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山 《气象科技》1982,(3):81-83
研究农作物生育状态在天气和气候影响下的时空变化规律,是农业气象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苏联虽然已建立了包括专业农业气象站、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水文气象站和农业气象哨在内的农业气象观测网,但是,由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性大,仅根据观测地段上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已不能满足客观的需要了。因此,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开始研究农业气象遥感观测技术和设备。在苏联,先研究出光度法以探测植被参数。这个方法建立在作物群体生产力及其结构特征(地上植物质、投影覆盖面积、植株密度、叶面指数)与可见光不同谱段上群体亮度系数之问存在的关系。经验证明,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气象局农业气象研究工作是由农业气象研究所(FIA)负责的。该所同气象局其它部门紧密协作,并代表气象局各部负责协调气象和农业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在农业气象研究所各研究单位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科院的研究之间始终存在着协作关系,这可以通过过去若干年里在有效地解决作物、果树栽培、温室和仓库气候等研究任务的事实中得到证明。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长年协作的单位是农科院及其土壤肥力研究中心。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以来气象局的一个研究小组同该研究中心协作已就植物生长与天气的关系问题和评价土壤水份含量的方法问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后者还被苏联用来解决乌克兰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评价问题。五十年代初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气象研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即可编制、发布重要的农业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以及荷兰农业大学研究生基金会、荷兰世界粮食研究中心等于1983年11月21日—12月3日在荷兰瓦赫宁根举办了一期名为“农业产量模拟:天气、土壤和作物”的国际训练班。作者参加了该训练班的学习,现将荷兰的农业产量模拟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概况目前,随着农业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模拟方法正在农业研究中逐步得到应用。农业产量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验统计方法,即通过统计手段,建立农作物产量与外界条件(主要是天气)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动态模拟方法,考虑到作物生活在土壤-作物-大气这一复杂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病虫气象是研究农作物病虫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学科。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一学科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有不少是过去工作没有涉及到的或报道不多的新内容,这说明病虫气象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病虫发生消长和外界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二是研究病虫的农业气象预测。本文对近年来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并相应地提供部分国内有关文献以供参考。一、病虫发生消长和外界天气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外界天气气候条件与病虫的发生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直接影响病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从而造成病虫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  相似文献   

5.
连山 《气象科技》1982,(2):61-65
农业是露天作业,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极大。即使在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每一项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还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例如,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合理布局、新品种的引进、病虫害的防治、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农机有效工作等等都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天气气候条件。因此,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就成为栽培管理技术现代化中的至关重要的课题。农业栽培水平愈高,愈需要气象科学的保证,趋利避害,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和降低成本! 苏联农业气象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全苏农业气象科学研究所专门成立了农业技术农业气象论证处。在菲道谢耶夫教授指导下就确定合理播种期和播种量、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的农业气象依据方面进行了25项技术方法性的研究。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拿大主要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对天气与气候条件的要求、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原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和发展趋势,选择6个关键性气象因素(极端气温、强降水、强风、冷冻、土壤极端水分和作物生产有效热能条件),开发和评价12个农业气象临界指标(寒潮及热浪天数、日及旬最大降水量、日最大风速、强风天数、无霜期及冰冻期天数、标准降水系数、季节性水分亏缺、作物生长有效积温和累积热能单位).这些指标可供在该国各农产区科学规划和合理发展各类农田作物生产,包括喜暖性和喜凉性一年生草本作物,越冬性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及木本作物.该研究还依据该国这三类主要农田作物对临界温度和水分的需求,以及加拿大农田作物生长期和越冬期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建立了在任意农业生产年份中各类农田作物生长起始和终止日期的模式.本研究结果能用于指导该国将来在不同农产区适地适时种植适宜的农田作物和高效地经营与管理农场,同时可为农业生产咨询、政策制定和合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供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类似的科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玉亭  王春乙 《气象》1984,10(5):24-26
研究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物产量预报,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实际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并不是完整的农业产量预报,因为农作物产量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品种、肥料、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只分析外界条件和产量的关系,往往造成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作物生长动态模式是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如采用干物质累积量、有效分蘖数、穗数、粒数等惰性因子,并考虑未来将出现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原理这里所说的天气-作物分析模式的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的乘积,(简单地说)其中每一个因子都代表着不同发育期内作物特定反应(例如产量)和被选择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这些因子数值表达的所有效应可以互相影响,而不能像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那样相加。这种模式不需要作物和环境基本过程的公式化的假设。这样,对输入资料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而输出的资料主要取决于输入资料,但也不像模拟模式那么详细。因此,当只有气候资料可利用时,这种天气-作物分析模式是一种分析作物对天气和气候变化反应的实用的研究工具。为了计算作物对气候或者说对农业气象资料反应的系数,在这种模式里,可以采用常规的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地研究作物产量与各地农业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近年来,苏联一些农业气象研究人员,相继使用生物监测法。所谓生物监测法就是按植物器官发生(个体发育)的各个发育阶段观察其生育过程,它可以比按一般发育期(物候期)观测及早发现不利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见表1),找出植物生长的临界期(关键期)和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作物最佳栽培提供农业气象建议,以便充分发挥农业气候资源的作用。这一方法已在有关学科中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频繁出现气候异常以来,美国的农业气象研究工作就转向以天气、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测定作物层及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变化过程(如气流的扩散,热、水、能量的乱流、平流输送和交换等);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作物对水分的利用;风和能量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与效果;农业病虫害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遥感技术、卫星资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气象情报在农业领域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工作普遍确定了作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而且研究结果已用于农业计划和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3月初以来,柳州地区气象局在地市科协大力支持厂,组织有领导、工程师等2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春播气象服务宣传队,先后分乘地市提供的四辆宣传车,赴8个县(市)29个圩镇,开展春播天气服务和“科技集市”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是促进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条件。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民对气象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农村这一形势,满足农民运用科学致富的要求,我们在春播期间深入农村圩镇,一方面关心了解农村生产,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今年天气趋势和展望,特别  相似文献   

12.
呂炯  段化戈  冯秀藻 《气象学报》1959,30(3):277-285
农业气象作为一门科学来讲,在旧中国是毫无基础的。历代的反动政府从来就不会想到要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气象科学,因此解放前,无论在气象部门或者在农业部门,都没有人研究农业气象这门科学。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天气和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的规律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当时固然起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就是在今天,流传在广大农民中的许多农谚和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法也仍然是很有用的。一些古代书籍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气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气象的发展历程,并将现代农业气象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初创起步阶段、70—80年代恢复发展阶段及9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从作物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研究、作物产量预报和遥感估产技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与生态影响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现代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从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农业气象科研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有关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气象现代化观测技术研究、作物生态系统模拟与定量化评估技术研究、设施与特色农业气象及现代生物技术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农业气象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顺全 《四川气象》1995,15(4):59-59
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天气与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地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克服不利的气象因素,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各级气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课题,为各级政府研究决策的中心任务之一。 1 气象与农业生产 就农业生产而言,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极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种类、品种、熟制的地理分布和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说,农作物的丰欠很大程度取决于天气、气候的好坏。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作物产量一天气相互关系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对于解决一些实际和理论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研制供业务应用的作物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制定发展农业的长远规划以及修订国家的粮食和外贸计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世界粮食危机时起时伏的今天,它不仅受到国内外各专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各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加强作物产量—天气关系的分析和产量预测模式的研制,企图建立一个客观的可供业务使用的粮食生产警报预报体系,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对作物生产进行定量与定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天气与产量     
由于要求预告与天气预报有关的作物产量,在天气和产量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典型的分析方法是产量与单一气象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关。大后美保(1945年)在这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他拟出一个表明产量由几个变量影响的方程式:这里γF是产量指数,σ(x_i)是气象因子(x_i)的标准差,f(x_i)是产量和气象因子x_i之间的回归方程。他把γF称做“气象生产率”或“天气生产指牧”。使用这个方法,日本每个县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我省九六年农业生产形势喜人,主要粮豆作物播种期集中。一次播种拿全苗,主要产粮区苗齐苗壮,植株长势好于常年;作物抽穗、开花授粉和灌浆成熟等关键过程都较正常,作物均在霜前成熟;粮豆总产可望达到450亿斤以上,比去年提高一成多,创历史最高记录。这与扩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和省委省政府重视抓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今年农作物生长季农业气候条件较有利,农业气象灾害较轻。为了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以便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开展全省农业气象服务,现将九六年我省农业气候条件及其对全省各地农业生产的影…  相似文献   

18.
建立对所有主要农业生产部门都有效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是六十年来农业气象学发展的主要成果,这一系统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典范。同时为进一步高速度地发展农业气象学和提高它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谈谈扩大和加深农业气象学科学基础的可能性。最近10~15年内对于“土壤-作物-大气”体系的认识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研制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消耗、矿物质营养等最重要的植物生命过程的数学模式,决定生态  相似文献   

19.
就作物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以及气象因子在这些模拟应用中的重要性作了综合论述.为了说明气象和气候变率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农业气象要素(包括最高和最低气温、太阳辐射及降水量)被当作作物模拟模型的基本输入因子.多数作物模型使用的气象资料为逐日值,因为很多地区没有更小时间尺度的观测资料.气象及其它输入数据均采用标准文件格式,这有利于数据在不同模型中使用.如果输入因子缺少或数据丢失、无效,将会影响到作物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利用天气发生器随机生成的逐日气象数据可以解决数据丢失或序列较短的问题.当然,模拟时要尽可能采用气象观测资料,以确保作物产量模拟值的准确性,这在热带地区显得尤其重要.许多作物模型用来进行产量预报和决策管理,作物产量及其相关变量的预测变率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由天气气候条件的短期与长期变化所致.模型的产品可用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提供给农户和其他关注农业生产的人们.作物模型也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最近,作物模型又用于气候变率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研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农场主、农业咨询人员以及政策制定、决策者等模型的使用者也将越来越多.历史资料和作物生长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短期、中期、长期天气预报将在这些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在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过程中,应搞好农业气象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天气,农气和农业相结合,科研,业务和应用相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充分重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际服务经验,主要探讨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发展思路和途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