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南海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孕甾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a-羟基-5β-孕甾-20-酮(1),3β-羟基-5a-孕甾-20-酮(2),3β-羟基-孕甾-5-烯-20-酮(3),5β-孕甾-3,20-二酮(4),5a-孕甾-3,20-二酮(5),孕甾-4-烯-3,20-二酮(6),孕甾-1,4-二烯-3,20-二酮(7);除化合物2外其他化合物都为首次从该属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报道其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2.
软海绵属海绵Halichondria sp.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研究中国南海软海绵属海绵 Halichondria sp.的化学成分,文章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从其氯仿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甾体类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其结构.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3β-羟基-5,8,22-麦角甾三烯-7-酮;2)3β,5α-二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3)3β,5α,6β-胆甾三醇;4)3β,5α,9α-三羟基-7,22-胆甾二烯-6-酮;5)3β-羟基-5-胆甾烯-6-酮;6)5α,8α-环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β-醇;7)5α,8α-环二氧-6-胆甾烯-3β-醇;8)7,22-麦角甾二烯-3β,5α,3β-三醇;9)胆甾醇.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软海绵属海绵的化学成分研究,而且将为软海绵属海绵的化学分类及甾体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滨海湿地耐盐植物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edex-LH-20凝胶层析,HPLC等方法,从滨海湿地耐盐植物二色补血草中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以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豆甾烷-3,6-二酮(1),豆甾-4烯-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22E-二烯-3β-醇(4),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5),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6),植醇(7),正十六烷酸(8),亚油酸(9),亚油酸单甘油酯(10)。化合物1~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是虾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基因枪法将克隆出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bkt),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叶绿体中,经过含100mg/L壮观霉素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转化子。通过PCR和基因组酶切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bkt基因通过同源重组定点整合到转化子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进一步通过RT-PCR和RT-PCR 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bkt在衣藻转化子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真菌K23代谢产物及咔啉与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南海红树林K23号真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多个代谢产物,其中腺苷、3,4-二氢-3,5-二甲基-8-羟基-1H-2-苯并吡喃-1-酮和β-咔啉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研究了β-咔啉与小牛胸腺嘧啶DNA(CT DNA)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β-咔啉分子与CT DNA发生了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β-咔啉具有抗癌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识别红斑后海螯虾,然后对海南附近海域(18°30′-19°00′N,111 °30′-112°30′ E)、北部湾口海域(15°41′ N,110°40′ E)和南沙群岛海域(5°20′-5°29′N,110°09′-111°26′E)三个地理群体进行ITS1的扩增测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结果表明所取样本准确;三个地理群体分别得到616-623bp、619bp和614bp的ITS1全长序列,A、G、T、C含量平均分别为22.3%、29.4%、17.8%和30.6%;其中562个保守位点,39个多态位点.ML和NJ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理群体共聚为三个大支,其中海南群体有群体分化.表明红斑后海螯虾三个地理群体分化极其显著,且海南群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 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iysiphonia urceolata)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GenBank中所收录的雨生红球藻BKT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高光照处理的雨生红球藻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出了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bkt)。序列测定结果表明,bkt全长960bp编码320个氨基酸。克隆的bkt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BKT的cDNA(AY603347)序列只相差一个碱基。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进行了二级结构的预测和疏水性分析。同时将所克隆的bkt构建入衣藻叶绿体表达载体p64Dbkt,为基因的进一步表达研究及探索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高压汞灯照射下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的光降解过程,经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残留含量。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和光照强度对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在低浓度和高光强度时光降解速率更大,其降解过程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南海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krempfi)中分离出12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1',3',4']oxodithiin-pregna-20-en-3-one(1);19-nor-4-methylpregna-1,3,5(10),20-tetraen-1-ol(2);pregna-1-en-3-one-20-ol(3);pregna-1,7-dien-20-ol-3-one(4);pregna-5,20-dien-3-O-α-fucopyranoside(5);pregna-20-en-3-O-α-fu-copyranoiside(6);孕甾-1,20-二烯-3-酮(7);孕甾-1,4,20-三烯-3-酮(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9);26-甲基-24-亚甲基胆甾-5烯-3β-醇(10);胆甾-5-烯-3β醇(11);β-谷甾醇(12).化合物1~6系首次从Cladiella属软珊瑚中获得的孕甾类化合物.对所获得化合物的生源途径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