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岩石评价仪(R0cK EVAL I)对某凹陷30块生油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在热解实验中,用类型指数、生烃潜量、最大热解峰温Tmax、等指标对上侏罗统3个层位的生油岩进行了母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富的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生烃量要比相同的已成熟生油岩高得多,说明选择未成熟生油岩热解对评价其生油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另2个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模拟实验中,得到了生烃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生油岩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镜煤和亮煤的生烃潜力,并根据分子化石探讨了它们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亮煤的生烃潜力大于镜煤,其形成时泥炭沼泽内的覆水程度、还原程度和凝胶化程度都高于镜煤,且它们的水介质pH值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孙旭光  金奎励 《沉积学报》2000,18(4):590-594
基质镜质体是华南晚二叠世煤中的主要组分之一,其在煤中含量的多少、生烃潜力的大小、生烃特性等直接影响到该区煤成油气资源的评价。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对贵州水城晚二叠世(P21)龙潭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分别为191.99mg/g和250mg/gTOC,远高于丝质体的生烃潜力(26.17mg/g)和氢指数(35mg/gTOC),而小于树皮体的生烃潜力(297mg/g)和氢指数(491mg/gTOC);基质镜质体热解烃类组成中以轻质烃为主,湿气次之,可见本区基质镜质体不但能生成气态烃,而且能生成一定量的液态烃,这归因于其中所含大量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生油窗”温度范围为375~475℃,主要生烃温度区间为400~450℃,其中415~430℃为生烃高峰期,420℃处产烃率最高。基质镜质体这种在高成熟度下(大于VRo1.0%)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城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烃类组成及生烃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学报》2000,18(4)
基质镜质体是华南晚二叠世煤中的主要组分之一,其在煤中含量的多少、生烃潜力的大小、生烃特性等直接影响到该区煤成油气资源的评价。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对贵州水城晚二叠世(R12)龙潭组煤中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基质镜质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分别为191.99mg/g和250mg/gTOC,远高于丝质体的生烃潜力(26.17mg/g)和氢指数(35mg/gTOC),而小于树皮体的生烃潜力(297mg/g)和氢指数(491mg/gTOC);基质镜质体热解烃类组成中以轻质烃为主,湿气次之,可见本区基质镜质体不但能生成气态烃,而且能生成一定量的液态烃,这归因于其中所含大量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生油窗”温度范围为375~475℃,主要生烃温度区间为400~450℃,其中415~430℃为生烃高峰期,420℃处产烃率最高。基质镜质体这种在高成熟度下(大于VRo1.0%)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道秀  林洪枝 《沉积学报》1997,15(2):173-178
本文主要应用透射光、反射白光和荧光相结合的综合光学法对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份进行了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并采用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新技术对镜质组份中的超微组份进行研究。通过热解模拟剖析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1)发现了本区显微组份的独有特征,即镜质组本体中镶嵌有丰富的壳质和腐泥组份,并命名为壳镜组,同时结合无定形的细分,划分了壳镜组的亚组份。(2)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进行了划分定量。(3)盆地烃源岩共划分了三种类型、七个显微组份组合,其中A2,B1是主要给合,其次是B2,明确了壳镜组和超微类脂体是主要生烃母质。(4)研究了不同显微组份组合的生烃潜力,壳镜组具有单位有机碳生烃潜力高的特点,肯定了盆地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能力,选择宁夏灵武煤田延安组的对象,对其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下不同沉积相源岩进行热解分析,划分其生油岩类型或有机质类型,分析了不同沉积相源岩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8.
镜质组是腐殖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其结构极为复杂。采用单一的实验手段,很难对镜质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低温热解、高温热解及TMAH在线甲基化热解3种瞬时热解方法,对镜质组结构中吸附烃、与大分子相连的支链基团中非极性及极性组分分别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烃特征决定于镜质组类型及成熟度两种因素。均质镜质体吸附烃以芳烃为主,而基质镜质体吸附烃以正构脂肪烃为主。热解产物中,芳烃所占比例随基质镜质体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大;基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正构脂肪烃,其次为芳烃和酚类,而均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酚类,其次为芳烃,脂肪烃所占比例较小。TMAH甲基化研究表明,镜质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而脂肪酸有可能是煤成油的主要母质来源之一。镜质组不同条件下的热解产物特征说明,不同镜质组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并对其生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内发育多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并形成了多套优质生储盖组合。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下组合目前勘探关注的重要层系,但尚未取得重要油气勘探突破,该成藏组合是否存在烃源岩是该层系油气勘探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下奥陶统湄潭组主要为一套陆棚相泥页岩沉积,分布广、厚度大,其生烃潜力备受关注。基于地层发育特征,通过岩性组合分析、古生物鉴定和微量元素测试,并结合有机质丰度(TOC)参数,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在湄潭组沉积期存在川南和川北两个沉积中心:川南沉积中心厚度大,但砂岩或砂质含量多,不利于烃源岩发育;川北沉积中心湄潭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页岩和粉砂质泥岩;疑源类化石和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沉积环境利于烃源岩发育,TOC达到一般烃源岩标准,因此认为川北地区存在湄潭组烃源岩沉积中心。通过湄潭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源储匹配成藏解剖,结合烃源岩空间分布预测认为,湄潭组烃源岩能为川北-川东北地区上寒武统-奥陶系油气成藏提供烃源保障;以湄潭组为烃源,可形成上生下储、源储通过不整合相接的"湄潭组生-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储"有利成藏组合和下生上储、源储通过断层相接的"湄潭组生-中奥陶统宝塔组储"的潜在成藏组合。湄潭组生烃潜力的确认和2种成藏组合的建立,扩大了川北-川东北地区勘探空间,对上寒武统-奥陶系实现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层段不同岩性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系统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可将研究区烃源岩划分为A1、A2、A3、A4和B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形成环境和生烃潜力存在差别,其中A1类烃源岩(长7油页岩)生烃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烃源岩;A2、A3类烃源岩(主要为长7暗色泥岩)生烃潜力中等,为次要烃源岩;A4和B类烃源岩(各油层组大套砂岩中夹杂的薄层泥岩或碳质泥岩)生烃潜力相对较小,为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镜煤和亮煤的生烃潜力,并根据分子化石探讨了它们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亮煤的生烃潜力大于钻进,其形成时泥炭沼泽内的覆水程度、还原程度和凝胶化程度都高于镜进,且它们的水介质pH值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镜质组反射率抑制及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镜质组反射率的抑制常发生在以下情况:①高含量的壳质组和(或)腐泥组;②厌氧、还原的沉积环境;③特定的古植物群落;④特定的岩性。介绍了产生镜质组反射率抑制的机制及识别抑制的方法,比较了采用镜质组化学组成法、镜持组反射率和荧光相结合方法(VRF)。氢指数-R0图版法、多显微组分荧光变化方法(FAMM)校正抑制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煤镜质组反射率人工测定与自动测定的各自特点,给出了与人工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的自动测定方法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自动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于人工测定结果。;区分能力与人工测定相当。  相似文献   

14.
荧光法判别镜质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生油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鉴别富氢镜质体与贫氢镜质体。通过原煤和镜质组样品热模拟液态烃产率与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找出与达到生成、排出液态烃产率的要求值相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界限值,并经热解分析的产油指数校验后,作为划分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的定量界线和评价腐植煤生烃排烃潜力的另一个煤岩学定量标志。在一定的荧光测试条件下,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相对荧光强度的界限值定为I546nm0.30%;I650nm0.46%。  相似文献   

15.
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高温高压实验和构造煤样的化学结构演化特征,阐明了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是其微观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又受到应力和变形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真实地记录了构造变形历史中应力作用和应变环境等特征,是进行煤田构造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演化的地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高温高压实验和构造煤样的化学结构演化特征,阐明了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是其微观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又受到应力和变形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真实地记录了构造变形历史中应力作用和应变环境等特征,是进行煤田构造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灵武煤田煤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灵武煤田含煤岩系延安组煤岩显微组分的甾萜类化合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沉积环境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及不同沉积环境中同一显微组分(镜质组或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有着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博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物差异和随煤阶的变化。较强 原型镜质组明显比同煤阶较弱还原型镜质组含有较多的脂类结构,较少的芳环结构。随煤阶的增高,镜质组结构向芳环晶化程度增强的方向演变,芳香度、面网间距、晶核高度和宽度及芳环层数等结构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丽洁  李光宣 《地球化学》1996,25(4):339-345
本文对云南楚雄中生代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进行了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恢复的尝试。该烃源层在盆地中具有不均衡热变的特点,南北之间的R0可由0.8%变化到4.5%不等,东西向的差异也很明显。在各区因排烃量不同而造成有机质残余率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恢复其原始有机质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以便进行合理的油气资源评价成为该盆地勘探工作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生源相近、成煤环境类似而成熟度极低的本区晚第三纪煤系和上三叠统变质最低的华坪煤系样品,按不同温阶进行系统的外加温、外加压生烃排烃模拟实验,从而分别编制出热演化程度与其排烃率(R0-HC排)和有机碳损耗率(R0-C损)的关系曲线。利用楚雄盆地上三叠统煤成烃源层相同比例尺的残余有机碳平均含量等值线图和平均R0等值线图叠合,获得两种曲线的若干交汇点。基于各交汇点的R0值和经过换算的有机碳损耗率,分别从R0-C报和R0-HC排曲线上求出各交汇点已损失的有机碳百分率和已排出烃类的百分率,从而恢复了各点所在烃源层的原始有机碳丰度和原始产烃潜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