦合可能致损电气或电子设备,造成跨步电压可能危害路经行人。根据电磁场理论、借鉴建筑物引下线分流技术等,给出跨步电压的计算公式和安全门限、为了降低独立接闪杆负面效应,提出了在独立接闪杆空心钢管内使用多股阻燃铜缆的多路分流技术,并在文物防雷工程中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层智能大厦雷击机理及防雷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提出高层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问题,分析雷电的危害和雷击机理针对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提出综合防雷设计,并对幕墙及室外空调机等雷击敏感点的防雷施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实时闪电电磁场同步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雯杰  张义军  孟青  张阳 《气象科技》2011,39(6):803-807
阐述如何对亚微秒级的闪电电磁场变化波形进行同步采集。设计制作了量程可调的快、慢电场变化观测系统,用以获取闪电电场变化信息,并结合磁场同步资料实现了不同环境下的闪电观测要求。基于数据采集卡(PCI-5105)和Labwindows/CVI开发平台,研制了闪电波形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处理软件。整套系统具有高采样率、大容量、多参量、同步观测等特点,并已通过野外试验的验证,为研究闪电放电的微物理过程提供了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山古建筑物易受雷击特点,经过实地堪察对那坡县弄平炮台边防哨所的防雷措施进行了设计及方案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弄平炮台边防哨所多年来受雷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移动气象雷达车避雷针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对一部移动气象雷达车进行的防雷检测为例,通过滚球法和雷击概率与避雷针高度关系公式,计算了避雷针保护范围,研究了避雷针合理高度和最佳位置的选取方法。根据气象雷达波特点,分析了雷达车避雷针材料的选用要求。从避雷针和避雷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优先选用避雷针的原因。针对雷达车移动特点提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电网雷害分布规律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6—2009年北京市逐日电网灾害资料分析了北京市电网雷害的发生规律, 结果显示:北京市电网雷害存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合同期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北京市各区县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电网雷害概率、电网雷害频度、电网雷害密度、经济易损模数和生命易损模数作为北京市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4级分区法对上述电网雷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分级,并将北京市各区县按照5个电网雷害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值累加,得到电网雷害综合易损风险评估的评估系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电网雷害高风险区集中在北京城区中心附近,山区和山前迎风坡地带尽管电网雷害频次较高,但电网雷害风险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雷电日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更好地应用雷电定位系统的自动监测数据统计雷电日及雷电参数,利用滇中地区1987~2006年49个气象站点雷电观测资料和2005~2006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在对比分析气象观测雷电资料与闪电定位探测雷电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自动监测雷电日的统计方法--网格法.网格法划分统计区域详细、合理,其雷电日统计值与传统气象雷电日有可比性.长期气象雷电日资料是选定网格大小的参考标尺,滇中地区取0.175°×0.175°网格统计值为其年平均雷电日,取0.3°×0.3°网格统计值为其最大雷电日.用网格法对雷电参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滇中地区雷电日和雷电密度有显著的局地变化特征,地闪密度与闪电强度成反比关系.此结论为防雷工程设计、雷电灾害评估和雷电成因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