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模糊子集论为指导,在迪戴的DCM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新的模糊聚类的方法。该方法以DCM法的动态聚类部分做为原始数据变换的手段,而将迪戴的强模式概念推广为模糊模式,将强模式识别推广为模糊模式识别。此外,还提出了模糊模式间联系度的概念,从而解决了类间联系、类内典型个体、类间过渡个体、个体对各类的隶属程度以及内部有某种演化趋势的类别的划分等问题。文章还给出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概要。最后,通过一个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模糊聚类分析是模糊数学中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方法,目前在地质、气象、石油、煤田、农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成果。模糊聚类分析的计算法,目前大都采用传递闭包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①计算方法简单,便于程序设计;②能打印输出一个系统聚类谱系图,直观地显示出任意一个贴近水平上的分类关系。但由于要求传递闭包,特别当样本个数较大时,要作若干次高阶方阵的自乘计算,很费时间。而在地质领域,往往是样本较多,故计算速度太慢,就不经济,不便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标函数聚类法在地下水动态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划分是正确认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论述了目标函数聚类法的原理与计算过程,并应用该方法对某河流附近的15个观测孔的水位动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较广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当使用某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地质实体进行分类时,常有一些接近临界值的样品难以处理。这表明某些地质实体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而仅仅在样品空间中的一定区域里,存在着样品密度较大的一个个疑团,模糊集合正是描述这类现象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5.
6.
朱政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2,(3)
在一些地质分类问题中,往往存在着模糊界限,对此若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就显得更为自然,更为切合实际。本文集中阐述了模糊K—均值聚类法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对地质上的样品分类的几个典型实例使用该方法作了初步尝试,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还结合模糊关系上的聚类法,在取定置信水平后,给出初始分类,使得最终分类达到局部最优,几个典型实例都在6912机上进行了试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会图与模糊聚类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复杂岩性识别中存在的模糊性,应用交会图和模糊聚类方法对复杂岩性储层的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岩心取样进行岩性归类,然后通过交会图技术确定了9个对岩性反映较明显的参数,并建立起研究区域的岩性样本集。最后,通过模糊聚类的识别模式,依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建立了岩性判别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海拉尔盆地的岩性进行了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模糊聚类分析在地学中有广泛应用。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确定相似系数。目前有14种以上的定义,且多含有参数。为免除应用者选择之苦,本文证明对某几种相似系数定义中的不同参数值都代表相同的分类结构,只要适当选择一个参数值就够了。核心问题之二是作出聚类动态图。本文引入等价模糊矩阵的脊形变换得到脊形矩阵,已证明n阶脊形矩阵至多含有n个互异元素(包括主对角线元素1),它们分布在1级对角线上。取这些数值作为人阀值就能作出聚类动态图。对于众多的分类集合U,脊形变换能使U的元素重新排列,使任一等价类的元素都相邻排列,便于计算机自动输出聚类动态图。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朱政嘉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2,(4)
一、引言 K——均值聚类法又ISODATA聚类法,是一种对地质样品进行分类的有效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该方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质样品的分类,类与类之间一般存在着模糊界限,因此,有时会发生“错分”和“错判”现象,对于这些模糊现象如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还不如用模糊数学语言描述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实际。在六十年代的后半期,自从美国的控制论专家Za Deh(查德)提出了模糊集合概念形成模糊数学以来,Za Deh、Bellman等人曾提出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到聚类问题上的一些设想,以后Ruspini灵活地将模糊集合理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Ruspini聚类方法”,这是模糊聚类的最早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测井数据中的自然伽玛、中子、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所蕴含的岩性信息,用模糊聚类算法实现岩性的自动划分。该方法识别准确度高,可靠性强。通过对川西坳陷十八口井的实际应用,此方法在低孔低渗的致密碎屑岩岩性划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隶属函数构造模聚类系数,给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水文地质进行分区可大大降低了计算量,并且避免了一些主观因素,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隶属函数,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