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敏  杜军  肖天贵 《冰川冻土》2020,42(3):1046-1056
利用1979 - 2018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3个气象站点狮泉河(西部)、 申扎(中部)和安多(东部)的观测气温(OT), 与ERA-Interim(ET)、 NCEP/NCAR(NT1)、 NCEP/DOE(NT2)和JRA-55(JT)4种再分析气温资料, 从年际变化和年变化两方面采用多年气温变化趋势、 均方差、 相关性等参数方法在羌塘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从多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来看, 4种再分析资料在狮泉河(西部)的适用性较差, JRA-55资料在安多(东部)和申扎(中部)的适用性较好, 且冬季再分析气温资料与观测气温的相关性好于夏季; 从多年平均气温年变化来看, 均表现为冬季(1月或12月)最低, 夏季(7月或8月)最高的“单峰型”变化。综合来看, JRA-55资料在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适用性较好, ERA-Interim对多年气温趋势变化表现不准确, NCEP/NCAR和NCEP/DOE与观测气温相比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西段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气温梯度年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冰川区与非冰川区不同下垫面对气温梯度的影响。本文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4 180 m, 4 550 m和5 040 m处的三个气象站及肃南、肃北、托勒、玉门、酒泉、瓜州、敦煌等七个国家气象站2011-2013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祁连山西段冰川区与非冰川区年内气温梯度特征,并结合相应时段的降水资料以及其他气象因素对其变化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非冰川区,气温梯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且有明显的月际波动特征,年内梯度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气温梯度为0.50℃·(100m)-1;(2)在冰川区,气温梯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夏季最小,冬季最大,年气温梯度为0.61℃·(100m)-1,日内变化特征为白天气温梯度变化幅度大但值较小,夜间变化幅度小,稳定在0.83℃·(100m)-1左右,日内平均气温梯度为0.49℃·(100m)-1;(3)冰川区与非冰川区年内温度梯度与降水梯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降水对气温梯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4)由于非冰川区与冰川区下垫面不同,气温梯度呈相反的年内变化趋势,在由非冰川区气温推算冰面气温时必须考虑温跃值影响,老虎沟12号冰川年平均温跃值为1.30℃。  相似文献   

3.
张掖地区近35年来的气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张掖地区6个气象站1970~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张掖地区近3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70~2004年张掖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民乐站增幅最高,临泽站增幅最低,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491℃/10a,且冬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近35年张掖地区的变暖与西北地区同步,但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分析认为,张掖地区目前仍处于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的暖干条件,即气候的未转型区。  相似文献   

4.
5.
杨新元  韩添丁 《冰川冻土》1996,18(2):189-193
乌鲁木齐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冰雪融水,近30年来由于夏季气温的回升及降水量减少,导致了冰川减薄。采用相关法对上游大西沟气温、降水及1号冰川物质平衡值进行趋势计算得出,乌鲁木齐河上游冰川区域夏季平均气温回升了0.14℃;而6-8月降水总量减少24mm,7-8月降水总量减少19mm,年降水量减少17mm;近30年来1号冰川平均每减薄140mm水层,90年代初冰川减薄厚度平均每年达181mm水层。根据  相似文献   

6.
7.
青藏高原地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李述训  吴通华 《冰川冻土》2005,27(5):627-632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位于40°~25°N,75°~102°E范围内的119个气象观测台站的1991—2000年平均气温和地面温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获得了研究区域的月平均气温、地面温度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间关系的线性统计系数.统计结果和实测资料的比较以及统计分析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的气温、地面温度和它的年较差与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应用曲线拟合方法将所得统计分析系数拟合成时间函数,就可将高原地区的气温和地面温度表示成统一的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如果将已验证的1991—2000年平均地面温度与气温差统计结果作为气温与地面温度间关系的实验结果,那么,就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多年冻土预报研究中在任意已知时间和空间点上气温条件下,难以确定影响多年冻土温度状况变化上边界条件的变化这一难题.这一结果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青藏铁路冻土工程和环境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桂林地区一些洞穴堆积物的古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钧 《中国岩溶》1989,8(3):222-225
洞穴内部带沉积物是在同位素达到平衡的条件下缓慢结晶形成。桂林一些洞穴堆积物经同位素δ18O测定,其值反映生成环境温度,最高32.07℃,最低0.42℃。其中温度在5℃以下的占23%。认为,当时洞穴沉积温度曾在0℃左右,洞外环境温度比这还低。   相似文献   

10.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张寅生  康尔泗 《冰川冻土》1994,16(4):333-341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的地理特点使其气候特征与平原区不同;气温年变幅小,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在海拔1000-2400m处形逆温层。根据不同台站同期年平均降水量分析,天致在海拔1900m和3500m左右有两个较大降水带。气温与湿度随海拔的变化在不同高度带内并一不致。60年代以来,其气温变化较平原地区要不得多,而降水量在减少的同时其变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贾艳琨  王经兰  王东升 《地球学报》2005,26(Z1):303-306
在中国大气降水年均同位素δ值与年均地面气温之间,在α为0.01的显著性水平存在直线关系,氢同位素温标为3.1‰℃,氧同位素温标为0.36‰℃。但是,在月均δ值与月均地面气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①在中国北方,氧同位素温标由西向东为0.65-0.10‰℃。相关指数自西向东为0.73-0.14,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为0.01;②在中国南方,显著性水平虽达α为0.01,但是温标皆小于零,相关指数小于0.5;③南京、武汉、长沙、拉萨、西安和太原等台站,月均同位素δ值与月均地面气温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王叶堂  何勇  侯书贵 《冰川冻土》2007,29(6):855-861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5年高原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面积总体上呈现冬春季减少、夏秋季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基本因子.冬季,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为敏感;春季,气温是影响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武朝德  彭公炳 《冰川冻土》1993,15(4):542-550
本分析了北级海冰覆盖度和我国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若干时段的气温较明显地受到北极海冰的影响。首先对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变化的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然后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海冰场和气温场,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海冰面积在最大最小年份时,我国气温差值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南极长城站区寒冻风化速率的观测和分析,结合气温等因素的变化,讨论了该区寒冻风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夏季风化速率为冬季的36-7.5倍;海拔较高的地方风化速率比海拔低的高1.28-3.35倍;壁朝向东、东南的风化强度比朝向北、北西的大2.6-16倍。低温年份的风化速度仅有高温年份的7.2%-16.6%,与世界其它冰缘区的风化速率对比,本区寒冻风化速率属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湖冰及其遥感监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陈贤章  李文君 《冰川冻土》1995,17(3):241-246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1号冰川40a观测事实   总被引:39,自引:41,他引:39  
分析研究了天山冰川站自 195 9年以来的气温、降水、水文、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末端变化、冰川运动和冰川面积变化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乌鲁木齐河源区处于一个最为显著的暖湿阶段 .195 8— 2 0 0 0年的 4 2a间 ,1号冰川年平均物质平衡量为 - 188.6mm (约为 - 34.6× 10 4m3 ) ,累积物质平衡量达到 - 792 5mm ,亦即冰川减薄了 8m多 ,累积亏损量达 14 5 2× 10 4m3 .1号冰川面积在 196 2— 2 0 0 0年的 38a间减少 0 .2 2km2 ,为 11% ,并呈加速减小趋势 .196 2年至今 ,1号冰川东支末端共退缩 16 8.95m ,西支 185 .2 3m ,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减缓 .1号冰川年融水径流量有增加趋势 ,1985年前后是个分界线 ,1986— 2 0 0 1年年均径流深为 936 .7mm ,较之 195 8— 1985年的 5 0 8.4mm高出 4 2 8.3mm ,亦即增加 84 .2 % .气温持续升高 ,冰川冷储减少可能是导致冰川加速消融的重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山高山多年冻土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邱国庆 《冰川冻土》1993,15(1):96-102
  相似文献   

19.
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对新疆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的分析, 揭示该区域气候增温过程的原因和环流形势. 分析得出: 山前平原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山带和高山区, 冬季增温是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北坡及山前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南坡, 昌吉1954-1996年1月升温速率为0.121 ℃a-1; 而库尔勒1959-1996年1月升温速率为0.0822 ℃*a-1. 中山带和高山区气温变幅很小, 中山带1月份甚至出现微弱的降温, 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区大西沟气象站气温变化较小, 出现微弱的升温趋势. 冬季北坡逆温层远较南坡发育. 南坡1967年, 北坡1969年冬季均出现近40 a来的最低温, 1961年和1975年乌鲁木齐出现夏季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古温度估算问题进行论证和讨论,给出了利用古今生态习性类似植被来估算古温度的计算公式,指出了估算温度时所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地壳升降幅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