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南省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是湖南地质灾害的主要方面,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0%以上.诱发的灾害种类达30余种,主要为滑坡、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崩塌及泥石流5种,占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总数80%以上.它们的发生与切坡开挖、抽排地下水及坑道洞室开挖等工程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文章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分析,归纳出人类活动方式及各类工程活动与诱发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以及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是湖南地质灾害的主要方面,约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0%以上。诱发的灾害种类达30余种,主要为滑坡、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崩塌及泥石流5种,占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总数80%以上。它们的发生与切坡开挖、抽排地下水及坑道洞室开挖等工程活动关系密切。文章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分析,归纳出人类活动方式及各类工程活动与诱发地质灾害的相关关系权及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钱丽萍 《吉林地质》2014,(1):131-133
桦甸市是吉林省重要的矿业、水利、交通发达地区与枢纽之一,长期的人类活动,诱发了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在调查编制《桦甸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基础上,针对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李向前  王文庆 《安徽地质》2022,(2):166-169+192
通过对安徽庐江龙桥镇地质灾害的类型、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共计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在全国地质灾害共性的基础上又呈现了区域特点。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因主要为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边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特征;外因主要为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老泥石流堆积体上的地质灾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以川藏线二郎山隧道西引道公路别托段穿越的老泥石流堆积体为例,介绍其形成演化过程和物质结构特征,分析沿线各地质灾害点的成因,总结在这类流堆积体上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有利于多种地质灾害发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所占比例亦很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探讨了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分区、预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为河南省地质灾害多发县市之一,随着人类工程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由于该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使得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本文论述了该县泥石流发育特征、形成因素、活动特征、灾害特征,并对该县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泉  李佐海 《湖南地质》1999,18(2):128-136
湖南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有利于多种地质灾害发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所占比例亦很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探讨了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分区、预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概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种类型的防治责任主体;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铜川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川市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煤炭资源及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该市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目前,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市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怍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据统计,全市约有70%的地质灾害是由不规范的工程经济活动所诱发。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 ,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 (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 )、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 ,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新厂阶 (或特马豆克阶 )、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 ,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 ,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 R.taojiangensis( =R.praeparabola) / H .simplex、 O.communis、 B.triangularis/ T.laevis、 U.austrodentatus、 N .gracilis和 N ankinolithus带的底部 ;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 /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 /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 ,分别以 A.ascensus和 D .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 ( GSSP)的对比 ,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新泰孟家屯岩组锆石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离子探针技术(SHRIMPⅠ),对孟家屯岩组的石榴子石石英岩、含十字石石榴黑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以及孟家屯岩组的围岩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等进行了锆石年代学测定,并结合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反映出的锆石形态和微区特征,得出不同锆石微区的年龄。经分析有几组年龄值,分别为:2742Ma和2717Ma,2695Ma,2642~2620Ma。结合笔者其他的研究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孟家屯岩组源区岩石年龄、英云闪长岩的侵入年龄、变质作用年龄。在此基础上,较为完整的论述了孟家屯岩组演化历史。本文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鲁西孟家屯岩组最新的资料,尤其是首次获得了孟家屯岩组准确的源区岩石年龄,并且准确地限定了孟家屯岩组的形成时代。对研究孟家屯岩组,以及泰山岩群和整个鲁西的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张慧梅  王云飞 《岩土力学》2022,43(8):2103-2114
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循环、CT扫描及力学特性试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结合遗传算法寻优模型实现了0、5、10、20、40 次冻融循环后 CT 扫描图像的去噪、增强、分割及三维重构处理,通过对同一对象跨尺度的损伤识别与对比研究,建立了基于细观损伤的弹性模量劣化预测公式,并从材料细观结构的物理本质诠释了冻融红砂岩宏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基于图像最大熵值的遗传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地选取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实现对岩石细观结构中基质和缺陷的识别;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岩石孔隙率上升、孔隙分维下降,细观尺度上呈现出孔隙扩展、数量增多,但结构复杂程度下降的演化行为;传统方法以有效承载面积、弹性模量为度量基准定义的宏、细观损伤变量未能全面考虑损伤物理机制和材料内部结构信息,宏细观损伤演化曲线差异较大;基于2种物理机制定义细观损伤变量和考虑岩石天然损伤定义宏观损伤变量,实现了损伤的宏-细观结合。最后通过冻融循环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与宏观力学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弹性模量劣化预测公式,并分析冻融砂岩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形态变化在损伤过程中占据的不同主导作用,根据细观结构的物理机制解释宏观砂岩冻融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山区河流的河床结构是来水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河床阻力及输沙率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科学地表征河床结构的细节特征,采用2017年2次考察金沙江小江流域干支流7个河段的地形测量数据,提出河床结构表征的4个新量纲一数(凹凸数、平均凹度、平均凸度和凹凸度)及其计算方法。新参数的计算原理简单而直观,能够从多角度表征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及其形态特征,而且当河床结构发育程度较低时,凹凸度的表征结果更具有区分度。结果表明:新参数表征结果与前人单一参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吊嘎河下游、陶家小河和清水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大,河床凸起"高凸",凹陷"深陡",河床阻力大,输沙率低;吊嘎河上游、小江、蒋家沟和蓝泥坪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小,河床凸起"低平",凹陷"浅缓",河床阻力小,输沙率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钾盐、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萤石、叶蜡石、脉石英、晶质石墨、硼等矿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需求量也逐步攀升。 “战略新兴矿产调查工程”(2019—2021)以查明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取得找矿突破、助推形成大型资源基地为目标,以矿调为手段,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大型资源基地和重要矿集区锂、钾、铍、铌钽、萤石、脉石英等矿种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的创新研究,同时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找矿成果,丰富了成矿理论,创新了找矿方法。概要介绍了该工程在川东北锂钾找矿、川西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调查、新疆阿尔金稀有金属矿产调查、江西赣南—福建浦城地区萤石、硼资源、东部地区脉石英、叶蜡石特种非金属矿产找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介绍了川东北、川西、阿尔金等主要成矿带稀有稀土矿产、萤石、脉石英等关键矿种成矿规律、勘查技术方法、绿色调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钾盐、锂矿、萤石、脉石英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研究程度,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我国战略性矿产后续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伍平  王涛等 《地质论评》2001,47(4):368-376
东天山红柳河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海西期花岗岩体,从早到晚,依次为河西站岩体、红柳河岩体、河西岩体和天湖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河西站和红柳河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而河西岩体和天湖岩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河西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最低,具Eu弱正异常,类似于adakite岩地球化学特点;其他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高,具Eu负异常,与洋脊花岗岩相比,该区花岗岩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Ba、Th和Ce,亏损Ta、Nb、Zr、Hf、Y、Yb等,河西花岗岩、河西站和红柳河花岗岩、天湖花岗岩分别具有火山弧、同碰撞才碰撞后花岗岩特点,河西花岗岩和其他花岗岩分别起源于先前存在的大洋拉斑玄武岩残片和古老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这些花岗岩均形成于陆内造山环境,与东天山海西晚期地壳-岩石圈的挤压和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perti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Kipra lignite seam, which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regressiv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itza-West basin. Petrographical and mineralogical data, along with ash yields and sulphur contents of 24 samples from a seam profile,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settings during peat accumulation and subsequent coalification.The Kipra lignit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sh yields and sulphur contents. It formed in a rheotrophic, low-lying mire with alkaline pH value. Vegetation with low preservation potential dominated within the palaeomire. During peat formation, frequent changes of the water level controlle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units 1 and 2, high water energy caus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high amou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into the mir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weakly gelified mineral-rich lignite.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units 3 and 4 is characterized by enhanced gelification, which probably reflects the decreasing energy of the system.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lphur contents and the GI values was established in units 4, indicating that the gelification of the tissues was probably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bacterial activity. In contrast, the gelification of the samples from unit 3 of the Kipra seam was probably governed by the redox conditions. The organic matter deposited under relatively wet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hermal and oxid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tissues, was limited.A variety of major, minor and accessory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Maritza-West lignite.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is dominated mainly by pyrite, gypsum and calcite, and to a lesser extent limonite, quartz,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illite, chlorite and plagioclase. Jarosite, hematite, halloysite, mica, K-feldspar, aragonite, siderite, and dolomite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These minerals formed syngenetically and epigenetically. The syngenetic stage 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the formation of pyrite, carbonates, silicates and sulphates, whereas the Fe-oxyhydroxides, partially the carbonates and almost all silicates are of detrital origin. During the epigenetic stage, carbonates, sulphates, clay minerals, pyrite, and Fe-oxyhydroxides were formed. Alteration products like gypsum, jarosite, limonite, chlorite, kaolinite, illite, mica, and calcite were generated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trital and authigenic minerals.  相似文献   

19.
泰国、老挝和越南白垩纪沉积全属非海相,它们广泛分布于泰国北部、东北部、西南部和南部,老挝北部、中部和南部,越南东北部、西北部、中部和南部。泰国南部的白垩纪地层分为Lam Thap,Sam Chom和Phun Phin组;其他地区,特别是西北部的呵叻高原地区的白垩系属呵叻群的Phra Wihan,Sao Khua,Phu Phan,Khok Kruat,Maha Sarakham及Phu Thok组。在老挝,万象盆地的白垩系由老挝呵叻群的NamSet,Phu Phanang,Ban Ang,Champa和Ban Thalat组与丰洪群的Thangon和Saysomboun组组成;沙湾拿吉(东兴)盆地的白垩系由南通(河)群的Nam Phouan,Nam Xot,Nam Noy和Nong Boua组组成。越南的白垩系在西北部分为Nam Na,Yen Chau,Van Chan和Ngoi Thia组,东北部为Ban Hang组,中部分为NhaTrang,Mu Gia和Dong Dzuong组,南部则为Phu Quoc组。三国白垩系的岩性普遍以红棕色至浅灰色砂岩、砾(岩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为主。泥岩中具有钙质结核和硅结砾岩,但盐和石膏仅见于Maha Sarakham,Saysomboun和Yen Chau组内。过去,这些白垩纪地层的生物地层没有经过详细研究。根据地层层序和化石对比,在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和南部半岛地区及老挝南部沙湾拿吉(东兴)盆地中识别出了2个标记非海相白垩纪的类三角蚌类化石组合:阿普特期(但可上延至阿尔必期)的Trigonioides(Trigonioides)kobayashi-Plicatounio(Guangxiconcha)suzukii组合,阿普特阿尔必期(但主要为阿尔必期)的Trigonioides(Diversitrigonioides)diversicostatus-Pseudohyria subovalis组合。越南中部可能也产早白垩世阿普特阿尔必期的类三角蚌类双壳类Plisatouniosp.-Trigonioidessp.组合。通过双壳类组合,并结合包括孢粉和恐龙在内的其他化石的对比,泰国北部和南部、老挝南部和越南中部的非海相白垩纪地层得到了定年和对比,从而揭示了东南亚非海相白垩纪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叠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矿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颗粒岩和泥粒岩。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的特征是具有由较粗矿物晶体(主要是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组成的斑点状、树枝状、网状结构的灰岩。这3种结构分别称为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在露头上呈暗色,在薄片中呈浅色,一般由无定形的亮晶充填体和其间的微亮晶组成。亮晶充填体是指无定形的孔洞被不同成岩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结构体,因成岩作用各异,造成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亮晶充填体内部的矿物类型和充填顺序存在差异;所有的亮晶充填体都不具有壁,故不是钙化化石。通过形态、大小和生态比较,以及形成演化分析,认为亮晶充填体的前身是漂浮蓝细菌微囊菌,胶鞘是微囊菌形成模铸化石的关键因素。亮晶充填体是表层水漂浮生活的微囊菌沉入海底后,被泥晶沉积物掩埋或者被早期海底胶结物胶结,在泥晶沉积物半固结或固结之后腐烂留下的孔洞被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段顶部遭受成岩作用程度高,树枝状体和网状体中的亮晶充填体的轮廓基本都被破坏,变成微亮晶和亮晶,以前被学者解释为凝块石;但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是成岩流体沿着亮晶充填体或其他化石丰富的地方运移形成较粗的晶体而造成的,并不符合凝块石的定义。同时,少数学者把树枝状体本身当成底栖生物,也是没有充分认识树枝状体的矿物组成而做的解释。该微生物岩段含有钙化的小球状化石和同心层状化石,但它们不是组成微生物岩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