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  相似文献   

2.
小柳沟铜钨矿田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小柳沟铜钨矿田现已发现矿床4处,小柳沟铜钨矿床以赋存于云母角闪片岩,夕卡岩,夕卡岩化灰岩中的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高,矿物成分复杂,围岩蚀变发育,世纪铜钨矿床仅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物成分较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祁宝铜钨矿床以赋存于岩体接触带中夕卡岩型矿化为主,矿体规模较小,品位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贵山铜钨矿床以云母角闪片岩中似层状矿化为主,矿体规模小,品位较低,矿石成分简单,围岩蚀变较发育。其找矿方向为:小柳沟铜钨矿床西部,世纪铜钨矿床西部及北部,贵山铜钨矿床东部云母角闪片岩,灰岩及Ⅰ-Ⅱ级重砂异常分布区,花岗岩体接触带各石英脉。  相似文献   

3.
脉地田心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漾濞县,是一个受断裂控制明显的小型铜矿床,矿体分布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矿体呈脉状产于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中,含矿岩石类型简单,以褪色蚀变砂岩为主.矿体规模为小型,矿石氧化率为73.61%~92.64%,属高氧化率矿石.初步推测矿床成因为与“滇西红层”中的层间断层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安徽庐枞沙溪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袁峰  周涛发  王世伟  范裕  汤诚  张千明  俞沧海  石诚 《岩石学报》2012,28(10):3099-3112
沙溪斑岩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详细研究了矿床的蚀变特征及分带.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类型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从深到浅依次发育有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叠加钾硅酸盐化、长石分解蚀变和高岭土化等蚀变.确定了矿化特征、矿物生成顺序并划分了成矿阶段,即:钾硅酸盐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石英硫化物亚阶段和绿帘石-绿泥石亚阶段.基于蚀变及矿化特征认为,沙溪铜矿床的矿化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亚阶段是黄铜矿主要的沉淀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也对成矿贡献了部分铜质.与世界上不同构造环境的典型斑岩铜矿床对比认为,沙溪矿床总体上与这些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类似;与陆缘弧、岛弧、陆内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矿床在矿体产出位置、蚀变分带方面相似;而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与板内环境的德兴矿床在矿体位置、蚀变分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在脉体类型特别是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脉体特征上较为一致.因此,对于斑岩型矿床而言,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则控制了其蚀变、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肃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桦树沟蚀主岩型铜矿床属一种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床,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屋控性,但在矿田和矿区范围,矿体明显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作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源层及成矿年龄的分析认为:桦树沟蚀变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中元古代裂谷期铜的预富集作用,表现为含铜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加里东造山期,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铜活化迁移到构造破碎蚀变带进一步富集,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玲珑膨润土矿床产于晚侏罗世劳村及黄尖组沉积期的断陷火山盆地内。矿区共见膨润土矿层(体)9个,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顺层透镜状产出,具层控特点,个别为严格受断裂控制的脉状体。矿石呈土状、砂状等,主要蚀变矿物为蒙脱石,少量伊利石,具改型特点,浅部钙基土,至0m标高左右(当地地面标高45m左右)改型为钠基土。矿石在应用方向上具某一领域的单向性。各矿层在合矿岩系、成矿母岩及蒙脱石蚀变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经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一较典型的以后期表生成矿作用为主的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7.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个旧矿集区内与蚀变玄武岩有关的(似)层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的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的围岩玄武岩均发生蚀变,且蚀变强度与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对个旧卡房矿化玄武岩中的金云母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析,得到其坪年龄为(85.49±0.63)Ma,等时线年龄为(85.62±0.42)Ma,反等时线年龄为(85.59±0.81)Ma,三者基本一致,代表了变玄武岩的蚀变年龄及同期矿化年龄,属于晚白垩世,可与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吉松铅锌矿床位于为喜马拉雅板片拉轨岗日陆隆壳片成矿带内的康马-隆子铜铅锌银成矿带。通过对西藏错那县吉松铅锌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找矿方向的研究,笔者认为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铅锌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强蚀变中基性岩脉与炭质板岩的外接触带上,特别是硅化和绿帘石化等蚀变带是矿体有利的富集部位,围岩蚀变强弱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初步认为矿床为硅化破碎带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老挝南部普甘洪山地区叶腊石矿呈脉状、透镜状、薄层状产出,赋存于下-中三叠统一套酸性火山岩(T1-2λ)的断层、裂隙中,含矿母岩主要为一套灰白色-褐黄色流纹岩及酸性火山碎屑,局部围岩蚀变表现为弱的硅化、高岭土化和地开石化,矿床属火山热液交代蚀变矿床。  相似文献   

10.
卞雄飞 《地质与资源》2012,21(4):390-394
通过对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的蚀变类型的详细研究,识别了矿床蚀变的3种主要类型: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和长石分解蚀变.前二者为矿区早期形成的蚀变,长石分解蚀变形成于晚期.钾硅酸盐化蚀变主要以黑云母化、钾长石化为特征,青磐岩化以脉状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的发育为基本特征,长石分解蚀变则发育绢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硬石膏等矿物.研究认为矿化与石英-辉钼矿±硬石膏±黄铜矿±黄铁矿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脉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刘明  宋国争 《吉林地质》2019,38(2):60-63
本文通过对长白县马鹿沟高岭石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马鹿沟高岭石矿赋存于三叠系长白组中,其成因为火山沉积-热液蚀变型,成矿物质来源于酸性凝灰岩,成矿时代为三叠纪晚世,矿体围岩主要为凝灰岩、角砾凝灰岩,且普遍发生高岭石化或地开石化。  相似文献   

12.
The kaolinite rocks are very abundant in China coal mea-sures,most of which are very pure,excellent and in goodquality for industrial use.The geological feature,occurrence,origin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largely different from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kaolins.The kaolinite rocks in Chinacoal measures are marvelous,but a large-scale kaolinite de-posit is rare in the world.The origin of kaolinite rocks in thecoal measures is under debate for a long time(Liu and Zhang,1 997;Liang,1 995;Boho…  相似文献   

13.
王玉生  李文君 《铀矿地质》1995,11(3):140-146
中新生代时期,华南东部地壳经历了挤压-松驰拉张-局部裂解的演化过程。相应地发育3期火山活动,构成初火山族回、主火山旋回和破火山旋回。破火山使回出现双峰式岩套,标志着已进入胚胎型裂谷演化阶段。火山岩型铀矿具有破火山族回成矿、破火山旋回活动带控矿、二次迭加富集特性,可称其为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划分为体型、层型和脉型3种形态类型和相应的勘查模式。华南东部破火山系列新不整合脉型铀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在花岗岩基底上发育的破火山旋回构造-岩浆杂岩区,是今后寻找大型铀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天台地洼型含金银铅锌矿床定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应用微结构物理类比法和成矿实验模拟法,研究了赋于中国东南地洼构造层中含金的银铅锌矿床的定位成矿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大气降水活化、萃取地洼火山岩系中成矿元素的非定位过程和热液爆破角砾化系统定位成矿过程。显示出这类矿床具有:成矿热液是由隐伏深成岩对下渗大气降水的加热,流体源于岩浆水及大气水;近南向高角度断裂制约的双循环体系,以及成矿作用双机制(矿源层中活化、萃取机制和热液爆破沸腾沉淀机制)等特点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查明韩城矿区11#煤层底板(南区)和煤层中、下部(北区)有一层厚0.60~1.30m的高岭岩矿层。其厚度稳定,储量丰富,为一大型高岭岩矿床。矿石成分纯,高岭石含量在95%以上,Al2O3含量高,SiO2含量低,TiO2含量较高,Fe2 O3含量低至较高。可作为生产超细煅烧高岭土及4A分子筛等产品的原料,有较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银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银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以及矿床形成的“层”、“体”、“位”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银矿床形成过程中,构造位及矿源体对银矿床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统计资料表明,产于不同规模的断裂破碎带中的银矿床(点)占矿床(点)总数的65.7%,而与火成岩体有关的银矿床(点)占总数的84.8%;银矿床的最佳成矿地质条件为有利的“层”、“体”、“位”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7.
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友梅  杨蔚华 《矿物学报》2001,21(4):699-704
本文通过对矿区火山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利用TiO2-K2O-P2O5、Th-Hf-Ta、Zr-Nb-Y三角图和不相容元素配分模式的环境识别图解,得出与前人不同的结论。认为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火山岩为大陆板内碱性玄武岩系列,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是东冈瓦纳大陆东北部边缘的碎片。  相似文献   

18.
张和纬 《矿床地质》1986,5(3):68-74
前言红泉膨润土矿床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 既有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还有一定数量的镁基膨润土;(2)在一般情况下,钙基膨润土在上,钠基膨润土在下,然而红泉膨润土则具有相反的空间分布,即所谓“逆向”分布的现象。红泉膨润土矿中镁基膨润土的发现和研究,不但丰富了膨润土成矿规律的认识,同时还为镁基膨润土的物化工艺性能及应用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茂名高岭土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良赫  金振清 《现代地质》1992,6(4):431-436
本文对茂名高岭土资源的地质、矿石、选矿工艺、产品性能和应用等内容做了研究和论述。茂名高岭土是我国罕见的优质高岭土,作为涂料,高岭土的质量可与英国S.P.S.土和美国的ALPHACOTE土相媲美。茂名高岭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将改变我国依赖进口造纸涂料高岭土的不合理局面,而且有可能打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