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10月10日在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据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发震时刻为标准时(GMT)10月10日12时25分,震级为 Ms 7.7,震中在北纬36.4°,东经1.3°。这次地震在阿尔及利亚灾区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现根据1980年10月10日至11月8日的外电报道和英国《自然》1980年第287卷5783期的有关报道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3.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1980年11月7日刊载莱纳(Urban C.Lehner)题为《重视地震的日本人坚持观测鲶鱼》的特约报道:日本和美国的加州两地区的面积大小相仿,并且都与太平洋相邻。两个地区都有地震发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地震是两地区的共性。但这种想法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美《地震情报公报》1980年第12卷3期刊登一篇图金德(Tom Tugend)对加州大学地震工程学教授杜克(C.Martin Duke)的访问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日本《读买新闻》1980年5月27日刊登了题为《注视根室近海——地震预知连络会确认色丹地震前兆》的报道,摘译如下: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于1980年5月26日在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会馆召开了第50次例会,会长萩原尊礼(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报告了日本列岛各地的地震、地壳活动的近况。会上讨论了1980年2月23日在北海道根室  相似文献   

6.
美《纽约时报》1980年11月16日刊登题为《预报秘鲁和智利8月有大地震》的署名文章,报导了美国地震学家布雷迪(Brian Brady)和斯彭斯(William Spence)预报南美将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刊《开放的地球》(Open Earth)1980年第10期刊登史密斯(P.J.Smith)撰写的题为《地震预报现状》的文章,译载如下:今年早些时候,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吸引了那么多人的注意力,以致发生在以南几百公里的加州的一些相当大的地震都被忽略了。这些地震本身并无更多惹人注意的地方,因为它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内华达山区,远离繁华的太平洋岸。可是,加州最近的这些地震,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伤人,却预示着可能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探讨地震预报》专辑作为《地震预报研究论丛》的第二卷(作为第一卷的《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专辑已在本刊1980年第8期〈总第20期〉封三上作了简介),是1980年3月31日至4月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地震预报研究国际讨论会”的论文集,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伊西卡拉(A.MeteIsikara),福格尔(A.Vogel)和索伊萨尔(Hüseyin Soysal)联合主编,并由韦格(Vieweg)出版社1980年出版。全集约为700页,附有许多插图,价格约90美元。现根据该出版社对该书的宣传材料编译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美联社东京1980年9月4日电和《纽约时报》1980年10月20日的报导:1980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日本举行了第二次年度东京—东海地震准备训练。参加此次训练的有280个城、镇、村庄的430多万人。尽管举行这样的训练,但其价值仍然值得研究,因为有些地震是预报不出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对一次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时间作出预报。在这次准备训练中,数十万日本小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4月25日报道,日本政府在1980年4月25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国土厅提出的1980年度的“防灾白皮书”。在1978年度防灾措施概况基础上拟定的1980年度防灾重点是:(1)地震预报的研究;(2)原子能发电站的防灾对策等。有关重点防灾预算的投资总额为二万五千亿日元,比1978年增加了9%。1980年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工作是:(1)  相似文献   

11.
美刊《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第12卷3期刊载斯顿普(Brian Stump)的文章:《地震警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台管理程式》,摘译如下:地震台和校警办公室响起了警铃。此刻是凌晨3点整,浓雾笼罩着旧金山。世界某地刚刚发生了一次地震。校警给值班地震学家家里打电话,告诉警铃被触发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科学家》1980年12月号登载新泽西拉特格斯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卡尔(M.J.Carr)撰写的题为《颤动的地球》的文章,其中谈到潮汐力与地震发生和火山活动的关系,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兆主要表现为: (一)小地震活动 (1)1978至1979年,石棉—康定—乾宁出现了密集的小地震条带,在其两端的康、泸、九地区与乾宁、道孚地区形成两个空区,但1980年此条带趋于消失。(2)根据统计,四川全省连续6个月以上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以后,往往要发生一次6级以上强地震。这次地震前四川省从1980年4月25日到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时代周刊》1980年12月8日“科学栏”登载一篇题为《预报地震:一种没有把握的艺术》的署名文章,摘译如下:中国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使得科学家们认为这次预报再一次表明地震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地震情报公报》1979年第11卷5期刊登多伊尔(Hugh A.Doyle)撰写的题为《澳大利亚西部加杜克斯(Cadoux)附近1979年6月的地震》的文章,摘译如下: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地震活动最为平静的一块陆地,因而,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也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979年6月2日澳大利亚西部的小城镇加杜克斯因受到一次中等强度地震中的第2个地震  相似文献   

16.
苏《地球物理学》杂志1980年第11期载文介绍博尔特(B.Bolt)著的《地震学入门》(Earthquake:A Primer)一书,摘编如下:著名地震学家、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博尔特著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西部片区编图验收会于1983年3月23日在成都省军区招待所召开,历时七天,并于3月29日结束。《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国家地震局1980—1985年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自82年5月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在各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经参加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各省(区)地震构造图的  相似文献   

18.
《大地构造物理》杂志1980年6月第65卷3~4期刊登了鲁普克(J.Rupke)对《喜马拉雅大地构造地质》(Tectonic Geology of the Himalaya)一书的简介。该书由萨克拉尼(P.S.Saklani)编辑、新德里今日明天出版公司1978年出版。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报刊1980年6月30日至7月4日的报道,日本伊豆半岛震群从6月25日开始,直到7月7日仍在不断发震,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26次以上。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生了这次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6.7),震源区在伊豆半岛东方的川奈崎近海,震源深度大约10公里。日本东部相当广泛的地区受到了此次地震的袭击。它仅次于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20.
美刊《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第12卷第5期刊载霍尔(N.Timothy Hall)和格拉里(John Glare)撰写的题为《加州流动地震展览》的文章,译载如下:绝大多数加州人都知道他们居住在地震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居住的这个州为什么这样备受地震的折磨。哪怕是有少数人对下一次不可避免的袭击他们州的大震有适当的准备也好。自1906年劫掠旧金山地区的大地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