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我国开展电磁辐射观测以来,大量的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事实,再次说明了电磁辐射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研究的科学意义。我国在“八五”期间,研究和总结了大量的震例,提出了一些预报的判据(时空强方面),成为一种地震短临预报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研究中心研制了超低频数字地震电磁辐射仪(EMAOS-L)。根据该仪器的性能和特点,浙江省地震局在“十五”前兆项目期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接收震前电磁辐射方法毛浦森李玲芝(中国北京100080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卫星预报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减少地震损失,关键要有地震短临预报,地震短临预报的失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想实现可靠的短临预报,必须有可靠的地震短临信息。自本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地震电磁波前兆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地震电磁波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并从资料的分析处理入手,探讨了电磁辐射前兆与地震预报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利用地震电磁辐射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关华平  陈智勇 《地震》1996,16(2):168-176
利用河北省地震电磁辐射台网连续12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强度与台站接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周期、幅度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5-6级中强地震和4.5-4.9级中等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震前的电磁辐射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地震前兆电磁辐射接收仪在山西太原的观测资料,按照地震短临预报原理,预报了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并与国外同类结果做了比较,指出短临预测原理用于地震预报实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地震电磁辐射特征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用地下传感器和空间辐射接收器采集地震前兆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对比观测的方法,指出用数字和图象同步记录电磁辐射信息,能提取出特征曲线,得出这些特征曲线可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区中强与强烈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全喜  张明灿 《地震学报》1992,14(3):325-331
通过一年之内的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连续观测,总结了中等强度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统计对应率及信号与地震的关系.分析研究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电磁辐射特征,并与中等强度地震的前兆进行了比较.对该前兆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及应继续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河南安阳测震台用DC-Ⅱ型电磁辐射异常监测仪记录的地震电磁辐射异常曲线的特征,指出,用异常幅度和异常持续时间相结合的方法可突出地震前兆异常,用震例说明,电磁异常对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对短临预报非常有意义,讨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给出了实际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化系统具有观测灵敏度高,便于观测信号的实时分析识别,便于应用算法提取短临预报的有用信息和便于观测台网间数据交流与处理等优点,基于对观测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的比较,给出干扰信号与异常电磁辐射信号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自然现象,观测表明,在大地震及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均呈现有非常宽频谱的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现象。本文重点描述了地震前后存在从零开始相当宽频谱的地震电磁辐射以及电离层异常等现象,并提出可利用电离层异常的观测和采用不同频段上地震电磁辐射的立体监测网,作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手段是现实、可行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地震学者开展了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初步取得一些预报效果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自一九八一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逐渐认识到这一手段用于短临预报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2.
海城地震发生已近五年,这次地震在短临阶段的宏微观异常现象比较丰富,这不仅为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带来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地震短临异常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资料,但过去由于观测条件和当时的研究程度所限,虽然在海城地震的短临预报中也用了这些异常的大部分,并且也获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但从研究地震短临预报的角度来看,必须提供更为充分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对这些异常有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陈有发 《内陆地震》1989,3(3):292-298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研究电磁参数预报地震的国家。早在1924年E.A.切尔尼亚夫斯基就在札拉尔—阿巴德采用大气电位方法进行观测,离测点120—150km处4.5级地震前4小时,观测到大气电位增高的现象,场强达100v/m。1948年10月4日土库曼首府阿什哈巴德7.2级地震后,苏联在地壳、大气层、电离层相继开展了介质电磁参数预报地震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地震电磁辐射()前兆是最有希望突破地震短临预报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苏联近十来年地震短临前兆的现场观测,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观状。  相似文献   

14.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多途径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深入开展新方法实用性及其前兆机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重点攻关内容之一。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一些新方法,如地热前兆观测...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崇明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记录,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前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是目前短临地震预报中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引潮力与显著地震关系及其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荣华  彭克银  薛艳  丁香 《地震》2004,24(1):60-64
对引潮力与显著地震的关系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进一步完善了笔者提出的基于显著地震特点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简称CH方法。 1997年至2003年5月应用CH方法所作的全部21次地震短临预报中, 与地震实况比较, 较好和做了一定程度预报的共有12次, 占57%, 这表明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CH方法具有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新疆地震危险区内实行短临跟踪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境内震例研、究和实际跟踪预报表明,跟踪式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利用 VLF,ELF 频段观测地震的电磁辐射前兆,探索地震的短临预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使该方面的工作由定性向定量方面发展,总结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规律,提出更为可靠的地震预报参数,需要解决各个系统的标定问题.现提出我们在该项工作中的校准方法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短临预报量化跟踪决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了数学上降元法解多元方程的思路,分步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报尝试。首先确定了个较大尺度的研究区域,确定所预报震级下限,用多条短临预报指标和自适应加权综合集成概率模式预报时间;又在有时间预报的前提下,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确定最危险的具体地点;要根据前兆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异常数量以及宏观异常情况估计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初步实现地震的三要素短临预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