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水”这节教材中,概念较多,理论性极强,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是: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地形的变化”一节,主要阐述了地形是变化的和地形为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着重阐明了有关地形演化的基本原理。本节内容中抽象而难于理解的知识较多。为较好地落实本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地理教材拉丁美洲第一节“政区和自然环境”是学习拉丁美洲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文总共安排了13幅插图,充分体现了图像的重要性。根据本节课文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重点突出了地图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徐伟 《地理教学》1994,(2):36-37
在“南美洲概述”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和运用了图象,表解、数据等直观方法,配以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反映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中国地理》“地形概况”一节的教学时,对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为了在一节课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恰当的教学行为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由教研员与执教老师一起精心准备(备课、试讲),然后与听课、评课老师一起观摩。其实,笔认为,真正能给教师带来启发的应该是这节课的设计过程,比如试讲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解决、产生怎样的效果差异。将这些幕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呈现给听课、评课老师,或许更有研讨的价值,教师也更容易认同与接受这节课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教学中,我使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作为教学的素材,并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结合诗词和民谣,为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意境,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试以“天气和气候”一节为例:  相似文献   

9.
吕红 《地理教学》2005,(8):41-42
“澳大利亚”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备课,学习第一个标题——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时,教学一直很顺利。  相似文献   

10.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一册第四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讲述气候知识的关键所在,理论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讲解图表、联系实际、巩固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徐伟 《地理教学》1997,(2):26-26,25
在“欧洲西部自然环境”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图表,通过读、讲、练与学生共同完成需填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化等方面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节课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土壤”一节内容不是高一地理的重点,但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构成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因此,教材安排“土壤”这一节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住在城市的学生对土壤太陌生了,也许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水泥地。所以,如果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于是,我改变了“土壤”这一节的教学方法,没想到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17.
吴月英 《地理教学》2001,(3):21-21,20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高中地理(发达地区版)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生产及其地域类型”中的最后一个专题,具有“总结”的性质。它所涉及的内容既有前面所学的再现,又有对前面所学原理的运用。怎样避免雷同,使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认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掌握六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达到会判断的目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节教材围绕着宇宙环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宇宙的过程以及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了人类对宇宙环境的作用,体现了人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围绕“新”字组织教学,通过补充“神舟”五号上天,美国“勇气者”号登陆火星等内容,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在“澳大利亚”一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一条特殊的纬线来引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这条特殊的纬线就是南回归线。如何将这条特殊的纬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并做到“一线”多用呢?  相似文献   

20.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