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社会主义新渔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安县地处沿江、沿海和里下河三大农业区交汇处,海淡水资源丰富,既有海洋渔业又有淡水渔业.全县拥有60马力以下海洋捕捞渔船400多艘,60马力以上海洋捕捞渔船60多艘,大马力紫菜养殖渔船40多艘,海洋从业人员3 000多人;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万多公顷,其中紫菜栽培筏架面积2 000多公顷,全部集中在蒋家沙竹根沙海域,养殖加工企业发展到14家;全县一次紫菜加工机已达37台套,二次加工机6台套,每年一次加工干紫菜8万箱,二次加工紫菜2.5万箱,老坝港镇一次、二次紫菜加工产值达3亿元;全县紫菜养殖总量、加工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河豚养殖规模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渔区劳力分流对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分流劳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是海洋渔业大市,海洋捕捞产量是全省的半壁江山,海水养殖占全省的40%以上。针对海洋渔业生产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劳动强度、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的劳动密集型高风险产业特点,近年来,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省安全生产法规以及《江苏省渔业管  相似文献   

5.
制止近海渔业资源滑坡的关键在于渔区劳力的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渔区劳力流对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分流劳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适合舟山渔区渔民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渔民收入增长缓慢、自我保障能力削弱及现有的养老保障水平低等现状,政府应尽快建立并推行适合渔民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对渔民社会保险制度路径选择的分析,构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以渔民合理负担和政府补贴为社保资金筹集办法,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资金管理模式是适合渔民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南极考察航线选择和灾害性天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5,12(2):74-78
根据近几年对南极考察船在南大洋西风带所遇到强气旋大风大浪灾害性天气系统分析,找出气旋在南大洋移动强度变化规律,选择考察船穿越西风带最佳航时,其中最佳时段有二个:一、高空西风带气流比较平直无大槽大脊,地面无大气旋发展东移;二、大气旋过境后,从气旋后部穿越西风带,在两个气旋之间航行。  相似文献   

8.
金枪鱼类是中西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种,其中鲣产量约占到总产量的50%。本研究利用1995-2010年16年的中西太平洋(20°S~20°N,120°E~155°W)鲣围网生产统计数据和Niño3.4海区(5°S~5°N,120°~170°W)海表温度异常数据,对这16年鲣产量最高的十大渔区(5°×5°)进行时空格局分析,讨论渔场分布差异及CPUE与ENS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6年间十大作业渔区主要分布在5°S~5°N、130°~175°E区域,这十大渔区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47.5%,其中5°S~0°、155°~160°E,0°~5°N、130°~135°E,0°~5°N、135°~140°E及5°S~0°、160°~165°E等4个渔区产量占高产渔区产量的比重均超过10%,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的鲣产区。高产渔区的分布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东,主要分布在155°~180°E海域;在拉尼娜时期,高产渔区分布明显偏西,主要分布在130°~160°E海域。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众多因素,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文章基于系统科学思想,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系统特征,并探讨了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呈年的生产日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近海渔场皇刺龙虾「(Panulirus ergius)」的渔获产量与分布,指出皇刺龙虾主要分布于以10区,54区,84区及96区为中心的四个沿岸渔场,虽然其产量相对较低,但由于其较主同的经济价值,仍可作为主要兼捕对象,其主要捕捞时间为6月、9~11月。同时,还对皇刺龙虾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渔业作业群体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违反捕捞许可到共同管理渔区作业的违法行为也日益严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渔业立法中已经存在明确界定,但是对于法律责任没有具体阐明,严重影响了渔业活动的正常秩序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违反捕捞许可到共同管理渔区作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渔业法等相关规定,分析增设法律责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细化责任认定;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生态学中,目前尚未见到生态危机的确切定义;在经济学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有特定的含义,不适合这里使用。因此,这里的“危机”是辞海中语义上的含义,即“潜伏的祸机”。在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中,这种潜伏的祸机,或现实的祸机是确实存在的。一、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冲击和挑战(1)人口趋海移动的压力。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经济和人类居住。目前,60%的人口挤在离海岸1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16个大城市,13个是沿海城市;人口趋海移动已经是全球性问题,全世界每天有3600人移向沿海地…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哈丁模型建立了结构海床耦合系统的等效线性化动力分析模型。等效阻尼比是对土体进行等效线性化分析的重要组成,论文着重对土体阻尼对结构海床耦合系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考察。接触面分离力是运用滑动库仑摩擦模型进行接触面效应模拟的重要参数,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文中提出了新的结构-海床接触面分离力模型并进行了考察,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钟彦 《海洋科学》1979,3(S1):58-61
  相似文献   

15.
《海岸工程》2003,22(2)
南极是唯一保持着地球原始生态环境的大陆 ,是地球留给人类不可再生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 1 40 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和环绕其四周的海域 ,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其地质演变、冰川及冰雪的形成机制、特有的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南极臭氧洞 ,与我们生息的绿色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南极是一个特殊的地区 ,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特殊重要意义 ,因此南极的存在和发展会影响许多国家的利益 ,未来南极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各南极协商国更是把南极考察作为特殊的国家政策和战略给予重视和支持。开展南…  相似文献   

16.
翟京生 《海洋测绘》2008,28(5):73-76
信息技术影响到了海图学的本原,引起了海图概念、映射对象、认知方式的变革。总结了现代海图学的内涵,提出了海图集合的概念,发现了映射对象与认知方式的变化会导致海洋测量、海图产品与海图符号分离的现象。同时,结合目前工序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更加侧重于产品更新的出版工序,不仅提高了海图出版的工效,也扩大了海图产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一些国外南极主管机构的基本职能、规模、科研与后勤支持能力、南极考察组织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目前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基金会项目管理模式、南极局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和研究机构科学主导管理模式.此外.简要地分析了南极条约体系对一些国家南极政策和南极考察管理的影响,并对我国南极考察管理优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海岛资源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智力评价指标为目标,建立海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从而以12个海岛县为研究对象,评价12个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状态和进程,并对海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设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是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赤潮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等。在文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信息系统”,对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值系统化管理,为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程度的评判,动态预测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我国首次组队到南极进行了科学考察,胜利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这次考察,是国务院于一九八四年六日二十五日正式批准的,因此也叫六·二五编队。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海军共同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一、在南极建立我国第一个科学实验基地,二、进行南大洋科学考察。由南极洲考察队执行第一项任务;由南大洋考察队主要执行第二项任务。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向阳红十号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