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口区水体中磷酸盐的缓冲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酸盐,是海洋自养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盐之一。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海水中营养盐等合成为有机质,成为海洋生物的生活基础。海洋中的磷,又常常是初级生产力的控制因素之一。河流是海洋中磷的来源之一。从大陆岩石风化出来的磷,只有5—10%是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以及7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除个别站位,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标准。春季东山湾海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分布由湾内向湾外呈降低之势,夏季呈湾口高湾内低的格局。春季石油类含量与Chl-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含量分布呈现湾口高湾内低、湾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3 7种养殖贝类体内种间石油烃含量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华贵栉扇贝(Chlamys nobili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波纹巴菲蛤(Paphia undu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于氮在河口区、海湾、大洋中的分布,氮的迁移,以及氮的地球化学,国内外己作过大量研究(Cooper, 1937; Brand, 1937-42 ;顾宏堪等,1981, 1982 )。本文主要从环境化学的角度了解渤海湾海河口区氮的分布规律,探讨各态氮从河口区入海后的变化、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研究海洋中氮的迁移提供依据,也为氮的含量变化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对河口区生物及水产资源的影响提供必要数据。  相似文献   

5.
海平面变动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1)冰川消长。据推算,如果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将增高65~80米,扣除海底均衡下沉的因素,全球海平面净增40~50米。(2)地质运动改变海盆的体积。海盆容积增大,导致海平面降低;反之,海平面增高。地质板块位移引起海底扩张,增加体积;海底火山喷发,缩小海盆的体积;另外,陆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家А.С.Горшков,АБМейснер和ДАТуголесов认为.充填了数公里厚的新生代沉积层的构造复杂的黑海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7.
G.  M.  Ingram  T.  J.  Chisholm  C.  J.  Grant  万玲 《海洋地质》2006,(2):71-80
在西北婆罗州深水区,一个活动的海上褶皱冲断带内拥有大量已经证实的烃类聚集,相信继续的勘探活动还会发现相当可观的油气。在新近纪大规模褶皱冲断带中发现典型的圈闭几何形态是上盘背斜、前陆褶皱及隆起和逆断层下盘错动断开处。商业性钻井目标位于变形的中新统和上新统沉积地层中,其中充满的油气来自现今仍然活跃的含油气系统。此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避免钻探活动变形和近期隆起期间烃类已经排出的圈闭。构造变形阶段研究列出了控制圈闭形成史和烃类保存史的一些关键要素。本文目的是提供一个有关西北婆罗州深水区褶皱冲断带的总体看法,为今后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介绍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8.
9.
影响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区的增长 ,而发现石油和天然气田的主要远景与地质勘探工作的新方向有关。黑海的西北陆架区和亚速海区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其研究基础的不仅有理论研究 ,还有近期的地质—地球物理观察。初步预测亚速海的油气资源为3.438×108t燃料单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规模的凝析油气田富集区,根据其油气地质本质 ,它们是联合(组合)的乌克兰大型或中型储量的油气田。预测在黑海和亚速海区也有大、中型的油气田。从断裂—块体构造学的观点出发 ,有目的性地研究油气田富集区和有油气远景的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海洋污染以沿海工业大城市附近的港湾、河口区以及浅水海区较为显著。作者通过对渤海湾河口区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了有机污染要素磷在海河口区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进而探讨磷在河口区有机污染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污染指标项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研究了黄河口及下游区表层沉积物中的Pu浓度。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微量的Pu污染;黄河口的Pu浓度高于下游区;该区的Pu,~(137)Cs两个同位素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航海保障和海洋沉积学研究需要,分析了航海图和海洋底质专题图上底质类型符号系统逻辑体系的特点及参考价值,提出了专用底质类型符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软件Simrad Triton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利用声学信号对海底底质自动分类的技术。介绍了挪威Simrad公司海底底质分类软件Triton的分类原理,它所应用的分类方法及其软件的体系结构。最后,用实例来说明Simrad Triton在海底底质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3,12(1):20-24
采用闭合循环实验方法,观测了厦门西港底质耗氧过程。结果显示底质耗氧随时间变化呈非线性,可用指数方程SOD=ρ·exp(—k/t)表示.计算得厦门西港底质耗氧速率均值为405.8mg/(m~2·d)。在底质耗氧过程中,底质释放出有机物质,底质释放COD 速率为93.6mg/(m~2·d),底质耗氧作用与底质有机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海河口位于渤海湾西端,天津市东侧,是仅次于黄河口的渤海第二大河口。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内湾,水质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黄海、渤海许多经济鱼、虾类良好的产卵、索饵和育肥场所,在渔业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渔盐之利,舟辑之便”的海河口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天津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天津市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加强,以及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密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河口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入海径流锐减,水域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为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其他单位组成协作组,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其影响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的主要区域是河口近岸区,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氮、磷和石油等。(本集邹景忠、张景镛?文)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的有机污染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查明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状况、规律及其影响,研究河口的物理自净,探索污染防治措施,我们又于1983-1985年,从陆、海区域水环境的综合研究出发,运用环境地球化学和污染生态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对面积814 km2 的海河口区进行了多学科的专题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调查范围是118°E以西,38°35’N以北,水深l0m以浅的外河口(包括大沽口、北塘口及其口外近岸水域)和受潮汐影响的内河口(包括永定新河河口段和大沽排污口),共29个测站(图1)。调查时间为1984年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三个代表月份。8月还在B, D, 8, 17 和20号站进行周日连续观测。调查项目如下: 水文、气象、物理部分:水深、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海流、风速、风向。 水质部分: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氮( NO2-N)、硝酸氮(NO3-N )、无机氮(TIN)、有机氮(TON)、总磷(TP)、无机磷(TIP)、有机磷(TO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悬浮体。 底质部分:有机碳(TOC)、有机氮(TON)、硫化物(S)、腐殖酸(HA)、烧失量(IL)、AS。 生物部分:大肠菌群(CB)、陆源异养菌(THB)、海洋异养菌(MHB)、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另外,还进行了天津南、北排污河污水对鱼、虾的急性致毒和鱼虾的回避实验。 本调查是国内首次对河口区有机污染进行综合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和样品,经过资料处理、分析和研究,查明了目前海河口区的有机污染水平;探讨了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阐明了有机污染对河口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经济鱼虾)的影响状况;计算了海河口和渤海湾的三维潮流场,建立了COD的三维扩散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其中,对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河口生态现象所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以及调查中所建立的综合研究方法、有机污染评价方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等等,对当前和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有机污染规律及防治措施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两部分。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海河口区水环境特征,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评价和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的防治途径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海洋底质几何划界方法精度不足和表示方法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站点粒度数据进行Delaunay三角网插值计算的底质划界方法,利用底质分类阈值进行区域定性,实现底质的空间定量划界;针对底质划界结果,提出一种应用于不同比例尺下的底质符号(线状和面状)表示方法,并且设计与比例尺相衔接的显示机制.实验表明,该划界方法可...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224Ra的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体中224Ra的分布,发现同世界其他河口一样,224Ra在九龙江河口区呈非保守行为;同时发现224Ra-Ss关系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显着;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中224Ra含量偏高;用九龙江河口区海端溶解态224Ra估算九龙江河口水流向外海的流速在夏季为2.5cm/s,冬季为0.91cm/s.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氢钾、沸石粉和膨润土为主要成分,分别添加0%(对照)、0.5%、1%、2%、4%和8%的过碳酰胺配成6种底质改良剂,分别标记为A、B、C、D、E和F,本实验研究了以上6种不同组分的底质改良剂对刺参生长和底质环境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分别于第0、7、14、28、42和56天测定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和营养盐变化,实验结束后测定刺参特定生长率。结果表明:E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最高,但与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底泥中NO_3--N含量同样在E组达到最大值,且与F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底泥NH4+-N、NO_2--N、和TN含量均在D组达到最小值,但与E组和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但与E组和F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底质改良剂中添加过碳酰胺能够显著改善底质环境,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当添加量为4.8%时最利于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珠江流量变化对河口区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流域代表性观测站的实测径流量资料及口门区验潮站潮位资料,采用气候分析方法,分析近40年(1955-1994)珠江流量对口门区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表明流量明显影响着海平面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