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而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可缩小预报区域。  相似文献   

4.
乌什地震系列和地震序列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若平 《内陆地震》1989,3(3):275-280
1987年1月24日,乌什东北发生了M_S=6.4级地震。这次地震打破了乌什地区自1971年3月两次6级地震后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平静,同时,也终止了南天山地震带(不包括喀什、乌恰区)近十年的平静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本文目的在于把强震组成系列,分析其活动特征;判断系列的分支——地震序列的规律性;进而估计出乌什地区未来地震活动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90,4(2):156-160
一、引言 地震活动期、幕的划分是地震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有助于认清地震的历史背景和对未来地震形势作出判断,而且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目前关于活动期、幕的划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预测 解决开幕、闭幕和幕长三要素,所采用的方法有:(1)类比均值法;(2)内结构有序分析;(3)幕长与天文周期对比;(4)特征图象法等。 2.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6.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活动断裂构造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应变能释放的结果。地表建筑,构筑物的地震破坏与地震形变带均匀为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所以它们必然具有相同的力学性状特征。本文通过国内外一些强烈地震震害实例,充分论主下了地震地面运动卓越方向的存在,并指出了它在抗震防灾及工程抗震和震害预测预防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1997年1月1日在墨西哥米却肯州沿海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文章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同时概要介绍了墨西哥的地震,火山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1.前言河北地震带位于太行山东麓,从磁县起经邢台、河间、北京及唐山附近,止于燕山南麓。总体走向为北东向,长约900km,宽约150km。在历史上,这条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强烈而又频繁,其中M≥6(3/4)级的地震分布在其两端,M≤6(3/4)级的地震分布于其中部。华北  相似文献   

10.
7 地震预测是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一次预测成功,必须首先明确地陈述所预报地震的时间间隔和地点范围的发生概率,还有震级下限.这里要附加两个重要的要求:第一个实用性的要求是要求震级的下限适合于社会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对那些具有破坏性的强震感兴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需要而言,预报的时间间隔可以用天来计算;而对发达国家,这个范围就可以更宽一些,甚至可以用年来计算.因为发达国家可因此采用相应的防震措施,比如引导人力物力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年度(中期)地震趋势的预报进行了跟踪分析和预测依据的审视,同时对监测预报方法的局限和预报思路的拓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震资料后,指出:东亚地区存在52—53年的地震重复周期。简称东亚地区强震活动的50年周期。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根据全球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的矩震级来看,全球地震活动亦存在54年的周期。从而表明了东亚地震活动与全球地震活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1200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410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60°E-160°E,20°S-60°N)的地壳上地幔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成像. 结果表明,从上地壳到7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为高速分布,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 自地中海经土耳其、伊朗、喜马拉雅山到缅甸、印尼群岛的特提斯汇聚碰撞带,显示为低速异常链. 从85km至25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巨型低速异常带,西部地区为高速异常分布.以东经110°E为界,东西两部分岩石圈、软流圈的结构与深部动力过程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界线以西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地幔热物质上升)引起的岩石圈拉张减薄区.  相似文献   

14.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72,自引:20,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1200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挑选出410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60°E-160°E,20°S-60°N)的地壳上地幔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成像. 结果表明,从上地壳到7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为高速分布,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 自地中海经土耳其、伊朗、喜马拉雅山到缅甸、印尼群岛的特提斯汇聚碰撞带,显示为低速异常链. 从85km至250km深,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巨型低速异常带,西部地区为高速异常分布.以东经110°E为界,东西两部分岩石圈、软流圈的结构与深部动力过程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界线以西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地幔热物质上升)引起的岩石圈拉张减薄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文献[1]、[2]的某些结论和结果作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应用极值理论和b值方法对华北地震区未来50年的地震危险性和活动水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震级档次地震发生的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浅源中强地震的成组活动特征。依据地震成组活动特征推断本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滇西地区(23°.8-28°N;97°.0-101°.5E)1966年1月-1996年7月89个ML≤4.7的小地震震群资料分别总结出滇西地区H,K,U,η,b,△M参数的判别指标和地区特征。着重讨论了小地震震群与云南及邻区中强震关系,以及综合利用上述参数尝试预报未来中强震。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本文对地震预测的难点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实质在于缺乏对地震发生规律性的认识。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些年来欧洲、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实际情况表明,国际上虽对地震预测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地震预测研究仍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然而,要期望取得突破,尚需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钻孔应变资料预报新疆伽师强震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钻孔应变资料预报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钻孔应变异常的基本特点.伽师地震前距震中250km的乌什钻孔应变趋势变化一反常态并且短临阶段的应变值出现突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具有时空丛集分布特点。在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结束云南地区20世纪第Ⅳ强震活跃期后,21世纪强震活跃期首发大震研究成为地震形势跟踪的重点。2011年3月24日,滇、缅交界缅甸境内发生孟帕亚7.2级地震,震中距中缅边界仅80km。该地震的动力及地震带、区归属对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活动统计特征及其大震形势研判有重要影响。根据地表破裂及余震的空间展布等证据判断,发震断裂为穿越中缅两国的NE向孟帕亚-勐腊断裂(国外称之为Nam Ma断裂)。事实上,北起云南腾冲、龙陵一带,南至泰、缅、老交界地区,近等间距平行展布一系列包括孟帕亚-勐腊断裂在内的NE向断裂,其中绝大多数在历史上都发生过7级地震,而这些7级地震在空间上又构成了一条非常清晰的NNW向地震密集条带,它同样穿越了滇、缅、泰、老多地。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现今地壳运动状态及地震活动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孟帕亚7.2级地震与传统划定的云南地区西南部的地震活动动力同源,构造相连,应归属滇西南地震带上的地震;进而应纳入云南地区6.7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的统计研究中。由此认为,缅甸孟帕亚7.2级地震拉开了云南地区21世纪首轮强震活跃期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