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常州市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地面沉降已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建设等造成了极大危害,其沉降原因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因此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控制常州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地面沉降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总结世界各国一些城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产生地面沉降的情况及其引起的危害;回顾已有的一些地面沉降预测的理论与方法和控制地面沉降的有关措施,对正在发展中的大小城市有计划地开采地下水资源,预测防治地面沉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重视.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以求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精度,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较可靠的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4.
通常对大多数人来说,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亚利桑那州地下水过量开采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随着亚利桑那州某些地区不断发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生率的高与低,体现了地质技术和国家政策实施对地下水过置开采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5.
孙振江  王怀福 《地下水》2009,31(4):30-32,79
德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3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当地降水量处于相对枯水期,加之客水资源的不足,地下水越来越成为德州市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然而,对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德州市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超采区,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状况。本文根据德州市地下水开采的现状及动态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莹  马俊杰 《地下水》2010,32(2):56-57,106
在石油开采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介绍了石油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河北邢台柏乡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和地下水动态研究,认为柏乡地裂缝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该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层的差异沉降诱发了地裂缝;大量降水造成表层土软化,有些表层土随雨水流入下面的裂缝中,使地裂缝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文章详述了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确定了地面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所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说明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会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9.
梁秀英  马子丰 《地下水》1997,19(2):89-91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所引起的一个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异。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有些危害是很难逆转的。为了遏制地下水环境的恶化,笔者认为主要对策应是全方位抓节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10.
贵阳西郊三桥地下水降落漏斗是贵阳地区边界条件明显,开采井密集,开采量大且较稳定的典型漏斗。在漏斗区域内地下水开采环境动态方面已作过较深人的研究,但对漏斗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开采后是否会产生枯竭(疏于)的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本文对漏斗区域内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采用极限平衡的方法着重讨论了漏斗区域地下水开采量与漏斗中心最大水位降深(埋深)的关系,并用获取的量化指标判定了漏斗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开采条件下的极限疏干状态。本文对于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及资源管理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折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系列环境安全问题,视各环境问题为评价基本因子,将各环境因子对地下水开采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级,在进行数据归一化后,运用GIS空间上叠加手段,将归一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建立研究区地下水安全开采评价体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和开采管理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实施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开采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限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求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从地下水动态看黄泛平原区的地下水回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用水量急增,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局部漏斗,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八十年代中期。各县市不同程度的对地下水进行了回灌。从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看,湖西黄泛平原区回灌工程效果较好,漏斗区地下水位有了明显的回升。  相似文献   

14.
西宁市南川水源地水质恶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军 《青海地质》1996,5(2):43-50
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资料证实,由于受潜水面天然坡度和含水层底板坡度的影响,水源的地开采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中心被下移到开采井区下边界附近,且为偏态漏斗,水质恶化的原因是由于开采过量造成。  相似文献   

15.
王俊有 《地下水》2002,24(3):162-162,171
讨论了湖相沉积咸水区、石炭系地层分布区地下水埋藏特征,以及开采现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了保护水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一级支流窟野河断流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立民 《地下水》2004,26(4):236-237,241
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近年来出现严重的断流现象,分析了引起窟野河断流的原因,认为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窟野河断流,但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和煤炭资源的大面积连片开采引起,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开采井数量、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类,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的地下水开采及其环境地质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济宁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历史及现状,最后系统地分析了因地下水过量开采所产生的环境地质负效应。这为进行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兆茂  宋学印 《山东地质》1999,15(4):35-38,55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1)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当地淡水资源匮乏,工农业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对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为应对这些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