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有一种爱,最无私,向你倾尽所有;最伟大,你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最高尚,对你的付出从来不需要回报;最纯洁,都是那么的自然,真诚,不会掺人半点瑕疵。这就是母爱。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又要到了,这是每一位女同胞最高兴的一天。我要陪着老妈,给她买件新衣服,吃顿大餐,再看一场电影。“三八”节这一天,似乎能增添女性很大的“勇气”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平时舍不得买的行头和舍不得吃的美食要在这一天集中消费。  相似文献   

2.
正无梁镇的集多。打我记事起,镇子上每逢农历单日起集,地点固定在位于镇子东头的供销社与粮管所之间的一段街面上,摊点零星分散在本不宽敞的街道两侧,除了东南隅那个"肉架子"相对比较固定外,其他摊贩多是方圆村里的群众,售卖自家吃不完的时令蔬菜、瓜果等。他们天麻麻亮便挎着荆篮  相似文献   

3.
阜新,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开采煤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素有百年矿山、“煤电之城”的美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阜新市建立了8个大煤矿,其中海州露天矿的规模是当时的“亚州之最”。  相似文献   

4.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 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 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 并划分为2个组合: (Ⅰ) Abietineaepollenites-Quercoid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 (Ⅱ) 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组合Ⅰ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中期; 组合Ⅱ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晚期至Chattian早期。植被面貌变化为: 针阔混交林, 底部生长着蕨类植被→针叶林。通过孢粉组合属性特征的研究得出孢粉组合Ⅰ代表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 湿度相对较大; 孢粉组合Ⅱ代表了亚热带较湿润性气候。通过共存因子分析得出: 在渐新世Rupelian中期至Chattian早期时间段内百色盆地年均降雨量(MAP)在797.5~1 293.7 mm之间, 年均温度(MAT)在11.3~22.6℃之间, 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而现在的百色盆地位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度: 22.0℃, 年均降雨量: 1 070.5 mm), 二者的差异可能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所造成的亚洲板块"右旋"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具有发育过程缓慢、短时间不易察觉、波及面积广、不可逆等特点.浙江省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平原、宁波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等滨海四大平原,自20世纪60年代杭嘉湖平原发生地面沉降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的不断发展,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海潮上岸、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削弱、内河通航能力下降等危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早渐新世全球气候迅速发生了降温,对地球生物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共存分析法对贵州盘州地区石脑组的早渐新世植物群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植物群大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年 均 温 (MAT)为 15.7~21.9℃、最冷月均温(CMMT)为 2.5~16.7℃、最 热 月 均 温(WMMT)为 21.6~28.1℃、年 均 降 雨 量(MAP)为828.0~1900.0mm、最湿月均降 雨 量(MPwet)为 160.0~343.0 mm、最旱月均降雨量(MPdry)为 7.0~54.0mm、最暖月均降雨 量(MPwarm)为105.0~180.0mm。孢粉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MAT 为11.5~23.9℃、CMMT为-1.0~16.7℃、WMMT为23.0~27.9℃、MAP为803.0~1613.0mm、MPwet为116.0~293.0mm、MPdry为17.0~55.0mm、MPwarm为94.0~180.0mm。植物群大化石和孢粉化石的共存分析结果都指示一种温暖的、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与现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较相似。盘州地区现在气候与早渐新世气候相比,夏季变凉爽多雨。结合我国同时期的植物群古气候参数,结果说明我国早渐新世时气候随纬度升高变化并不大,其分带现象明显低于现在的气候纬度分带变化。   相似文献   

7.
晚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南大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响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质历史上的重大气候转型机制和预测未来地球系统对于气候突变的响应, 然而迄今为止, 仍缺乏对该区域周边陆地的古气候响应研究。基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9航次U1516站位深海沉积物的年龄框架以及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 确定了该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大陆, 进而重建了构造时间尺度上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历史。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晚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折期南大洋周边大陆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其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古地理改变的响应。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34.1, 33.6) Ma和[31.3, 29.8) Ma期间, 物源区的古气候主要受控于邻近区域古地理格局重大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气候条件趋于干冷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降低的特征。在[33.6, 31.3) Ma和[29.8, 25.2] Ma期间, 物源区的古气候则主要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 在前一阶段由干冷向湿热转变, 而陆表化学风化强度相应增高;在后一阶段,气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干冷状态,陆表化学风化强度也较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构的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偶见钠长石、黄铁矿、重晶石和天青石等热液矿物;②碳酸盐矿物中富含FeO、MnO等,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12%和0.186%,显著高于本区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石中铁锰含量,且钙、镁含量也有所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为富含Ca2+,Fe2+,Sr2+,Mn2+和少量Mg2+等多种离子的碱性热卤水;③ΣREE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代表了湖泊环境特有的热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形成于偏碱性的深湖热卤水还原环境;④δ18OPDB变化范围为-6.8‰~-3.6‰,平均值为-5.2‰,介于热液白云岩和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之间,显示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白云岩在准同生交代成因基础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热液改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与热液通道的距离远近不同而使得样品的改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的首次发现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致密油气勘探的新视野,这一研究成果对英西深层寻找优质“甜点”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省齐矿勘总院干部大会上,院长柴德山高度赞扬了高级信息与绘图工程师徐佳爱岗敬业的精神。他说:“徐佳几年来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很少休过星期天。过度的劳累使她变得憔悴!”  相似文献   

10.
冰斗系统是冰斗作用以山体为载体进行剥蚀作用形成的结果,其在山体上形成的以缩口、三角脊、残弧等为代表的冰斗遗迹很难被后期的风化作用所消解,因此冰斗系统在解读古冰川作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全球冰斗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雪球事件,根据深海沉积物研究获得的环境变化信息,初步确定最近的一次雪球事件发生在渐新世,也即33.7~23.8Ma之间。研究发现雪球事件发生时,全球仅在赤道附近形成了4处陆生生物避难区,分别为刚果盆地、亚马逊盆地、阿拉弗拉海以及新加坡东部海域。研究认为,渐新世雪球事件塑造的冰斗地貌,是全球现代山区地貌的本底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2.
湖平面变化研究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难点,针对陆相断陷湖盆湖平面变化研究难点,选择渤海海域辽中南洼渐新
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生物含量变化定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对该区湖平面变化规律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渐新世时期湖
平面变化总体表现为完整的上升到下降的旋回趋势,内部发育多个次级湖平面升降旋回,其总体变化规律与区域地质规律相吻
合。通过研究区构造活动史及古气候研究认为,湖平面整体变化趋势受古气候影响,而构造活动控制其阶段性升降旋回。该研究
对渤海海域渐新统浊积扇体的储层评价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指导处于不同湖平面升降时期三角洲沉积体的形成机制及
储层发育程度的评价,对拓展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强制水退在地质历史时期普遍存在, 但由于物源供应不匹配, 地质记录较少, 研究案例更少。以南海西北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湖盆为研究对象,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法开展了湖盆古水深恢复研究, 明确了强制水退背景下古水深变化特征, 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法研究古水深的恢复方法。研究表明, 渐新世早期涠四段沉积时, 涠西南凹陷物源充足, 周缘发育大型下切河谷, 凹陷内发育大型斜交前积反射结构, 具有典型的强制水退特征, 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强制水退体系域。通过对典型前积剖面的精细解剖, 识别出了强制水退体系域中的6个典型前积反射层。结合地震、钻井与砂泥岩压实系数, 恢复出湖盆古水深介于111.2~286.5 m, 平均为218.5 m。自湖盆边缘向中心方向, 前积层的高度和倾角呈先缓慢增大后快速减小特征, 表明湖盆古水深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其中水深方面早期在230 m左右, 至中晚期逐步加深至280 m左右, 末期快速下降至110 m, 相较最大水深变化幅度达61.5%;前积层倾角早期在10°左右, 至中期达14.5°后逐步下降, 末期快速变化至2.9°, 倾角变化幅度达79.8%。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涠四段沉积时经历的地质时期小于2 Ma, 古水深与前积层倾角在不到2 Ma内快速剧烈变化, 与强制水退特征基本一致, 印证了地震反射结构的响应特征。从理论模型和恢复参数优化方面探讨了利用三角洲前积结构进行古水深恢复的可行性与未来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强制水退背景下湖盆古水深变化特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年的知识     
人过一年增一岁,叫年龄。树过一年长一轮,叫年轮。一年之初为岁首,农历岁首为春节,叫过年。十二月叫一个年度。十年叫一个年代。按时间顺序记载人的生平事迹的著作叫年谱。  相似文献   

15.
茶悟人生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窟”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临桂县五通镇,一条公路从镇中间穿过,公路背后是一座小山坡,看着不起眼,却是一个暗藏危险的滑坡体。山下面并列的一排房子中间,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搭建了一问简易的棚子,长年住在里面守护着这座小山坡。  相似文献   

17.
<正>让职工感受到回家的温暖,享受到一年来工作的成果牛年岁末,平日有些沉寂的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显得格外热闹。在外忙碌了一年的同事都陆续回到了单位,大家久别重逢的喜悦都洋溢在脸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紧紧的拥抱,凝聚成一份浓浓的感情。和往年一  相似文献   

18.
"一户一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这对于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农村旧的宅基地管理模式造成农村村民住房严重超标,一户多宅以及空心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宅基地极度浪费。“一户一宅”制从当前全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宅基地使用作出了科学合理的界定。但是,在执行“一户一宅”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立法和实践中加以解决,并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9.
总是忘不了那一片蓊蓊郁郁的长山。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桂北一个小山村蹲点。村子后边,就是一片大石山,高低错落的山峰一共有4座。天气晴和时,能看清远处最后一座山上的树木。每每由近到远地望上一遍,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有时得了小半日的闲空,我会爬上离村子最近的那座小山,在那藤萝拂面的林子里转上一圈。真让人惊奇啊,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以来,河南虞城县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出台文件。为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门下文,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挂钩,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考评。二是加强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