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94,自引:6,他引:194  
李小建  乔家君 《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首次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8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差异明显较小,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则出现扩大;经济增长较快的县域自一些增长中心向外扩延,逐步形成沿海岸带,京广线和长江沿岸三大经济增长轴;但沿海发达区内存在十分不发达县域,经济不发达县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与环境较差的山区,寒区,旱区以脑省际边界地区有关;全国县域经济基础和增长可分为基础好增长较快型,基础差增长较快型,基础差缓慢增长型,基础好缓慢增长型。  相似文献   

3.
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方法(PCA),来研究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梯度及差异,通过计算各中心城市的主成分载荷矩阵,主成分得分矩阵,梯度值,总结出全国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并针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区,提出了一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教材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则是对教材的开发,也是对课程标准的二次开发。由于编者与教师对课标理解有差异,因此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的开发乃至多次开发就成为必然。下面谈谈我在使用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研究——江苏和安徽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科学》2008,28(6):715-721
产业地理集聚既取决于产业特征,也依赖于区域特性。采用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企业数据对比江苏和安徽两个差异显著的省区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而言,制造业在安徽省较江苏省更为集聚,两省最为集聚的产业是一些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最为分散的产业是需要接近资源或地方化市场或地方保护较强。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江苏省和安徽省集聚态势差异明显。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可能源于产业在不同省区的技术水平、规模强度以及功能的差异,但区域性因素仍然是主导。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是安徽省大多数产业较江苏省更为集聚的一般解释,资源区位及其可得性、地理位置、产业传统以及制度性差异等进一步造成了一些产业在两省地理集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开发与老年人环境感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国家4A级景区对29位老人与43位非老人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对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自然环境感知、经济环境感知、社会关系感知、旅游及游客感知差异进行卡方检验(X^2).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环境感知存在着明显差异.乡村旅游地老年人环境感知具有较强烈的乡土意识、对游客与旅游开发普遍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希望承担旅游地主人的角色、希望更多分享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等特点.从旅游地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角度证实了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9个要素的结论,同时发现了中国老人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了期待期的概念,提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卫芸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294-299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氧分压、气温等环境条件都有明显差异,青藏高原的植物在细胞壁厚度、栅栏细胞层数、通气组织大小、异细胞数量和分布、表皮附属物类型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在形态和解剖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学生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无论是个性品质、兴趣爱好还是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不能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在地理课堂上,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他们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使学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向清成 《地理科学》2002,22(3):276-281
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布一直呈非均衡状态,地域差异显著。其中省际差异呈U字型变化,东西差异由小变大,南北差异不断缩小,而城乡差异波动性大。在地域差异构成中,东西差异突出,南北差异影响最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体制、经济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影响。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调控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高志刚 《干旱区地理》2002,25(3):272-277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选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地、州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新疆地州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978-1990年,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在缩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基本都呈逐年扩大趋势;从地州居民收入来看,1978-1999年,城镇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基本是逐渐缩小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呈扩大态势。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正义、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对地理学研究核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建明 《地理研究》1991,10(4):89-90
当前地理学发展的关键首先在于弄清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此,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商榷。 作为一门学科,地理学与有些相邻学科的差异,并不是由于它们研究的客体不同,而在于它所提的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方式不同。地理学探讨如下一些问题:在一定研究尺度上,地域间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在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学者们对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时间序列;空间结构;形成原因.在对以上3方面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忽视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省际边界区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忽视对旅游经济差异的预测和预警研究、忽视对旅游经济差异动因机制的量化研究、对旅游经济差异的对策研究缺乏针对性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国旅游经济差异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王跃  史守正 《干旱区地理》2003,26(4):391-395
以江苏、甘肃两省56个中心小城镇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揭示了我国东、西部小城镇的一些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差异,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缩小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以及要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西部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是必要条件。西部有大量相对贫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只靠大中城市是无法吸纳他们的。由于多种条件所限,西部不可能发展建设东部那样许多大中城市,城市的规模应该小一些。西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更多、更有活力的小城镇。西部小城镇发展虽然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上不如东部,但只要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地方特色、规划管理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有可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小城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FDI在山东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FDI在山东省的现状。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说明FDI在山东省主要沿着济青高速公路和胶济线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总结了影响山东省FDI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该区域贸易依存度②邮电通讯设施状况③科学技术因素④经济基础和市场的容量大小等因素。最后为山东省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好外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述了传统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为例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体系,选取1990~1998年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并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得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区域差异研究方法评价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差异问题是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区域整体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目前测评区域差异时主要是用区域经济差异来说明区域的整体差异。首先,从采用单指标方法、多指标方法分析说明其在区域差异研究的优缺点;最后,从全面小康社会和地域结构角度探讨全面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和调控,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指标实现指数综合起来从地域结构出发考虑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趋同。基于南北内部区域细分的6个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变化是导致上述南北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变化的空间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案例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中,案例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教科书专门设置了“案例分析”的栏目。但是,对案例在教科书中的运用,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与国外的一些中学地理教科书相比,我国近年来出版的中学地理教科书在案例运用上,还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中C5-C15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其中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化合物。所有试样中均含有大量的芳烃物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其中甲苯占绝对优势,为总烃量的75-81%。对一些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如Q和R模式系统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Q模式的最长距离法反映了901航次和首次南大洋样的差异。901航次样经旋转后三个因子的等值线趋向上,各站位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G-27站均趋向极端值  相似文献   

20.
曹军 《地理教学》2010,(8):48-49,43
《科学发现者·地理》是一部依据《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而编写的教科书,为美国目前高中的主流理科教材。纵观全书,该套教材与我国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对该套教材的特点做一些分析,旨在为地理教材建设及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