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陆面过程模式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季劲钧  胡玉春 《大气科学》1989,13(3):265-272
本文对文献[1]中提出的陆面过程模式(简称LPM)进行了下列敏感性试验:1)植被的覆盖度,2)土壤湿润程度,3)不同植被类型(半荒漠、草原、混交林、森林和作物地五种)和4)不同气候带(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带三类)。试验结果与相应的观测和气候状况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模式对上述参数或参数组变化的敏感程度。模拟的不同植被和气候带的温湿状况和能量平衡关系是合理的。因此可以用于气候模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陆面过程模式LPM-ZD和一套观测分析资料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陆面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模式LPM-ZD比较地模拟了该区域内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的温,湿变量以及陆气间能量交换的日变化特征,能够合理地模拟我国中东部区域的陆面过程特点分布,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区域气候特点的差异和我国夏季风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陆面过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中首先阐述陆面过程研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然后,对陆面过程研究的任务和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进而对陆面过程研究的进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FIFE、LBA、HEIFE、IMGRASS、TIPEX及GAME-Tibet等具有代表性的陆面过程试验的科学目的和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提出了陆面过程试验存在的局限性及在今后应该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简评陆面过程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张强 《气象科学》1998,18(3):295-304
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陆面过程对天气,气候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陆面过程模式在大气数值模拟中的重要性;回顾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一些陆面过程模式之间的主要结构差别;讨论了目前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简述了大气中尺度模式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必要性以及当今耦合模式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关于陆面过程及其参数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陆面过程模式LPM-ZD及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陆面过程模式LPM┐ZD和一套观测分析资料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陆面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模式LPM┐ZD比较好地模拟了该区域内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的温、湿变量以及陆气间通量交换的日变化特征;能够合理地模拟我国中东部区域的陆面过程特点分布,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区域气候特点的差异和我国夏季风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8.
陆面过程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利用IAP94陆面过程模式,采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HUBEX)期间两种下垫面(森林和旱田)、不同季节(5月、8月和11月)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于森林和旱田下垫面,当土壤含水量减少时,地表净辐射均略有减少,同时潜热通量减少而感热通量增加.另外,模式对土壤含水量初值的敏感性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相对而言在晚春和夏季较强,而在秋季明显减弱.这说明春夏季节的土壤含水量初值在淮河流域区域气候的模拟和预测中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丁一汇  张晶  赵宗慈 《气象学报》1998,56(4):385-400
在第一部分提出的陆面过程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实现耦合的基础上,利用这一耦合模式(简称CRegCM)对中国中东部地区1991年5~7月江淮大暴雨时期的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了模拟,并与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此处称NRegCM)在同样初、边值条件和同样物理过程选项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式CRegCM具有较强的模拟性能和模拟能力,基本上成功地模拟了这次极端的降水气候事件。在某些方面,如地面气温和与陆面过程有关要素的模拟上,CRegCM的模拟结果要比NRegCM的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11.
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及其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中对陆面过程模式 (BATS)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地表物理量的年、季和日变化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采用热扩散方程模拟 7层土壤温度 ,模拟的温度可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在BATS的地表径流方案中 ,考虑了空间不均匀性的一般地表径流 (GVIC)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⑴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季和日变化。冬季土壤温度下层高于上层 ,而在夏季上层高于下层 ,这种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大约在 4和 10月份 ,这与实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非常一致。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各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时滞效应。⑵用南京和武汉站的资料 ,将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与GVIC方案进行比较 ,BATS地表径流方案模拟的地表水分分量 ,与总水量的平衡相差较大 ,而GVIC模拟的效果相对较好 ,地表总水量基本上与降水总量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12.
陆面过程研究是充分理解天气/气候/地球系统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本文全面梳理了当前用于数值天气/气候/地球系统模式的陆面过程模式研制的问题,建议了当前陆面过程模式研制中需加强和改进完善的关键内容。特别强调在新一代模式研发中建立包含人类活动的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特别强调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不同行业的预报预测系统或研究方法和工具。建议建设中国的集模式发展、数据分析、模拟方法、高性能计算、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示范为一体的陆面模拟综合集成平台,为天气/气候/地球系统模式提供陆面过程模式,为开展精细化的全球和区域陆面水文-气象-生态的预报预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一个简单的陆面过程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永久  曾庆存  王斌 《大气科学》1997,21(6):705-716
本模式为针对大气环流模式所发展的一个简单的陆面过程模式,它包含:(1)地表温度计算,(2)冠层叶面贮水量和土壤湿度计算,(3)陆面与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对于表面温度和含水量的计算,采用的是联立求解计算方案,即耦合计算。植被冠层叶面的辐射特性和冠层形态对冠层中的辐射交换的影响得到有效和尽可能简单的模拟。另外,植被的气孔阻抗、表面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通量和土壤中的水热输导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利用此模式开展了对两个不同覆盖类型的陆面过程的模拟,模拟和观测的表面通量、温度和湿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一个用于气候模式的简单冻土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建立和检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NCAR/LSM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简单的冻土过程参数化方案,并使用苏联6个站的水气象观测资料考察了耦合了新方案模式的气候效应。在新方案中,加入了对含冰量的求解和在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并使用Johanson的方案替代了模式中原有的土壤导热率的参数化方案,考虑了含冰量对土壤水热性质的影响。原模式和改进后模式的模拟结果的比较得到,冻土过程方案能够合理的模拟土壤列中的能量收支及水热性质随含冰量的变化。随着入渗的减少和径流的增加,春季的土壤湿度减小。因此,热通量的分配和土壤温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陆气相互作用(LAI)研究及陆面过程模式(LSM)研制改进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讲述了重要下垫面的研究,陆面构成非均匀性及由此产生的中尺度环流的重要性,进而对雪盖和干旱地区所做的工作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种陆面过程模式对径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径流在陆面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壤水的动态变化有关,而且会影响感热、潜热等其他通量的计算结果.作者针对陆面过程模式AVIM(Atmosphere VegetationInteraction Model)对产流描述的不足,改进模式中对径流的参数化方法.并将改进后的模式用于内蒙古的锡林河流域,以检验模式对径流的模拟能力.1991~1994年的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对径流的模拟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简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主要总结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状况, 对一些国际间合作进行的计划、试验成果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介绍和评述, 最后给出陆面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改进对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鲍艳  左洪超  吕世华  张宇 《高原气象》2004,23(2):220-227
利用改进的我国西北地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大气环流模式CCM3与原CCM3模式分别做了数值模拟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较原模式对东亚季风和西北干旱区降水的模拟能力有一定提高,对西北部分地区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有所改进。这说明通过观测改进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是提高CCM3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南京气象学院(NIM)5层陆面过程模式,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模拟和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陆面特征和地表能量特征。并将模拟值与根据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感热和潜热以及观测得到的净辐射、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M5层陆面过程模式可以模拟青藏高原夏季不同下垫面情形下的能量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及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基于大气边界层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一个森林植被效应的陆面物理过程和二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过程和局地气候效应方面的数值模拟试验。所得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果表明 ,应用该模式可获得植被温度、植被冠层内空气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 ;森林下垫面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比湿、湍流交换系数的时空分布和日变化特征。该模式还可应用于不同下垫面 ,模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 ,这将为气候模式与生物圈的耦合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